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处理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前处理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处理产品的质量主要决定于练漂工艺,另外练漂助剂、练漂加工设备及操作等也是影响练漂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分析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加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控制好产品质量。练漂产品的主要质量评价指标有强力、白度、毛效和缩水率,这里对这四个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作简要介绍。

前处理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前处理就是利用化学物理的方法,除去坯布上所含的天然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所沾上的浆料和油污渍,使织物具有洁白的外观、柔软的手感和良好的渗透性,为后续的染整加工提供良好的半制品。

前处理产品的质量主要决定于练漂工艺(如流程、配方、工艺条件等),另外练漂助剂、练漂加工设备及操作等也是影响练漂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分析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加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控制好产品质量。练漂产品的主要质量评价指标有强力、白度、毛效和缩水率,这里对这四个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作简要介绍。

(一)强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织物的强力与织物结构、纱线性能及纤维的性能有关,其中纤维的强力与纤维分子的聚合度和物理结构有关。此外,练漂加工也是影响织物强力的重要因素。在练漂加工过程中,主要是从加工设备和工艺因素两个方面影响纤维性能。

1.设备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

练漂中常用的设备根据织物受力情况可分为松式和紧式两大类。松式设备主要是绳状加工、浸或淋式加工,织物本身处于较松弛状态,受到的张力小。紧式设备主要是浸轧设备、平幅加工设备,织物在加工中受到设备的挤压或拉力作用,使织物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织物的强力。另外,湿强较低的纤维(如黏胶纤维、蚕丝、腈纶等)在加工时,过大的张力极易造成织物强力下降,甚至使织物出现破损。

因此,对于织物本身强力比较低的织物(如丝绸类、组织疏松的轻薄类织物等),应尽量选择松式设备。而对于组织紧密、厚实的织物,宜采用紧式设备。

设备的材质也会对某些加工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氯漂及氧漂时,铁、铜制品可催化漂白剂分解,加速纤维的氧化降解,从而影响纤维的强力。

2.工艺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

练漂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与织物上的杂质进行反应,使杂质降解或转变成易溶性物质而被去除。在这个过程中,练漂用的氧化剂、蚕丝脱胶用的碱剂等多种试剂不仅能和纤维杂质起作用,也会与纤维反应,对纤维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制订练漂工艺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许多练漂试剂具有除杂和损伤纤维的双重作用。在保证去杂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对纤维无损伤作用的安全性试剂。当必须选用有双重作用的练漂试剂时,应确定合理的工艺条件,并进行严格控制。练漂过程中,应控制的主要工艺条件有助剂的种类及其浓度、溶液的pH值、加工温度和时间等。

(2)加强水洗,排除不安全因素。水洗的目的不但是为了彻底去除织物上原有的杂质,也是为了清除加工中使用的化学试剂,排除不安全因素。例如,练漂时未洗净的过氧化氢,不仅会在烘干过程中使织物发生局部损伤(因水分蒸发而发生局部浓度增大,使织物局部纤维发生氧化分解),而且会破坏后续染色用染料的发色基团。

(3)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防止操作性纤维损伤。例如,棉织物在退浆时,当轧酸堆置到达规定时间后,应立即水洗,否则易造成风干,使纤维发生酸降解而受到损伤;煮布锅加压煮练前,锅内空气排放不净,空气中的氧气会使纤维发生氧化而降解,进而影响织物强力。

3.其他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

除以上所提到的设备、试剂及工艺条件的选择之外,坯布使用或沾上纤维敏感性试剂、织物存放不当发生霉变、运输过程中的拉伤和擦伤等都会影响纤维的强力。

(二)白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1.工艺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

常用于纺织品的漂白剂可分为还原性和氧化性两大类,还原性漂白剂主要有二氧化硫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和硫脲等,还原性漂白剂的漂白能力较弱且不稳定,漂白织物存储过程容易泛黄(可能原因是,空气中氧气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可以将被还原的发色结构氧化成有色物质);氧化性漂白剂主要有过氧化氢、次氯酸钠、亚氯酸钠、过氧乙酸等,其中亚氯酸钠漂白白度最好,但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双氧水漂白白度纯正、无杂色,但漂白时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和pH值,过氧乙酸漂白条件较过氧化氢温和,但存储稳定性极差

影响漂白的工艺参数主要有浓度、温度、时间和pH值等。一般而言,漂白剂的浓度越大,白度越好;漂白时间越长,白度越好;pH值随漂白剂的种类而异。特别注意工艺制订中不能单纯考虑白度的要求,还要考虑纤维本身的强力(对于纤维素纤维而言,测试漂白产品的聚合度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纤维的损伤程度)等指标。

2.其他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

漂白过程本身是影响白度的主要因素,但另有一些因素也对织物白度有一定的影响。如天然纤维去杂程度、练漂过程中形成的斑渍都会影响织物的白度,且练漂产品存放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选择漂白剂,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彻底均匀地去除坯布上的杂质,才能使织物获得理想的白度。

(三)毛效值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毛细管效应值(简称毛效值)是衡量织物被水润湿渗透效果的物理量,织物毛细管效应值的好坏不仅决定了后续印染和整理加工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决定了织物吸水、透汗性和穿着舒适性。合格的练漂半制品应具有8cm/30min以上的毛效值,若太低,则会影响织物的后续加工过程及使用性能。织物的毛效值受纤维种类与结构、织物组织结构、加工工艺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www.xing528.com)

1.纤维种类与结构的影响

就纤维而言,影响织物润湿渗透性的因素主要有纤维所含亲水基团的数量及性能、纤维的比表面积、纤维的截面结构。天然纤维的润湿渗透性普遍较合成纤维好,主要是由于其亲水基团丰富、结构较为疏松、比表面积大。异形结构纤维(如三角形、Y形、五角形等)因其在纺纱过程中不能紧密接触而形成大量的空隙或毛细管,进而改善织物的吸湿性

纤维的含杂情况,尤其是拒水性杂质(如果胶、脂蜡质、浆料、油剂等)是影响织物毛效值的主要原因之一。天然纤维所含的杂质绝大部分是疏水性物质,所以未经练漂处理的坯布毛效值很小。此外,拒水性物质在纤维表面的分布状态也对纤维的润湿性能有很大影响,如果纤维表面被拒水性物质所覆盖,就形成了拒水性表面,织物的润湿渗透性就差。

2.织物组织结构的影响

织物的组织结构对其润湿渗透性也有影响。一般而言,织物组织紧密厚重的,润湿渗透性能差,毛效值低;反之,毛效值高。

3.工艺因素的影响

练漂过程中,影响织物渗透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杂质,特别是拒水性杂质(如脂蜡质、油污等)的去除程度。天然纤维中以棉为例:提高温度,有利于蜡质物的去除;渗透性表面活性剂有助于助剂充分渗入纤维内部,提高拒水性杂质的去除程度。

4.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后整理加工中,不同的整理工艺,成品的毛效值不同。例如,经树脂防皱整理的织物与未经处理的织物相比,其毛效值低。

(四)织物缩水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1.缩水产生的原因

(1)纤维在纺纱时,或纱线在织造及染整时,织物中纤维与纱线受外力作用而伸长或变形,同时纤维、纱线及织物结构产生内应力,在静态干松弛状态,或静态湿松弛状态,又或在动态湿松弛状态、全松弛状态下,内应力有不同程度的释放,使纤维、纱线及织物回复至初始状态。

(2)纤维在润湿状态时,因浸液的作用产生膨化,令纤维直径变大,如在织物上,迫使织物的交织点纤维曲率半径增加,导致织物长度缩短。例如,棉纤维在水的作用下膨化,横截面积增大40%~50%,长度缩短1%~2%。

2.影响缩水率的因素

(1)原材料。一般来说,吸湿性大的纤维,浸水后纤维膨胀,直径增大,长度缩短,缩水率就大。

(2)织物密度。如经、纬向密度相近,其经、纬向缩水率也接近。经密大的纺织品,经向缩水就大;反之,纬密大于经密的纺织品,纬向缩水也就大。

(3)纱支粗细。纱支粗的织物缩水率就大,反之,缩水率就小。

(4)生产工艺。一般来说,织物在织造和染整过程中,纤维要拉伸多次,加工时间长,施加张力较大的织物缩水率大,反之就小。

(5)纤维成分。容易吸湿膨胀的纤维,缩水率大。例如,天然植物纤维(如棉、麻)和植物再生纤维(如黏胶)比合成纤维(如涤纶、腈纶)的缩水率大。

(6)织物结构。一般情况下,机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针织物;高密度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低密度织物。在机织物中,一般平纹织物的缩水率小于法兰绒织物;而针织物中,平针组织的缩水率又小于罗纹组织织物。

(7)生产加工过程。在练漂加工中,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张力作用,这会引起织物伸长,而这种伸长是短暂的,一旦织物再次下水,就要在水的溶胀作用下,释去外力造成的紧张状态。伴随着这种变化,纤维也会出现相应的回缩,引起织物的缩水现象。为了降低织物的缩水率,在加工时,应尽量减少张力,特别是湿状态下易变形的织物,如纯棉织物、黏胶织物、蚕丝织物等,一般应采用松式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对于含有氨纶等弹性好的织物,在练漂之前进行一道预定形工艺,提高其后续加工的尺寸稳定性。

(8)洗涤护理过程。洗涤护理包括洗涤、干燥和熨烫三个步骤,这三步每一步都会影响到织物的缩水。例如,手洗样品的尺寸稳定性要优于机洗样品;洗涤的温度同样会影响尺寸稳定性,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样品的干燥方式对织物的缩率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