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服装设计创意的分析介绍

古代服装设计创意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设计”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具体在服装上,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穿着意图,对所穿的衣服从选择材料、制作到如何穿着的整个贯彻过程。古代虽然没有“设计”这个概念,但他们对服装以及穿衣状态都有着自己事实上的“设计”,以下就是几个实例。以上种种都是魏晋时期人们对自身服饰的“设计”。首先是对古希腊罗马服装的继承。

古代服装设计创意的分析介绍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具体在服装上,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穿着意图,对所穿的衣服从选择材料、制作到如何穿着的整个贯彻过程。古代虽然没有“设计”这个概念,但他们对服装以及穿衣状态都有着自己事实上的“设计”,以下就是几个实例。

(一)中国魏晋的“解衣当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频仍、生活动荡、政治形势多变、民众流离失所的时期。这时,无数满腹才华的士人空怀报国之志,却只得终日饮酒、奏乐、行散、吞丹、谈玄,以借此来宣泄被压抑的个人情怀。在这个时代,哲学等思想意识形态出现了一个自由散淡的局面。

一是以衣裳博大为美,即所谓褒衣博带。《晋书·五行志》载:“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宋书·周郎传》记:“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裾之长,可分为二。”另外,《颜氏家训》等书中也记录下了当时士人均好褒衣博带、大冠高履或小冠高齿屐等服装形象。

二是以衣冠不修为美。《抱朴子·刺骄篇》称:“世人闻叔鸾与阮嗣宗,傲俗自放……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或濯脚于稠众。”《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裸袒箕裾,谓之八达。”《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裴令公(裴楷)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发皆好,时人以为玉人。”散发,箕坐,是直接违背儒家礼教的,魏晋士人故意为之,以示不拘礼法,傲俗自放。

粗服乱头又能被赞誉为玉人,这是对儒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说的挑战,同时又是对道家“圣人是以被褐怀玉”的肯定、发展和诠释。解衣当风,常被后代文人奉为洒脱之举,特别是未入仕途或失意文人正是借助于魏晋士人的服装观,表现出对倜傥风流的追求。以上种种都是魏晋时期人们对自身服饰的“设计”。

(二)中国唐代的丰腴浓艳

唐代的女子服装,是中国服装演变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精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其总体态势,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后世也无可企及,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会中一朵昂首怒放、绚烂璀璨的瑰丽之花。大唐三百余年中的女子服装形象,主要可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装。现以襦裙服为例,说明唐代服饰的丰腴浓艳。

襦裙服主要为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足蹬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头上花髻,出门可戴幂蓠。首先来说,唐朝女子依隋之旧,喜欢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上襦很短,成为唐代女服特点之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由于交流广泛,人们思想开放,所以一时流行起袒领,最初多为宫廷嫔妃、歌舞伎者所服,但是一经盛行,连仕宦贵妇也予以垂青。袒领短襦的穿着效果,一般可以见到女性胸前乳沟,这是中国服装演变中比较少见的服式和穿着方法。方干曾有《赠美人》诗“粉胸半掩疑晴雪”、欧阳询南乡子》诗“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等句子或许描绘的就是这种装束。唐代懿德太子墓石浅雕和众多陶俑上都显示了这种领型,只不过前者穿的可能是衫。襦的袖子初期有宽窄二式,盛唐以后,因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因而衣裙逐日加宽,袖子放大。文宗即位时曾下令:衣袖一律不得超过一尺三寸,但“昭下,人多怨也”,反而日趋宽大。衫较襦身长,而且衫多指丝帛单衣,质地轻软,与可夹可絮的襦、袄等上衣有所区别,也是女子常服之一。

图3-46 明王仲玉《陶渊明像》

图3-47 明郭诩《东山携妓图》绘东晋谢安

图3-48 中国唐代的丰腴浓艳——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裙子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制裙面料一般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却有多少幅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一定高度,有些可以掩胸,有的可以上身仅着抹胸,外面直接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裙半露胸”等诗画描绘的基本就是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唐代思想开放的时代背景。其裙身之长,可见孟浩然之诗句:“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其裙身之丰,可见李群玉诗“裙拖六幅湘江水”、孙光宪诗“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等句和大量佛教壁画供养人像以及众多陶俑。

除此之外,武则天时还有将四角缀十二铃的,行走时可以随步叮当作响。裙子颜色一般尽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红裙流行范围之广,可见《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这种裙以百鸟毛织成,白昼看一色,灯光下看一色,正看一色,倒看一色,且能呈现出百鸟形态,可谓巧匠绝艺。一时富贵人家女子竞相仿效,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www.xing528.com)

图3-49 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侍女形象

(三)西方拜占庭时期的高贵典雅

在公元5~12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拜占庭帝国,成为当时西方世界经济文化以及服装流行中心。

历史学家对这个时期的描述是:富裕、优雅、杰出,这也在服装上有着集中的体现。拜占庭时期的服装在西方服装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它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一些服装风格和样式,汲取了同时代的东方元素,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对古希腊罗马服装的继承。受希腊和罗马人的影响,拜占庭人的服装样式也比较简单,最主要的服装就是“T”形的贯头衣(Dalmatica),这种款式与古罗马的贯头衣(Tunica)一脉相承。这种贯头衣没有性别的区分,制作也非常简单,就是把布料裁成十字形,在正中交叉的地方挖一个洞作为领口,然后把侧缝和袖缝缝合。此外,拜占庭的官员们也穿古罗马的托加。

其次是宗教对服装款式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拜占庭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提倡正统端庄,这使得在我们后世看来,拜占庭的服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论男女都几乎不袒露肌肤,女子甚至还要遮住脸和手,而男子在长袍中要穿短裤,人们的身体基本上被层层叠叠的服装包裹住了,男女的第二性征在时不强调。

最后是东方元素对拜占庭服装的影响。自11世纪晚期开始,西方和东方文化因多种原因产生了接触。致使拜占庭时期的服装面料上有许多带有东方色彩的图案,这使得后世人在看到这个时期的服装时能明显地感觉到浓郁的异国风采。波斯人把中国的蚕茧偷运到了西方,拜占庭人生产出了一种六股丝锦缎,这种面料质地细密厚实,花纹一般都奢华高贵。

(四)西方洛可可时期的繁缛富丽

所谓的洛可可风格,是指18世纪欧洲范围内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是法文“岩石”和“贝壳”构成的复合词(Rocalleur),意即这种风格是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也有翻译为“人工岩窟”和“贝壳”的,用来解释洛可可艺术所多用的卷曲线条。

洛可可风格也反映到18世纪的服装上,它对东西方的服装流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对于男装来说,这个时期的女装更能表现出洛可可风格的繁缛富丽。洛可可风格的女装起源于宫廷的贵妇。提起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就不能不提起当时时尚引领人之一、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巴杜夫人。这是一位有智慧、有教养、有品位的女士,她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并对服装兴趣深厚。她常穿着具有宽大皱褶、纤细腰身和肥硕裙裾的华美礼服,色彩无不明快淡雅、图案无不精巧玲珑,卷曲的内衬和无尽的繁复细节相得益彰,使洛可可风格的服装艺术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从1758年蓬巴杜夫人的一幅肖像中,我们可以管窥这种风格的繁复与富丽:蓬巴杜夫人处于花丛中,身着华丽的裙服,裙子上镶着蔷薇色的缎带。她的缎带皱褶几乎布满全身,肘部是一圈蓬松的彩带,颈间也有一圈缎带做成的花环,再加上前襟、裙前和裙下摆的褶裥做成的花饰,使她本人就像是一簇花。同时,她手中拿着一枝蔷薇,在她的左胸前也别着一朵蔷薇花,头上装饰着珍珠,颈下佩着一条短项链,手腕上戴着一副四股的手镯。

从洛可可风格服装的袖子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服装风格的繁缛富丽:袖口制作得精致而复杂,带有饰边。带翼的袖口被细丝褶边所取代,这种褶边通常分为两层,上层镶着穗、金属饰边和五彩的镂空丝边;袖子下面是两层,有时是三层褶皱。褶纹由细而宽,褶边的尽头还镶着更豪华的边饰。

洛可可风格服装最突出的是平面的花朵图案和立体的缎带系扎的花。当时的贵妇,几乎每个人的领口、衣领、甚至头发上都装饰着花。这些是她们对美的认知的通识。

图3-50 洛可可风格代表服饰——蓬巴杜夫人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