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蜗杆轴承组合设计优化

蜗杆轴承组合设计优化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轴承将承受很大的附加载荷而加速破坏,这是不允许的。蜗杆轴系中的套杯,主要用于固定支点轴承外圈的轴向固定。图6-4一端固定和一端游动式蜗杆轴系结构在设计蜗杆轴承座孔时,应使座孔直径大于蜗杆外径以便蜗杆装入。下置蜗杆的轴承用浸油润滑。图6-6下置式蜗杆减速器的油面高度蜗轮轴承转速较低,可用脂润滑或用刮板润滑。上置式蜗杆减速器的润滑,参阅第3章3.2及有关资料。蜗轮轴轴承的密封与齿轮减速器相同。

蜗杆轴承组合设计优化

1.轴承支点结构设计

(1)两端固定。当蜗杆轴较短(支点跨距小于300mm),温升又不太大时,或虽然蜗杆轴较长,但间歇工作,温升较小时,常采用圆锥滚子轴承正装的两端固定结构,见图6-3。

图6-3 两端固定式蜗杆轴系结构

(2)一端固定和一端游动。当蜗杆轴较长,温升又较大时,热膨胀伸长量大,如果采用两端固定式结构,则轴承间隙减小甚至消失。此时,轴承将承受很大的附加载荷而加速破坏,这是不允许的。这种情况下宜采用一端固定和一端游动的结构,如图6-4所示。固定端常采用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正装的支承形式,外圈用套杯凸肩和轴承端盖双向固定,内圈用轴肩和圆螺母双向固定;游动端可采用深沟球轴承,内圈用轴肩和弹性挡圈双向固定,外圈在座孔中轴向游动(图6-4(a))。也可采用如图6-4(b)所示的圆柱滚子轴承,内外圈双向固定,滚子在外圈内表面轴向游动。

图6-3 两端固定式蜗杆轴系结构

(2)一端固定和一端游动。当蜗杆轴较长,温升又较大时,热膨胀伸长量大,如果采用两端固定式结构,则轴承间隙减小甚至消失。此时,轴承将承受很大的附加载荷而加速破坏,这是不允许的。这种情况下宜采用一端固定和一端游动的结构,如图6-4所示。固定端常采用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正装的支承形式,外圈用套杯凸肩和轴承端盖双向固定,内圈用轴肩和圆螺母双向固定;游动端可采用深沟球轴承,内圈用轴肩和弹性挡圈双向固定,外圈在座孔中轴向游动(图6-4(a))。也可采用如图6-4(b)所示的圆柱滚子轴承,内外圈双向固定,滚子在外圈内表面轴向游动。

图6-4 一端固定和一端游动式蜗杆轴系结构

在设计蜗杆轴承座孔时,应使座孔直径大于蜗杆外径以便蜗杆装入。为便于加工,常使箱体两轴承座孔直径相同。蜗杆轴系中的套杯,主要用于固定支点轴承外圈的轴向固定。套杯的结构和尺寸设计可参考表5-1。由于蜗杆轴的轴向位置不需要调整,因此,可以采用如图6-4中所示的径向结构尺寸较紧凑的小凸缘式套杯。

固定端的轴承承受的轴向力较大,宜采用圆螺母而不用弹性挡圈固定。游动端轴承可用弹性挡圈固定。如图6-5所示,在用圆螺母固定正装的圆锥滚子轴承时,在圆螺母与轴承内圈之间,必须加一个隔离环,否则圆螺母将与保持架干涉。

图6-4 一端固定和一端游动式蜗杆轴系结构

在设计蜗杆轴承座孔时,应使座孔直径大于蜗杆外径以便蜗杆装入。为便于加工,常使箱体两轴承座孔直径相同。蜗杆轴系中的套杯,主要用于固定支点轴承外圈的轴向固定。套杯的结构和尺寸设计可参考表5-1。由于蜗杆轴的轴向位置不需要调整,因此,可以采用如图6-4中所示的径向结构尺寸较紧凑的小凸缘式套杯。

固定端的轴承承受的轴向力较大,宜采用圆螺母而不用弹性挡圈固定。游动端轴承可用弹性挡圈固定。如图6-5所示,在用圆螺母固定正装的圆锥滚子轴承时,在圆螺母与轴承内圈之间,必须加一个隔离环,否则圆螺母将与保持架干涉。

图6-5 圆螺母固定圆锥滚子轴承的结构

2.润滑与密封

(1)润滑。下置蜗杆的轴承用浸油润滑。为避免轴承搅油功率损耗过大,最高油面h0max不能超过轴承最下面的滚动体中心,见图6-6;最低油面高度h0min应保证最下面的滚动体在工作中能少许浸油。

蜗杆圆周速度v<4~5m/s时,下置蜗杆多采用浸油润滑。蜗杆齿浸油深度为(0.75~1)齿高。如图6-6(a)所示,当油面高度能同时满足轴承和蜗杆浸油深度要求时,两者均采用浸油润滑。为防止由于浸入油中蜗杆螺旋齿的排油作用,迫使过量的润滑油冲入轴承,需在蜗杆轴上装挡油盘,挡油盘与箱座孔间留有一定间隙,既能阻挡冲来的润滑油,又能使适量的油进入轴承。(www.xing528.com)

在油面高度满足轴承浸油深度的条件下,蜗杆齿尚未浸入油中(图6-6(b))或浸入深度不足(图6-6(c)),则应在蜗杆两侧装溅油盘(图6-6(b)),使传动件在飞溅润滑条件下工作。这时滚动轴承浸油深度可适当降低,以减少轴承搅油损耗。

图6-5 圆螺母固定圆锥滚子轴承的结构

2.润滑与密封

(1)润滑。下置蜗杆的轴承用浸油润滑。为避免轴承搅油功率损耗过大,最高油面h0max不能超过轴承最下面的滚动体中心,见图6-6;最低油面高度h0min应保证最下面的滚动体在工作中能少许浸油。

蜗杆圆周速度v<4~5m/s时,下置蜗杆多采用浸油润滑。蜗杆齿浸油深度为(0.75~1)齿高。如图6-6(a)所示,当油面高度能同时满足轴承和蜗杆浸油深度要求时,两者均采用浸油润滑。为防止由于浸入油中蜗杆螺旋齿的排油作用,迫使过量的润滑油冲入轴承,需在蜗杆轴上装挡油盘,挡油盘与箱座孔间留有一定间隙,既能阻挡冲来的润滑油,又能使适量的油进入轴承。

在油面高度满足轴承浸油深度的条件下,蜗杆齿尚未浸入油中(图6-6(b))或浸入深度不足(图6-6(c)),则应在蜗杆两侧装溅油盘(图6-6(b)),使传动件在飞溅润滑条件下工作。这时滚动轴承浸油深度可适当降低,以减少轴承搅油损耗。

图6-6 下置式蜗杆减速器的油面高度

轮轴承转速较低,可用脂润滑或用刮板润滑(见图3-10及图6-8中的俯视图)。

上置式蜗杆减速器的润滑,参阅第3章3.2及有关资料。

(2)密封。下置蜗杆外伸处应采用较可靠的密封形式,例如采用橡胶唇型密封圈密封。蜗轮轴轴承的密封与齿轮减速器相同。

图6-6 下置式蜗杆减速器的油面高度

蜗轮轴承转速较低,可用脂润滑或用刮板润滑(见图3-10及图6-8中的俯视图)。

上置式蜗杆减速器的润滑,参阅第3章3.2及有关资料。

(2)密封。下置蜗杆外伸处应采用较可靠的密封形式,例如采用橡胶唇型密封圈密封。蜗轮轴轴承的密封与齿轮减速器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