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研究生教育在十七年时期的发展述评

水利研究生教育在十七年时期的发展述评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武汉水利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华东水利学院一样,武汉水利学院也是在1955年开始首次招收研究生。此外,在这一时期,其他一些水利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十分重视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水利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向。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水利研究生招收与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仅仅集中在个别几所学校,招生不太稳定,招生数量仍然不多,受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影响较大。

水利研究生教育在十七年时期的发展述评

水利研究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重生,并不断得到发展,许多学校开始招收并培养研究生,为我国水利事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1955—1966年,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招生情况见表4-7。

表4-7 1955—1965年三所水利类本科高校研究生招生情况表 单位:人

注 根据三校校史整理。

(一)华东水利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华东水利学院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已开始培养研究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的少数高校之一。

1955年,在华东水利学院的苏联专家和新中国水文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刘光文教授一起开始培养水利专业径流及水文计算和水利经济计算硕士研究生,青年教师吴正平等4人经过选拔考试被录取为华东水利学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1955年,严恺、黄文熙两位教授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56年,他们被纳入中国科学院培养研究生的导师计划,并招收2名研究生。

1957年,严恺、徐芝纶、张书农、顾兆勋和伍正诚等教授计划招收海岸工程等5个专业研究生7名,后因紧接着的全国“反右”运动而没有实现。

1959年,根据考生政治、业务、健康等条件和“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华东水利学院录取了水能利用、水工结构、水工建筑力学专业研究生各1名,并抽调了2名符合条件的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

1960年,华东水利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确定为200人。在这一背景下,当年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再创新高,20多位导师在径流及水文计算、河床演变、水力计算及规划、水文预报、海岸动力学、船闸水力学、水能利用、水工建筑力学、水工结构、水利机械、水力学、土力学、水利土壤改良、陆地水文等11个专业招收专业研究生26名。

虽然到20世纪60年代初学校已基本形成较为正规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制度,但研究生规模比较小,1955—1965年总共招收了93名研究生。(www.xing528.com)

(二)武汉水利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与华东水利学院一样,武汉水利学院也是在1955年开始首次招收研究生。招生伊始就把培养研究生视作武汉水利学院提高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根据《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四十年》中《历届硕士生博士生招生毕业人数表》,该校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8人,天津大学水利土壤改良专业研究生12名调入学院,共有研究生20名[4];1956年招收6人;1957年招收2人;1958—1960年,由于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连续两年没有招生;1960年招收10人;1961年招收17人;1962年招收6人;1963年招收4人;1964招收7人;1966年招收10人。可见,从1955年至1966年,武汉水利学院共招收研究生72名,共有77人毕业,其中包括少量的外国留学研究生[5]

(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962年,姚汉源教授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招收了新中国第一个中国水利史研究生——周魁一[6],开创了水利史学科和水利史研究的先河。1963年,姚汉源教授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调入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前身)任教务长,周魁一也随姚汉源进入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学习并于1966年毕业。1964年,姚汉源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名义招收1名研究生。1965年,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增设教育史专业,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姚汉源教授,是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招收研究生的第一人[7]

此外,在这一时期,其他一些水利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十分重视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水利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向。

195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获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地质所、水工室的研究生招生中,许多水利名师列入导师计划。例如,地理所的罗开富、郭敬辉招收陆地水文学专业研究生;地质所的张宗佑招收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张宗胤招收水文地质专业研究生;水工室的张光斗招收水工结构专业研究生;钱宁和林秉南招收泥沙工程学,即泥沙运行与河床演变专业研究生;黄文熙招收土力学、地基及土木建筑物专业研究生;严恺招收港工学专业研究生[8]

1952年,经过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立了水利工程系,1959年,开始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9]。1952—1966年,水利工程系不仅培养出1913名本科生,也培养了62名研究生。[10]

1958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始了研究生培养工作。肖天铎教授招收了第一位硕士研究生。1963年,林秉南教授、许协庆教授等招收了4名研究生,他们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基础课,专业课则由导师负责讲授,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这几人没有能够如期毕业。

1952年,大连工学院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到1962年已有7个系、22个专业招收研究生,面向全国招生的专业已有14个。其中,水道与港口专业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水工与港工专业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高等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暂行办法》,经高等教育部批准,大连工学院共有7名教授和7个专业成为第一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和专业。与水利学有关的是钱令希教授(港与港结构专业)、李士豪教授(水力学)、章守恭教授(土力学与地基及其基础)、陆文发教授(水工建筑物的钢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大连工学院水道及港口研究生翻译了苏联人罗烈所著的《波浪理论讲义》,并于195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此外,1963年,成都工学院水利系王景贤教授招收了该校第一个研究生,专业为水能利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水利研究生招收与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仅仅集中在个别几所学校,招生不太稳定,招生数量仍然不多,受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影响较大。虽然这一时期中国没有实行学位制度,水利研究生毕业后也没有授予学位,但水利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开始走上正轨,为以后水利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