首页 理论教育 平成时代:日本衰退背后的产业环境改善

平成时代:日本衰退背后的产业环境改善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日本国内产业环境真的得到大幅改善了吗?事实上,安倍政权一直希望能够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切实扩大对内投资,甚至让日本企业回归国内。日本制造业向海外转移也体现在其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总之,日本产业的全球化趋势并没有止步,尽管近期出现了“回归国内”的现象,但其占比还仅为13.3%,并没有形成主流。而且关于“回归国内”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海外采购质量和周期问题,因此,日本企业今后仍将维持向海外拓展的趋势。

平成时代:日本衰退背后的产业环境改善

2012年年底,安倍再次领导自民党重新执政以来,经济被其标榜为安倍政权的核心任务。迄今为止,“安倍经济学”已经大幅改善了日本金融投资环境日元大幅贬值和股市振兴被视为是两大标志性成就。但是日本国内产业环境真的得到大幅改善了吗?日本制造业“回归国内”的真实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产业六重苦”是2011年日本爆发“3·11”大地震之后,日本经济界对于国内产业环境的代表性观点。在“日元汇率高企” “法人税税负过高”“对外自由贸易协定(FTA)签约率低”“劳动市场问题”“环境约束问题”“能源成本高昂”六大问题中,仅有第一项已经得到彻底解决,而第二项也将成为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的重点,日本法人税有望降至30%以下。因此,在日本政府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超过60%的企业回答“六重苦”得到改善的仅有这两项。

事实上,安倍政权一直希望能够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切实扩大对内投资,甚至让日本企业回归国内。在2014年6月内阁决议通过的《经济财政运营与改革基本方针2014》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改善国内产业环境,“在强化日本投资竞争力的同时,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作为重要一环就是要将法人实际税率降至不逊于国际的水平,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实施法人税改革”。日本政府确立的法人税目标是最终实现降至30%以下,具体是2015年降低2.51%,到32.11%,2016年再降3.29%,降至31.33%。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积极推进FTA的相关谈判,当前的重点是推进美国领导的TPP。在能源成本方面,安倍内阁也早已制定了恢复核电计划,但碍于国民反对而迟迟难以彻底启动。[1]

从企业角度来看,已经出现了回归国内的初步征兆。在2014年企业资金计划中,已经有52.5%企业表示将用于“国内设备投资”,相对于此,仅有26.3%表示将用于“海外设备投资”,另有25.4%的企业表示将用于“研究开发”。很显然,2014年度日本国内的设备投资已经出现上升势头。就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显示,已经有一些日企关闭海外工厂而“回归国内”,如西铁城关闭了中国工厂,已经投资30亿日元在长野县佐久市投资建设新的工厂;发那科也宣布在山梨县忍野村,投资建设机床和产业机器人的控制设备;安川电机宣布在福冈县中间市投资建设机器人工厂,生产大型机器人设备;东芝公司也宣布将投资400亿日元在三重县四日市建设新的NAND闪存工厂;堀场制作所宣布投资100亿日元,在滋贺县大津市建设发动机尾气测量装置;光荣公司(Glory)也宣布将在兵库县姬路市总部兴建新的工厂,投资额为30亿日元。

除此之外,最近日本经济新闻社也报道了相关信息,如松下正在计划将在中国的微波炉、空调和洗衣机工厂,迁回国内的兵库县和滋贺县工厂;大金工业也计划将家用空调的部分生产从中国转回国内;夏普则计划将其在上海的空气净化器基地迁回日本国内;甚至日产汽车和佳能公司也都在酝酿将部分商品生产转回日本。

其实,自从2000年开始,日本白色家电领域就出现在海外生产、向日本出口的所谓“逆进口”现象,从相关产业比率来看,电子设备的“逆进口”比例最高,达到了29.6%。不过,最近由于日元大幅贬值,这一比例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日本制造业向海外转移也体现在其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1997年日本制造业生产总值达到峰值的114万亿日元,到2000年该数字已经降至100万亿日元,2009年更是下降至83万亿日元。从不同产业来看,下降最多的是电子产业,其产值从1994年的18.4万亿日元,一路下跌至2013年的11.1万亿日元;纺织产业也从1.7万亿日元降至0.6万亿日元。与此相反,汽车产业和一般机械产业等,基本长期维持其产值。(www.xing528.com)

不过,是继续采取海外生产还是回归国内,各个产业是有着不同特征的。这是与日本企业所确立“地产地销”(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战略以及全球布局战略等密切相关的。

图4-2 日本不同产业产品的“逆进口”比率

资料来源:経済産業省.2015ものづくり白書[R].2015年6月,p52.

就汽车产业而言,2014年日本12家汽车企业总计生产了2725万台汽车,其中海外生产台数为1748万,占比超过60%。2004年日本汽车产业的国内生产比例还维持在50%左右,但如今已经降至不足4成,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确立了靠近消费市场的“地产地销”战略,日本国内汽车市场早已饱和在500万台左右,相对于旺盛的海外需求而言,海外生产比率仍将继续维持。反观日本的机床产业,在其每年10万台产量中,国内生产占比高达90%,这主要因为该产业不仅需要高度熟练的技术人员,而且也离不开提供高精度的相关部件供应商,因此,转移海外相对较为缓慢。机器人产业也是如此,2013年日本产业机器人全球占比在40%左右,尽管需求主要来自海外,在日本生产的67%要用于出口,仍然维持着国内生产为主的基本模式。不过,最近由于中国需求的迅速扩大,已经出现向中国转移扩大产能的趋势。

总之,日本产业的全球化趋势并没有止步,尽管近期出现了“回归国内”的现象,但其占比还仅为13.3%,并没有形成主流。而且关于“回归国内”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海外采购质量和周期问题,因此,日本企业今后仍将维持向海外拓展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