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花操作在中国原始腰机上的应用

提花操作在中国原始腰机上的应用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没有相关古籍流传,中国古代利用原始腰机提花的纺织技术已不得考证。所幸,国内有不少少数民族至今还在使用原始腰机进行提花操作。通过考古发现,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还在使用原始腰机,但春秋战国之前有大量纺织品被保存下来。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对其历史文明栏目中介绍的综竿提花操作进行分析,试图阐述原始腰机提花的认识误区。

提花操作在中国原始腰机上的应用

由于没有相关古籍流传,中国古代利用原始腰机提花的纺织技术已不得考证。所幸,国内有不少少数民族至今还在使用原始腰机进行提花操作。通过民俗学研究,纺织技术史学界还是可以大致复原中国古代原始腰机的提花技术。其理由有三点:①国内纺织考古发现的原始腰机与一些少数民族的腰机基本构造相同。结构决定功能,所以其提花织造的方法应该差不多。②由于所处地理环境恶劣,加之古代、近代交通工具和设施并不发达,导致这些至今还在使用原始腰机的民族区域一直被汉族统治者视为蛮荒之地。所以,汉族很少向这些地区移民,从而相对割裂了这些民族与汉族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这些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从而极大地避免了他们的原始腰机提花技术受到汉族先进织造技术的“污染”。③即使有一些“技术污染”存在,研究者还可以进行修正。通过考古发现,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还在使用原始腰机,但春秋战国之前有大量纺织品被保存下来。通过对史前、商、周时期的纺织品文物进行纹样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其提花技术,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修正参数来指导原始腰机提花技术的复原。

原始腰机提花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综竿提花,另一种是挑花。

1.原始腰机的多综竿提花

1978年江西省贵溪县鱼塘公社仙岩一带的春秋战国崖墓群出土的机具零件中,有卷经轴(滕子)1件,长80cm;卷布轴(织轴)2副,是两块半圆木杆合成1副以持布,分别长64.4cm和23.8cm;分经棒1件,长84cm;挑花刀1件,残长43.5cm;打纬刀1件,长69.8cm;织平纹的地综竿2件,长23.8cm,高2.5cm;用小山竹制成的提花综竿6件,竿长46.5cm、36.5cm(残)、66.4cm、66.4cm、73.8cm不等;杼梭1件,扁平宽29cm,杼头开口,纬线嵌入叉口内引纬过杼。有些文献认为这些机具零件是斜织机的基本构件[29],但笔者更倾向于它们是用于提花的多综竿原始腰机的基本构件[30]。因为机具零件中有6件提花综竿,同时还可以用这些机具零件完整地构造成多综竿提花机(图7-10),而这些机具零件是不能完整地构成斜织机的。

图7-10 原始腰机多综竿提花

1—卷布轴 2—织物 3—地综 4—经纱 5—提花综竿 6—卷经轴 7—导纱棒 8—分经棒

通过图7-10,多综竿原始腰机提花的基本操作可表述为:织机上有两根地综竿,一根将原始腰机上奇数根经纱挑起,另一根则将偶数根经纱挑起。将任何一根地综竿提起,插入打纬刀、立起打纬刀、通引纬线、打纬,则可织平纹。此外,织机上也有多根提花综竿,它们组成一个纹样循环,利用这些提花综竿编排纹样图案。织完一个纹样后,可重新利用这些提花综竿编排另一个纹样。但如果织一纬提花纬,必须要在其前一纬和后一纬中织不同的平纹纹样,例如,一梭奇数根经纱提起后织一纬平纹,然后再织一梭提花纬线,随后要织一梭偶数根经纱提起的平纹。因为只有“一梭地,一梭花”,才能使经、纬线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随后操作如此循环不已。

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对其历史文明栏目中介绍的综竿提花操作进行分析,试图阐述原始腰机提花的认识误区。

图7-11中9×9经纬纱心形图的织造,中国数字科技馆是采用纬线显花技术,其操作步骤有如下9步:①提起所有经纱,插入纬纱;②提起1、2、3、4、6、7、8、9根经纱,插入纬纱;③提起1、2、3、5、7、8、9根经纱,插入纬纱;④提起1、2、4、5、6、8、9根经纱,插入纬纱;⑤提起1、3、4、5、6、7、9根经纱,插入纬纱;⑥提起1、3、4、5、6、7、9根经纱,插入纬纱;⑦提起1、3、4、6、7、9根经纱,插入纬纱;⑧提起1、2、5、8、9根经纱,插入纬纱;⑨提起所有经纱,插入纬纱[31]

图7-11 中国数字科技馆历史文明栏目中的多综竿提花介绍

乍一看,以上解释似乎很有道理,但有一些疑问:

(1)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相关网站没有区分中国古代提花技术发展的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唐代以前,主要是经线显花;另一个是唐代及唐代以后,主要是纬线显花[32]。经线显花是指纬线只用一色,经线用多种色,由经线构成织物的花纹。西周时期中国已出现经线显花技术,战国时这一技艺有很大发展,但纹样造型仍较刻板。到了西汉经线显花技术盛行,在造型方面力求摆脱经纬线走向纵横欹斜的限制,开始采用自由曲线来表现较为写实的纹样形象。纬线显花是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纬线同一组经线交织而成。经线有交织经和夹经,用织物正面的纬浮点显花。纬线显花与现代锦在织造上基本一样,经是单色或两色,纬线是多色。纬线显花技艺较经线起花技艺复杂,能织出比经线显花更繁复的花纹和宽幅的作品。中国纬线显花技艺至迟在战国已出现,因为在苏联的巴泽雷克发现一批中国战国时期的丝绸,就有用红绿两色纬线织造的纬斜纹起花的纬锦,这证明中国至迟在战国时代已有纬线显花技艺。纬线显花技艺到唐代盛行,其织物织造得十分精致。而图7-11所示的提花技术明显是纬线显花技术。

中国古代显花技术长久以来之所以是经显,直到唐代才盛行纬显。这虽然有工艺上的影响,但更多的却是文化层面上的因素决定的。如果把工艺上受限看作纬显不能在中国自源的表象,那儒、道两派的影响则是其不能在中国自源的实质。儒学自周初周公确“礼”后,即成萌芽之势,重礼而顺天命成为其核心思想,而天命又与统治者相互感应,故有汉初董仲舒天一感应”一说。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左传》《国语》中有云:“经纬天地曰文”,“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足见周代生产、生活中已充分体现“顺天命”的正统思想,丝织物上的经线成为联系天的介质,而纬线则是联系地包括人在内的介质。商、周时期有丝、丝织物的崇拜,人们寻求顺天命、求永生之宗教信仰,所以经线成为织物之根本,织物经线显生,织物经线显花成为文化信仰[33]。此外,道学早在黄帝时代就产生了,其“无为”崇尚节俭。纬线显花工艺较之经线显花工艺耗费更多的原料和工时,在生产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被采用。战国时期纬线显花织物的出现,体现了社会信仰的混乱,因为这一时期是“礼崩乐坏”“窃国者侯”私欲横行、价值观百家争鸣的时代,商、周时期成形的丝、丝织物崇拜遭到破坏。而到汉初黄老之术和儒学并用,周礼复兴,节俭之风再盛,这样纬线显花工艺不可能有生存的空间。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儒、道两学再次势弱,加之带有西北少数民族血统的北朝、隋唐统治者采取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热衷奇巧之物,纬线显花工艺的出现是这一时代不可避免的产物[34]

(2)图7-11中整根纬线不显花,是将纬线插入所有经线之下达到效果,假如整个织物为18×18经纬纱心形图,而心形图案仅9×9经纬纱大小,如果心形图案在整个织物的下层,那么还有9根纬线连续不显花。如果按照中国数字科技馆所提供的不显花方法,那么就会有9根纬线在经线外,试问这能构成织物吗?那么如何在原始腰机上做到显花和不显花呢?“一梭地,一梭花”即是原始腰机上显花的秘诀。“一梭地”是指织物的一根地组织纬线,“一梭花”是指织物上的一根显花纬线。“一梭地,一梭花”意思是:在提花时,先织一根地纬,再织一根花纬,随后再织一根地纬,如此不断循环。花纬织显花部分,地纬织不显花部分,这样使显花的背景显地组织的特征。在原始腰机上地组织一般织平纹,所以原始腰机上的提花织物一般被称为“平纹地显花织物”。当然,地组织还可以是斜纹地组织。

2.原始腰机上的挑花

海南省黎族的原始腰机挑花工艺一直存续数千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经济时代的今天,在黎族地区还能觅其踪迹,这不能不说黎族的原始腰机挑花工艺是纺织技术史上的“活化石”。虽然黎锦主要是纬线显花,其织物反映的是自唐以后的织物特征,但以黎锦原始腰机挑花技艺为例,可了解先民的挑花工艺。

(1)黎锦原始腰机提花的编排组织方法:黎锦原始腰机提花一般以纬线提花,并且在母体图案与子体图案中,通过彩经进行相隔。黎锦采用的是“错格编排法”,即前一纬的提花格与后一纬的提花格有1/2个提花格的错位(图7-12)。织者所需的提花图案都在这样的“错格编排版”上设计,其体现了“所编即所排”,可以让广大织工在很短时间内织出所设计的图案,起到类似建筑行业中施工图的作用,在平面设计效果图与广大织工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35]

图7-12 错格编排版

(2)黎锦原始腰机提花的织造工艺原理:如何能做成“错格编排版”?这是理解黎锦原始腰机织造工艺原理的关键。下面用原始腰机经线分层来说明“错格编排版”(图7-13)。

图7-13中每个圆点都表示一根经线,示意图1为从织工左边开始用分绞棒将经纱分成一上一下且经纱根数相同的F层和G层,最开始要从右往左织一纬平纹,即纬线织入F、G层之间。

示意图2则为从织工左侧开始将F层又分为一上二下的F1层和F2层。如果将F1看成一层,将F2、G两层看成一层,示意图2中的经线分层则为一上五下,这样在示意图2中F1层形成一上五下的提花格a1a2、a2a3、a3a4……,需要提花则将纬线织入F1、F2层之间,不需要提花则将纬线织入G层之下。因为在示意图2中,纬线在F1、F2层之间有五个点即五根经线的位置可以被看见,这正是显花的原因。而示意图2中纬线在G层下面,没有一个点即一根经线的位置可以被看见,这正是不显花的原因。织工按照图样的要求,承接第一纬平纹从右往左操作后,再从左往右在F1、F2层之间或G层之下分别进行提花或不提花的投纬操作。

图7-13 原始腰机经线局部正面分层图

示意图3为织入第一纬显花纬后,将F、G两层互换的图例。从织工左侧来看则将原始腰机上的整个经线分成一下一上两层。随后,再从右到左在G层和F层之间织一纬平纹。(www.xing528.com)

示意图4则为从织工左侧开始将G层第二根经线提起,按一上二下的规律将G层分成G1、G2两层,同理出现一上五下的提花格b1b2、b2b3……,然后再按设计要求从左往右在G1、G2层之间或F层之下织入第二根分别进行提花或不提花的投纬操作。

如此反复以上四个步骤即可完成提花操作的全过程。

综观示意图2和示意图4中的提花格位置可以发现b1正处于a1a2中点位置,b2、b3也分别处于a2a3、a3a4的中点位置,这正是前、后纬提花格形成错位的关键,也是形成“错格编排版”的关键。而织平纹的纬线和“一上五下”中“一上”的经线点在两纬间的距离分别构成提花格小矩形的长和宽,这样提花格就形成了。

(3)黎锦原始腰机挑花的操作:黎锦原始腰机提花的织造工艺原理非常简单。但由于原始腰机提花的图案花纹,纬纱循环数十分有限,一般在三十根以内,如果用综竿提花会使上机比较复杂,织造起综也比较困难,原始腰机就难以胜任。但黎族妇女有一种挑花提花技术,花纹循环可达数百根。虽然挑花提花的生产效率比综竿提花的生产效率还要低一些,但聪明勤劳的黎族妇女在长期挑花提花操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规律,从而把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加快了织作速度。

上机准备操作的步骤(图7-14):①以织造时织工坐的方位来说明,将织工左侧开始的偶数根经纱穿入手提综片。然后,将经纱循环绕在卷布轴和卷经轴上,利用腰带和双脚将机架支起。②压下手提综片,形成开口,放入分绞棒,形成自然梭口。这样,奇数根经纱成为上层经纱,偶数根经纱成为下层经纱。随后放入打纬刀和导经棒,立起打纬刀,向前移,将导经棒向后移。③将织工左侧开始的奇数根经纱即上层经纱,从第一根起,按一上二下的规律用上提花综竿进行分层;将织工左侧开始的偶数根经纱即下层经纱,从第二根开始,按一上二下的规律用下提花综竿进行分层。

图7-14 黎锦原始腰机上机准备侧面图

1—卷布轴 2—织物 3—打纬刀 4—经纱 5—手提综片 6—分绞棒 7—上、下提花综竿 8—导纱棒 9—卷经轴

织造操作:四步法。

①织造的第一纬,织平纹。利用上机准备操作中分绞棒形成的自然梭口(图7-15),放入打纬刀A,立起打纬刀,张紧梭口,织工从右往左引纬线,打纬。

图7-15 挑花开口织平纹侧面图(1)

1—织物 2—经纱 3—手提综片 4—分绞棒 5—上、下提花综竿 6—导纱棒

②第二纬是挑花。完成第一纬操作后,梭口中挑花刀A的状态见图7-16中的(a)。随后,提起手提综片与挑花刀形成一个交叉,出现第二个梭口,在梭口中放入打纬刀B,见图7-16中的(b),然后将手提综片移至打纬刀B后放下。此时,经过两个打纬刀A、B对经线进行的换层,分绞棒后的奇数根经纱即上层经纱还在上层,偶数根经纱即下层经纱还在下层。随后,分绞棒右移,将其相对应的奇数根经纱即上层经纱上的上提花综竿移到手提综片处,然后立起,从而把奇数根经纱即上层经纱按一上二下分成两个子层,奇数根经纱即上层经纱在第一个交叉处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半梭口,在这半梭口中放入挑花刀C,见图7-16中的(c),随后把挑花刀A从梭口中抽出,挑花刀C移到织口前位置,见图7-16中的(d)。这时挑花刀C处上、下层经纱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上提花综竿一上二下变成一上五下,这是由于挑花刀A从梭口抽出后,挑花刀A和挑花刀C所分的上、下层经纱分别在织口前合成一片。这样,形成很多一上五下的提花格。纬纱在“一上”和“五下”之间就是显花,在“五下”下面就是不显花。织工根据花纹要求用挑花刀A挑制。挑完后,挑花刀C从梭口抽出来,将挑花刀A立起形成梭口,织工从左往右引通纬线,打纬。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挑花。然后抽出挑花刀A,将挑花刀B前移至原来挑花刀A的位置,再用挑花刀A替换挑花刀B,这样织机的状态回复到织造第一纬前的上机状态[36]

图7-16 挑花开口提花侧面图(1)

1—织物 2—经纱 3—手提综片 4—分绞棒 5—上、下提花综竿 6—导纱棒 A、C—挑花刀 B—打纬刀

③织造的第三纬为织平纹。提起手提综片,放入打纬刀A,立起打纬刀固定梭口,织工从右往左通纬线,打纬(图7-17)。

④第四纬是挑花。承接第三步,平放打纬刀A,此时经线状态见图7-18中的(a)。然后,放下手提综片,与原梭口形成一个交叉,出现第二个梭口,在梭口中放入打纬刀B,见图7-18中的(b)。经过两个打纬刀A、B对经线进行的换层,此时分绞棒后的奇数根经纱即上层经纱还在上层,偶数根经纱即下层经纱还在下层。随后分绞棒后移,相对应的将偶数根经纱分层的下提花综竿前移到靠近手提综片的位置,然后立起,从而把下提花综竿上的经纱分成一上二下的两个子层。奇数根经纱即上层经纱在第一交叉处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半梭口,在这半梭口中放入挑花刀C,见图7-18中的(c)。挑花刀A从梭口中抽出,挑花刀C移到织口前位置,见图7-18中的(d),这时挑花刀C上、下层经纱数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一上二下变成了一上五下,这是由于挑花刀A从梭口抽出后,挑花刀A和挑花刀C所分的上、下层经纱在织口前分别连成一片。这样,形成很多一上五下的提花格。纬纱在“一上”和“五下”之间就是显花,在“五下”下面就是不显花。织工拿起挑花刀A,按花纹的要求,上下挑出经纱。同时在挑花刀C处,也完成了相对于步骤(2)中的奇、偶经线层的换层。挑完提花后,挑花刀C从梭口抽出来,把挑花刀A立起形成梭口,织工从左往右引纬线,打纬。这样即完成了第二次纬挑花。然后抽出挑花刀A,将挑花刀B前移至原来挑花刀A的位置,再用挑花刀A替换挑花刀B,这样织机的状态回复到织造第一纬前的上机状态。

图7-17 挑花开口织平纹侧面图(2)

1—织物 2—经纱 3—手提综片 4—分绞棒 5—上、下提花综竿 6—导纱棒

图7-18 挑花开口提花侧面图(2)

1—织物 2—经纱 3—手提综片 4—分绞棒 5—上、下提花综竿 6—导纱棒 A、C—挑花刀 B—打纬刀

下面的步骤就是重复上面四步法的过程。

在黎锦编排版中经常出现三种或四种颜色的提花格,黎锦织物也呈现出五颜六色的花纹。这主要由于黎锦采用五颜六色的彩色经线和多根不同颜色的纬线,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编排方案投纬、打纬。当然一次只能引通一种颜色的纬线,多种颜色的经线和每次投一种颜色的纬线可以编排不同颜色的提花格。其主要操作还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四步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