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透明供应链驱动力模型设计

食品透明供应链驱动力模型设计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H2食品透明供应链带来的企业绩效提升对效用感知有正向影响。技术可靠性指食品透明供应链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能有效防止责任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规避责任主体道德风险、有效识别传递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的直接原因。

食品透明供应链驱动力模型设计

借鉴技术接受模型的思路和逻辑,本研究认为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能否发挥“链主”作用、实施管理与技术创新以保障食品安全的透明行为,取决于其对这种行为的态度(意图)。透明意图受效用感知和限制感知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效用感知受外部压力、绩效提升、技术可靠性和消费者支付意愿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外部压力也影响透明意图,自愿性在两者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见图4-5。

图7-8 石粉的SEM(×3 000)

试验中也观察到,碱矿渣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粉后,混凝土无泌水现象,保水性良好,工作性良好。

4.掺合料复合对碱矿渣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

本研究考察不同掺合料复合掺入到碱矿渣混凝土中对其工作性的影响。试验所用的矿渣、粉煤灰、锂渣和石粉的细度分别为5 000 cm2/g、5 900 cm2/g、9 800 cm2/g和11 500 cm2/g,试验配比及结果如表7-3所示。可见,掺入不同品种的两种掺合料以及掺合料的复合比例不同,对碱矿渣混凝土的坍落度都有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通常都能找出工作性优良的最佳比例。

表7-3 不同胶凝组分复合时碱激发混凝土的工作性

图4-5 食品透明供应链驱动力模型

外部压力指来自国内外政府(行业组织)食品安全透明方面的法律和标准规定、强有力客户(包括其他供应链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透明要求以及食品行业标杆企业的示范效应。为应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各国政府都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和标准体系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更严格的规制。2009年我国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强化了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提高了食品安全违法成本。2002年欧盟通过《食品基本法》(NO.178/ 2002),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肉类食品都必须能够进行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明确规定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食品必须经过 FDA 或 USDA 的登记,经检验合格的才允许进口,种植和生产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来自法律和标准日趋严格的压力会增强食品企业打造食品透明供应链的效用感知。强有力客户中的供应链其他企业(如大型食品零售企业)和挑剔的消费者对所供应食品的安全性会提出严苛的要求,这也会增强食品企业打造食品透明供应链的效用感知。食品行业标杆企业在食品透明供应链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如我国中粮集团通过打造全产业链模式保障食品安全,国外沃尔玛超市从源头采购到终端销售严格执行贯穿整个链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行业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其他追随企业意识到从事食品透明供应链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H1外部压力正向作用于效用感知。

绩效提升指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对企业绩效的增进作用,它源于三方面活动对企业绩效的贡献:流程管理(即促进企业流程优化、存货减少、及时供应等)、问题产品召回、竞争优势培育(即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和过程差异化、品牌形象提升)。通过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能根据市场需要更好地协同,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得以提高,降低存货水平、减少产品脱销、减少超出保存期的损失、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各国都从法律层面规定了问题产品的召回制度。对企业来说,产品召回的损失取决于产品召回概率及产品召回对企业绩效的损害。产品召回出现的概率很大程度上受产品特征的影响[67],鲜活食品因其更易受微生物污染召回概率比其他食品要高。产品召回的短期损害包括召回的物流成本、实验分析的费用、与利益相关方进行风险交流的成本、问题产品投入浪费等等。长期损害则包括企业形象与品牌受损、产品重新开发的成本、营销强化的投入、对供应链及企业内部流程重新设计的成本等等。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降低不安全食品召回的概率及其损害,从而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一些食品企业采取基于食品特征的产品差异化战略[68],如有机生产、相关标准认证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驰名商标等。以上差异化战略会增强食品消费者对该食品的信任感,有利于食品销售和利润增长,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食品透明供应链建设可增进企业绩效,这能增强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的效用感知。同时,只有食品产业处于一个良性的外部压力环境下,食品透明供应链建设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才能充分显现。政府规制严明有力、消费者和客户有较大的市场力量、行业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安全透明食品才能真正区别于不安全及假冒伪劣食品从而实现优质优价,切实消减“柠檬市场”现象。

H2食品透明供应链带来的企业绩效提升对效用感知有正向影响。

H3外部压力对绩效提升有正向影响。

技术可靠性指食品透明供应链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能有效防止责任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规避责任主体道德风险、有效识别传递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包括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环节负责员工)的机会主义行为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的直接原因。食品企业通过建立和执行系统的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提高生产经营过程的标准化水平,能有效消减责任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促进食品安全。同时,通过提高生产经营过程的工业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采用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可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有效管控,提高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数量、质量与效率,从而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H4技术可靠性对效用感知具有正向影响。

消费者支付意愿指个体消费者对安全透明食品的购买意愿。食品透明供应链运作的目的是给消费者提供安全透明的食品,这些食品具有质量安全标识完整真实、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等特征。朱淀等(2013)以江苏无锡市消费者为例研究得出,消费者愿意为可追溯猪肉的安全信息支付额外的价格,支付意愿随着安全信息层次的上升也相应提高。[69]刘晓琳等(2015)对云南昆明、浙江杭州福建厦门、河南信阳等四个城市的570位茶叶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论表明:54.2%的消费者愿意为可追溯茶叶支付额外价格,消费者愿意为可追溯茶叶支付的平均额外价格是高于普通茶叶的5.752%。[70]郑建明等(2016)对北上广城市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的态度显著影响其购买可追溯水产品的意愿,且偏效应为正;有更高安全信息需求和家庭中需要抚养小孩的人群,会更具有强烈意愿选择购买可追溯水产品以及为其支付高额的价格;中老年群体对购买可追溯水产品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受过高等教育、收入水平较高者更有可能为可追溯水产品支付额外的价格。[71]消费者对安全透明食品支付意愿的提高有助于食品透明供应链企业的市场价值实现,从而提高其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的效用感知。(www.xing528.com)

H5消费者支付意愿对效用感知有正向影响。

成本支出指食品企业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中发生的设备设施采购使用和维持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认证费用、外部咨询顾问成本等成本支出。Caswell等(1996)和Banterle等(2006)研究认为,食品企业可追溯体系的投资决策内在地取决于其投资的净收益,收益应该至少能弥补成本;如果投资成本过高或预期收益不确定就可能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72-73]如果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发生的成本支出较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又不明朗或企业不能从市场收益中很快地消化这部分成本,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限制感知会比较强烈,效用感知会比较弱。

企业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的成本支出最终必然会转移到消费者,而消费者往往对食品价格较为敏感。王一舟等(2013)以北京为例研究指出,整体来说目前消费者对蔬菜可追溯标签的认可度及支付意愿均不高,对标签信息作假、价格上升后蔬菜的质量安全仍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仍然担忧。[74]

H6成本支出对效用感知有负向影响。

H7成本支出对消费者支付意愿有负向影响。

H8成本支出对限制感知有正向影响。

限制感知涉及对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综合限制因素(包括技术基础、文化氛围、领导支持等)的判断。较强的限制感知表明食品透明供应链的运作缺乏相应的条件支撑,从而降低实施者的效用感知及透明意图。

H9限制感知对效用感知有负向影响。

H10限制感知对透明意图有负向影响。

效用感知指对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综合收益的判断。企业是经济性组织,企业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创造收益。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减少产品召回、优化运营流程、培育竞争优势等等,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动机(意图)从事该活动。

H11效用感知对透明意图有正向影响。

如前所述,外部压力主要来自法律法规和强有力客户的约束。依照对行为要求程度的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倡导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强有力客户对食品企业的规范约束力也大致可划分为以上三类。食品企业所接受的三类规范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的自愿性水平。规范的强制性越强,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将不得不从事食品透明供应链的建设,其建设食品透明供应链的自愿性(自主性)便会越低,由此可见,外部压力对自愿性有负向影响。在一个低的自愿性水平下,企业的透明意图将会增加。同时,为了规避法律制裁、响应市场需求,食品企业有意从事食品透明供应链建设。

H12a外部压力对自愿性有负向影响。

H12b自愿性对企业的透明意图有负向影响。

H12c外部压力对透明意图有正向影响。

与技术接受模型的观点一致,本研究假设透明行为是透明意图驱动的结果。

H13透明意图对透明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