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步时序逻辑状态图法的设计实例

同步时序逻辑状态图法的设计实例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检测到Pcn信号时,转到状态2,自动门正转。状态4及状态1AAA也可视为同一状态,也可合并。再观测图3-47看出,状态1A与状态4A仍可合并,合并后如图3-48所示。同时,状态图的化简不是必要的,也可不化简。列写逻辑表达式有了化简后状态图及状态与输出变量,就可列写逻辑表达式。1)状态变量逻辑表达式M1置位:在状态1、3、及1A为1,从其它状态进入此状态应置位。

同步时序逻辑状态图法的设计实例

1.旋转自动门工作控制程序

要求是:当电源开关处于ON时,进入工作状态;反之,退出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下,如检测到门前有人,则自动门正转;如检测不到门前有人,经若干延时,并到达给定位置后自动门停转。在正转时,如检测到闯人或夹人,则反转;如检测到不再闯人或夹人,经若干延时,自动门又恢复正转。

(1)信号分析

主令信号有:

电源开关信号,对应的有电源开关ON脉冲信号(Pd)及电源开关OFF脉冲信号(Pdn);

反馈信号有:

检测门前是否有人,用光电开关。对应的有,检测到门前有人光电开关ON脉冲信号(Py),检测到门前有人光电开关OFF(门前没人)延时脉冲信号(Pyn);

检测到门是否闯人或夹人,用光电开关。对应的有,检测到闯人或夹人光电开关ON脉冲信号(Pc),检测到闯人或夹人光电开关OFF(不闯人或夹人)延时脉冲信号(Pcn);

自动门到位与否,用行程开关。对应的有,自动门到位脉冲信号(Pw)。

(2)状态分析

1)基本工作状态有:

状态0:自动门不工作。如检测到电源开关ON脉冲信号(Pd),则进入状态1。

状态1:自动门处工作状态。但既不正转,也不反转。如检测到门前有人光电开关ON脉冲信号(Py),则进入状态2。

状态2:自动门正转。如检测到闯人或夹人光电开关ON脉冲信号(Pc),则进入状态4。如检测到门前有人光电开关OFF(门前没人)延时脉冲信号(Pyn),则进入状态3。

状态3:自动门正转。如检测到自动门到位脉冲信号(Pw),则进入状态1;如又检测到门前有人光电开关ON脉冲信号(Py),则又回到状态2;

状态4:自动门反转。如检测到闯人或夹人光电开关OFF(不闯人或夹人)延时脉冲信号(Pcn),则又回到状态2。

2)可能状态有:

状态4A、状态4AA:处状态4时,自动门反转,但这时可能检测到Pyn信号。对此要用一个状态(状态4A)作记录,即从4转到4A,自动门仍应反转。这时,如检测到Pcn信号,也要用一个状态(状态4AA)对此作记录,但自动门仍正转。在状态4AA时,如接收到Pw信号,则转为状态1,自动门工作,但停转;如检测到Pc信号,那又要回到状态4A,自动门又反转。

状态1A、状态1AA:处状态1时,自动门处工作状态。但这时可能检测到Pc信号。这可用一个状态(状态1A)对此应作记录,并使自动门反转。这时,如检测到Pcn信号,则也要用一个状态(状态1AA)作记录,自动门转为正转。在状态1AA时,如接收到Pw信号,则转为状态1,自动门工作,但停转;如检测到Pc信号,那又要回到状态1A,自动门又反转。

状态1AAA:处状态1A时,也可能检测到Py信号。故要用一个状态(状态1AAA)作记录,自动门仍应反转。直到检测到Pcn信号时,转到状态2,自动门正转。当然,在1AAA时,也可能又检测到Pyn信号,那又要回到状态1A。

另外,在所有状态下,只要检测到电源开关OFF脉冲信号(Pdn),则进入状态0,自动门不工作。

总之,自动门所有可能的状态都要考虑到,不能遗漏。应避免有的有效信号得不到反应或记录,那样,PLC将不可能所要求的实现控制。

(3)画状态图

根据以上状态的描述,初画出如图3-46所示的状态图。为了清晰,该图未把在任何状态下,如检测到Pdn信号,都转到状态0画出(只把状态1,检测到信号Pdn转到状态0画出)。

对初画的状态图可进行化简。其原则是:相同信号进入相同次状态及产生相同输出的两个或多个状态,可合并,可视为同一状态。如图3-46所示的状态1AA、4AA与状态3,可视为同一状态,可合并。状态4及状态1AAA也可视为同一状态,也可合并。经合并后的状态图如图3-47所示。

再观测图3-47看出,状态1A与状态4A仍可合并,合并后如图3-48所示。到此没有可合并的状态了,因而,也就完成了状态图的设计。

978-7-111-26319-7-Chapter03-141.jpg

图3-46 初画自动门控制状态图

978-7-111-26319-7-Chapter03-142.jpg

图3-47 自动门控制状态图化简

978-7-111-26319-7-Chapter03-143.jpg

图3-48 化简后自动门控制状态图

从本例可知,状态图设计与通电表惟一性设计是不同的。状态图设计是状态化简,逐步减少状态;而通电表设计是避免逻辑条件相混,逐步增加内部变量(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说是增加状态)。同时,状态图的化简不是必要的,也可不化简。这时,只是内部变量要多用一些,但仍可实现所要求的控制。而通电表惟一性设计则是必要的,惟一性原则不满足,将不能实现所要求的逻辑控制。

(4)确定变量

1)状态变量:本例共有6个状态,用3个内部变量M3、M2、M1的不同取值,即可把这6个状态分开。如本例各状态用二进制编码:

000(M3=0、M2=0、M1=0)代表状态0;

001(M3=0、M2=0、M1=1)代表状态1;

010(M3=0、M2=1、M1=0)代表状态2;

011(M3=0、M2=1、M1=0)代表状态3;

100(M3=1、M2=0、M1=0)代表状态4;

101(M3=1、M2=0、M1=1)代表状态1A;

2)输出变量:本例的输出变量有:

工作,用输出点10.00控制;

正转,用输出点10.01控制;

反转,用输出点10.02控制。

没有以上3个输出,即为不工作。

(5)列写逻辑表达式

有了化简后状态图及状态与输出变量,就可列写逻辑表达式。

1)状态变量逻辑表达式

M1置位:在状态1、3、及1A为1,从其它状态进入此状态应置位。从图3-48知须置位的有:状态0到状态1(Pd作用);状态2到状态3(Pyn作用);状态4到状态1A(Pc或Pyn作用)。

具体表达式为

SET(M1)=(000)∗Pd+(010)∗Pyn+(100)∗(Pc+Pyn)

M1复位:状态状态0、2及4为0,从其它状态进入此状态应复位。从图3-48知须复位的有:状态1到状态2(Py作用);状态1A到状态4(Py作用)。再有是检测到Pdn时,也要复位。表达式为

RSET(M1)=(001)∗Py+(101)∗Py+Pdn

M2置位:在状态2、3为1,从其它状态进入此状态应置位。从图3-48知须置位的有:状态1到状态2(Py作用);状态4到状态2(Pcn作用);状态1A到状态3(Pcn作用)。

具体表达式为

SET(M2)=(001)∗Py+(100)∗Pcn+(101)∗Pcn

M2复位:状态0、1、4及1A为0,从其它状态进入此状态应复位。从图3-48知须复位的有:状态2到状态4(Pc作用);状态3到状态1(Pw作用);状态3到状态1A(Pc作用)。再有是检测到Pdn时,也要复位。表达式为

RSET(M2)=(010)∗Pc+(011)∗Pw+(011)∗Pc+Pdn

M3置位:在状态4及1A为1,从其它状态进入此状态应置位。从图3-48知:须置位的有:状态3到状态1A(Pc作用);状态2到状态4(Pc作用);状态1到状态1A(Pcn作用)。

具体表达式为

SET(M3)=(011)∗Pc+(010)∗Pc+(001)∗Pc

M3复位:状态状态0、1、2及3为0,从其它状态进入此状态应复位。从图3-48知须复位的有:状态1A到状态3(Pcn作用);状态4到状态2(Pcn作用)。再有是检测到Pdn时,也要复位。表达式为

RSET(M3)=(101)∗Pcn+(100)∗Pcn+(001)∗Pc+Pdn

2)输出变量逻辑表达式

978-7-111-26319-7-Chapter03-144.jpg

这式子可进行化简,具体化简过程在此不做介绍。以下的梯形图,如图3-49所示,是依未化简的的逻辑关系画出的。经调试说明此设计是可行的。只是,这里未把脉冲信号的梯形图画出。

(6)画梯形图

978-7-111-26319-7-Chapter03-145.jpg

图3-49 自动门控制梯形图程序

图3-49是依据上述逻辑表达式画出的,有3个部分,一为状态转换逻辑;二为输出逻辑;三为中间记录逻辑。图中A与A、B与B是相接的。显然,如经逻辑化简,该梯形图可得到很大的简化,这里略。

2.图3-1所示的液压扳动手柄程序设计

要求是:不管手柄处在何位置,按下A1后,应使其转到使XK1合下的位置;按A2,则到使XK2合下的位置;按A3,则到使XK3合下的位置。

(1)信号分析

主令信号有:

A1、A2、A3ON脉冲信号(pA1、pA2、pA3);

反馈信号有:

XK1、XK2、XK3ON脉冲信号(pXK1、pXK2、pXK3)。

(2)状态分析

1)基本工作状态有:

状态0:手柄处于XK1压下位置,手柄不转。检测到pA2,进入状态1,手柄顺时针转。检测到pA3,进入状态1A,手柄顺时针转。

状态1:手柄顺时针转,到XK2压下位置,检测到pXK2,进入状态2,手柄停转。

状态1A:手柄顺时针转,到XK3压下位置,检测到pXK3,进入状态4,手柄停转。

状态2:手柄处于XK2压下位置,手柄不转。检测到pA3,进入状态3,手柄顺时针转。检测到pA1,进入状态3A,手柄逆时针转。

状态3:手柄顺时针转,到XK3压下位置,检测到pXK3,进入状态4,手柄停转。

状态3A:手柄逆时针转,到XK1压下位置,检测到pXK1,进入状态0,手柄停转。

状态4:手柄处于XK3压下位置,手柄不转。检测到pA2,进入状态5,手柄逆时针转。检测到pA1,进入状态5A,手柄逆时针转。

状态5:手柄逆时针转,到XK2压下位置,检测到pXK2,进入状态2,手柄停转。

状态5A:手柄逆时针转,到XK1压下位置,检测到pXK1,进入状态0,手柄停转。

2)其它可能的状态没有了。

(3)画状态图

根据以上状态的描述,初画出如图3-50所示的状态图。为了清晰,该图未把在任何状态下,如检测到Pdn信号,都转到状态0画出(只把状态1,检测到信号Pdn转到状态0画出)。

对初画的状态图可进行化简。如图3-50的状态1A与状态3,可视为同一状态,可合并。状态3A状态5A也可视为同一状态,也可合并。经合并后的状态图如图3-51所示。

978-7-111-26319-7-Chapter03-146.jpg

图3-50 液压扳动手柄控制状态图

978-7-111-26319-7-Chapter03-147.jpg

图3-51 液压扳动手柄控制状态图化简(www.xing528.com)

从本例也可知,状态图设计与通电表惟一性设计是不同的。状态图设计是状态化简,逐步减少状态;而通电表设计是避免逻辑条件相混,逐步增加内部变量(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说是增加状态)。同时,状态图的化简不是必要的,也可不化简。这时,只是内部变量要多用一些,但仍可实现所要求的控制。而通电表惟一性设计则是必要的,惟一性原则不满足,将不能实现所要求的逻辑控制。

(4)确定变量

1)状态变量:本例共有7个状态,为了简化,每个状态用一个内部变量MM1、MM2、MM3、MM4、MM5、MM6、MM7取值1,分别代表状态0、1、1A、2、4、5、5A。

2)输出变量:本例的输出变量有

顺时针转,用输出点10.00控制。逆时针转,用输出点10.01控制。没有以上3个输出,即为不转。

(5)列写逻辑表达式

有了化简后状态图及状态与输出变量,就可列写逻辑表达式。

1)状态变量逻辑表达式

SET(MM1)=(MM7)∗pXK1+XK1∗P_First...(此项考虑初始化加入)

RSET(MM1)=(MM1)∗(pA2+∗pA3)

SET(MM2)=(MM1)∗pA2

RSET(MM2)=(MM2)∗pXK2

SET(MM3)=(MM1)∗(pA2+pA3)

RSET(MM3)=(MM2)∗(pXK2+pXK3)

SET(MM4)=(MM2+MM6)∗pXK2+XK1∗P_First...(此项考虑初始化加入)

RSET(MM4)=(MM4)∗(pA1+pA3)

SET(MM5)=(MM3)∗pXK3+XK3∗P_First...(此项考虑初始化加入)

RSET(MM5)=(MM3)∗(pA2+pA1)

SET(MM6)=(MM5)∗pA2

RSET(MM6)=(MM6)∗pXK2

SET(MM7)=(MM4+MM5)∗pA1

RSET(MM7)=(MM7)∗pXK1

2)输出变量逻辑表达式

顺时针转,10.00=MM2+MM3

逆时针转,10.01=MM6+MM7

(6)画梯形图

图3-52是依据上述逻辑表达式画出的,有3个部分,条6到条19为状态转换逻辑;条20、21为输出逻辑;条22到条28为中间记录逻辑。微分信号生成略。显然,如经逻辑化简,该梯形图可简化,这里略。

3.组合机床动力头运动控制

本例的工艺要求同本章第3节例3。它的输出有两个变量,进与慢,用DT1、DT2表示。DT1ON进、DT2ON慢,反之为退、快。

依题意,主轴在原位时(1XK合上),给出起动信号(用脉冲信号Q),主轴快(DT1、DT2取值为10),以使主轴快速接近工件。

主轴快进到2XK合上(这时1XK早已松开),则利用它的脉冲作用使主轴转为慢进(DT1、DT2取值为11),以进行加工。

978-7-111-26319-7-Chapter03-148.jpg

图3-52 手柄转动控制梯形图程序

主轴加工前进到3XK合上,(这时2XK也早已松开),则利用它的脉冲作用使主轴转为快退(DT1、DT2取值为00),以便于钻头排屑。

主轴后退到2XK合上(这时3XK早已松开),再利用它的脉冲作用使主轴转为快进(DT1、DT2取值为10),使主轴接近工件未加工的部分。

主轴快进到3XK合上(这时2XK早已松开),则利用它的脉冲作用使主轴转为慢进(DT1、DT2取值为11),以进行未加工的部分的加工。

主轴加工前进到4XK合上,(这时3XK也早已松开),则利用它的脉冲作用使主轴转为快退(DT1、DT2取值为00),直到主轴回到原位,1XK合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按以上要求,用状态图法设计如下:

(1)信号分析

1)有效主令信号为起动信号pQ。

2)反馈信号有动力头到位行程开关1XK、2XK、3XK、4XKON发出的,相应脉冲信号p1XK、p2XK、p3XK、p4XK。及1XK、2XK、3XK、4XKOFF发出的,相应脉冲信号p1OFF、p2OFF、p3OFF、p4OFF。

(2)状态分析

状态0:动力头处原位,1XKON,其它开关2XK、3XK、4XKOFF。输出DT1、DT2为00。在此状态时,按下起动按钮Q,接收相应的脉冲信号pQ后,进入状态1。

状态1:动力头第一次快进。输出DT1、DT2为11。这时,接收到脉冲信号p2XK,则进入状态2。

状态2:动力头第一次工进。输出DT1、DT2为10。这时,接收到脉冲信号p3XK,则进入状态3。

状态3:动力头第一次快退。输出DT1、DT2为01。这时,接收到2XKOFF脉冲信号p2OFF,则进入状态4。

状态4:动力头第二次快进。输出DT1、DT2为11。这时,接收到脉冲信号p2OFF,则进入状态5。

状态5:动力头第二次工进。输出DT1、DT2为10。这时,接收的p4XK脉冲信号,则进入状态6。

状态6:动力头第二次快退。输出DT1、DT2为01。这时,接收的p1XK脉冲信号,则进入状态0。

(3)画状态图。按确定的状态及其转换,画出的状态图如图3-53所示。

(4)确定变量

图3-53有7个状态,为了简化,这里用分别用M1、M2、M3、M4、M5、M6等7个变量代表它。哪一个ON,即进入相应的那一个状态。这些变量全为OFF即为状态0。也可用动力头在原位,即1XKON代表状态0。

(5)列表达式

978-7-111-26319-7-Chapter03-149.jpg

图3-53 动力头运动控制状态图

M1置位:在状态1时为1。从图3-53知,在状态0时,经pQ作用,应置位,进入本状态。

具体表达式为

SET(M1)=1XK∗pQ

M1复位:本状态为1,其它状态均为0。从图3-53知,经p2XK作用,进入状态2,应复位。

具体表达式为

RSET(M1)=M1∗p2XK

M2置位:在状态2时为1。从图3-53知,在状态1时,经p2XK作用,应置位,进入本状态。

具体表达式为

SET(M2)=M1∗p2XK

M2复位:本状态为1,其它状态均为0。从图3-53知,经p3XK作用,进入状态3,应复位。

具体表达式为

RSET(M2)=(M2)∗p3XK

M3置位:在状态3时为1。从图3-53知,在状态2时,经p3XK作用,应置位,进入本状态。

具体表达式为

SET(M3)=M2∗p3XK

M3复位:本状态为1,其它状态均为0。从图3-53知,经p2OFF作用,进入状态4,应复位。

具体表达式为

RSET(M3)=(M3)∗p2OFF

M4置位:在状态4时为1。从图3-53知,在状态3时,经p2OFF作用,应置位,进入本状态。

具体表达式为

SET(M4)=M3∗p2OFF

M4复位:本状态为1,其它状态均为0。从图3-53知,经p3XK作用,进入状态5,应复位。

具体表达式为

RSET(M4)=(M4)∗p3XK

M5置位:在本状态时为1。从图3-53知,在状态4时,经p4XK作用,应置位,进入本状态。

具体表达式为

SET(M5)=M4∗p3XK

M5复位:本状态为1,其它状态均为0。从图3-53知,经p4XK作用,进入状态6,应复位。

具体表达式为

RSET(M5)=(M5)∗p4XK

M6置位:在本状态时为1。从图3-53知,在状态5时,经p4XK作用,应置位,进入本状态。

具体表达式为

SET(M6)=M5∗p4XK

M6复位:本状态为1,其它状态均为0。从图3-53知,经p1XK作用,进入状态0,应复位。

具体表达式为

RSET(M6)=(M6)∗p3XK

(6)画梯形图。依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画出梯形图。

根据所列表达式,画出梯形图如图3-54所示。该图未画出脉冲生成逻辑。仅画了状态转换逻辑及输出逻辑。

在状态转换逻辑中,M1~M6是逆序安排的。目的是实现,在脉冲作用期间“前后逻辑条件一致”(见本章3.4.3节)。否则状态转换逻辑无法实现。

978-7-111-26319-7-Chapter03-150.jpg

图3-54 动力头运动控制梯形图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