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1世纪中国防洪方略的重要要点

21世纪中国防洪方略的重要要点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述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21世纪中国防洪方略要点,包括建设立体防洪体系和防洪减灾社会保障体系两个方面,以及制订适合流域各自特点的防洪策略。针对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资源紧缺的问题,21世纪中国要充分利用洪水资源,采用高科技手段,分层补充地下水,缓解缺水矛盾。同时要攻克降雨定点、定时、定量中长期预报的难题,使气象和洪水预报精度进一步满足防洪的要求。

21世纪中国防洪方略的重要要点

在上述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21世纪中国防洪方略要点,包括建设立体防洪体系和防洪减灾社会保障体系两个方面,以及制订适合流域各自特点的防洪策略。

(一)建设立体防洪体系

立体防洪体系主要包括地面防洪体系、地下防洪体系和空中防洪体系。

1.地面防洪体系

包括7类防洪工程。现有4类防洪工程是: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控制河势工程;今后需要增加3类:人工开辟分流利用洪水工程(在北方平原地区建设叶脉网络状的洪水利用工程)、洪水向地下回灌工程、跨流域调洪水工程。

——堤防的高度要适当。大堤不能无限加高,这主要是因为:不可能也不应该将地下渗流完全截断,堤防过高就会增加基础渗透破坏的危险性;同时,洪水不可能也不应该全部从河道中流走,必须将一部分洪水留下加以利用并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堤防不能过高,要研究确定一个合理的高度。最终高度确定之后,就不应当再加高。

——修建水库,增强控制洪水和利用水资源的能力,加大病险水库的除险力度。

——水土保持措施的重点是黄河、永定河,黄河的重点是陕北的粗砂区,这是造成下游淤积的主要来源。投资要重点用于陕北与内蒙古、山西交界地带,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13万km2地区。

——继续恢复湖泊及河道洲滩的调蓄洪水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减淤清淤力度。中国河流含沙量大,从长远看,大堤加到一定高度后,应把减淤清淤作为一项主要的措施,恢复和保持行洪能力。要研究减淤清淤的重大技术问题。

——在北方平原地区河流修建叶脉状的具有干、支系统的分散洪水的水道,恢复天然洼淀的调蓄能力,适当修建一些平原水库,减轻下游河道防洪压力,同时留住洪水资源。

——建设洪水回灌网络工程。针对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资源紧缺的问题,21世纪中国要充分利用洪水资源,采用高科技手段,分层补充地下水,缓解缺水矛盾。

——跨流域分洪。结合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跨流域分洪,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我国河流由东西走向的“川”字形变成可跨流域的“井”字形河流,用南方的洪水缓解北方缺水的矛盾,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环境。

2.地下防洪体系

针对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可利用土地少、地形条件复杂等问题,从长远来看,中国防洪要适当向地下发展,采用高科技施工手段,分洪道可走地下,也可在平原地区修建洪水向地下回灌工程,补充地下水。

3.空中防洪体系

研究暴雨云系的集散措施,改变降雨地点和降雨强度。几十年后,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控制汛期降雨,实现空中调水。同时要攻克降雨定点、定时、定量中长期预报的难题,使气象和洪水预报精度进一步满足防洪的要求。

(二)建立社会化防洪减灾体系(www.xing528.com)

(1)制订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适应防洪自然条件。东、中、西发展格局、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布局要适应防洪标准。在洪水频发地区要适当限制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企业的发展,由计划管理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有关政策和规定。

(2)建立国家洪水保险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对主要洪泛平原划分不同洪水风险区,制作洪水风险图,推行社会化的强制性洪水保险,增强社会防灾自救能力,增强社会民众的防洪减灾意识。

(3)对蓄滞洪区进行调整、规范,并逐步对区内人口进行外迁,调整区内生产结构,对淮河行洪区和黄河滩区的人口应逐步外迁。

(4)研究受洪水威胁地区发展耐水的新作物品种或短生长期作物,建立耐渍避洪的农业生产结构。

(5)建立防洪减灾快速反应系统。在21世纪初期要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防汛指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指挥决策支持系统4个部分。

(6)制订多渠道的防洪投资政策,并提高水利投资效果。现在防洪投资主要靠财政拨款,从长远来看,要拓宽资金来源。国家计划外的固定资产投资应负担一部分防洪费用,现在计划外固定资产投资有上万亿元,如收取l%,即可集资100亿元。应当将有限的资金适当集中使用,缩短工期,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按照江河重要程度、工程类别、措施时效性等划分各类水利工程投资的比重,确保重点。

(7)为有利于国民经济东、中、西布局的调整,规定在东部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如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投资办企业,要缴纳防洪税,按投资的1%~2%征收。

(8)完善防洪减灾法规政策。针对中国防洪的特殊性,制订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洪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例如制订《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建立洪水高风险区发展制约机制;颁布流域管理法规等。

(三)各大江河流域要有适合本流域特点的防洪方略

长江的特点是洪水峰高量大。首先要扩大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固堤防,恢复湖泊和蓄滞洪区的调蓄能力,并逐步修建新的水库工程。三峡工程修建以后,下游河势的变化和崩岸问题要特别加以研究。

黄河的特点是丰枯年差别大,洪水总量较小,历时短,但河势游荡,堤防土质差,易出险情。小浪底水库已开始发挥防洪效益,需要尽快完成两岸大堤的淤临淤背工程,加强河势控导工程,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攻关研究河道清淤技术措施。

淮河的特点是洪水频繁,洪水排泄不畅,行蓄洪区运用机遇多。需要尽快修建临淮岗工程,扩大入海通道,逐步迁出行洪区内的人口,扩大现有河道泄洪能力。

海河的特点是常年干旱,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来得急,预报时间短。防洪应结合抗旱,修建分流洪水的沟道和洪水回灌工程,恢复天然洼地的蓄洪能力,汛期尽量把洪水留住。

珠江的特点是水量丰沛,上游河道窄深,泄流能力不足。急需修建控制性水库工程,并加高加固堤防,特别是首先修好城市段堤防。

松花江的特点是源远流长,上游植被较好,洪水缓涨缓落,历时长,但西部常年干旱。河道宽浅,不同频率的洪水水位差别小,加高堤防增加的泄洪能力比其他江河更加明显。嫩江下游两岸有许多洼淀,是调蓄洪水的良好场所,应首先开辟这些洼淀为蓄滞洪区,同时加高加固堤防,结合西部抗旱修建尼尔基水库。

辽河的特点是中下游工业城市多,又没有洼淀,遇超标准洪水没有出路,上游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需要加高加固堤防,清淤清障,加大河道泄洪能力,同时研究开辟新的分洪道或蓄滞洪区,以应付特大洪水

水利的决策是一件困难的事,要经过充分论证,不能草率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