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技巧优化指南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技巧优化指南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制如图5-9 所示零件的套筒类加工程序,材料为45#钢,棒料直径为40mm。图5-9套筒类零件1.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表面由内/外圆柱、圆锥、圆弧、槽及螺纹组成。用外圆车刀,采用G71 指令进行零件左端部分的轮廓循环粗加工。卸下工件,用铜皮包住已加工过的φ32 外圆,调头使零件上φ32 到φ38 台阶端面与卡盘端面紧密接触后夹紧,找正后准备加工零件的右端面。根据加工要求需选用4 把刀具。程序2:零件右端面部分加工。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技巧优化指南

编制如图5-9 所示零件的套筒类加工程序,材料为45#钢,棒料直径为40mm。

图5-9 套筒类零件

1.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表面由内/外圆柱、圆锥、圆弧、槽及螺纹组成。尺寸标注完整,零件图上给定多处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公差值较小,编程时按基本尺寸来编写。根据工件图样尺寸分布情况,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O 取在工件右端面中心处,换刀点坐标为(200,200)。

2.确定加工路线

加工路线按由内到外,由粗到精,由右到左的加工原则。首先自右向左进行粗车,然后从右向左进行精车,切槽,最后车螺纹。

(1)加工左端面。棒料伸出卡盘外约70mm,找正后夹紧。

(2)把φ20 锥柄麻花钻装入尾座,移动尾架使麻花钻切削刃接近端面并锁紧,主轴转速为400r/min,手动转动尾座手轮,钻φ20 的底孔,转动约6 圈(尾架螺纹导程为5mm)。

(3)用外圆车刀,采用G71 指令进行零件左端部分的轮廓循环粗加工。

(4)用外圆车刀,采用G70 指令进行零件左端部分的轮廓循环精加工。

(5)用镗刀镗φ22 的内孔并倒角。

(6)卸下工件,用铜皮包住已加工过的φ32 外圆,调头使零件上φ32 到φ38 台阶端面与卡盘端面紧密接触后夹紧,找正后准备加工零件的右端面。

(7)手动车端面控制零件总长。

(8)用外圆车刀,采用G90 指令进行零件右端部分的粗加工。

(9)用外圆车刀,采用调子程序的方式进行零件右端部分的轮廓加工。

(10)用切断刀,进行精加工外形。

(11)用螺纹刀,采用G92 指令进行螺纹循环加工。

3.确定刀具和夹具

由于工件长度不大,只要在左端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定心夹紧即可。(www.xing528.com)

根据加工要求需选用4 把刀具。粗车及端面加工选用粗车外圆车刀;精加工选用精车外圆车刀;槽的加工选用宽4mm 切槽刀;螺纹的加工选用60°螺纹刀;孔的加工,首先使用φ20锥柄麻花钻钻孔,再选用镗刀镗孔。将所选的刀具参数填写在数控加工刀具卡片中,便于编程和操作管理,见表5-5。

表5-5 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4.确定切削用量

数控车床加工中的切削用量包括切削深度、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切削用量应根据工件材料、硬度、刀具材料及机床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1)背吃刀量的确定:轮廓加工时,粗车循环时选择ap=3mm,精车循环时选择ap=0.25mm;螺纹加工时,粗车循环时选择ap=0.4mm,逐刀减少,精车循环时选择ap=0.1mm。

(2)主轴转速的确定:根据前面所述确定主轴转速。

(3)进给量的确定:查阅相关手册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进给量,粗车时一般取0.4mm/r;精车时常取0.15mm/r;切断时宜取0.1mm/r。

(4)车螺纹主轴转速的确定:综合前面分析,将确定的加工参数填写在数控加工工序卡片中。

5.编写加工程序

(1)程序1:零件左端面部分加工,必须在钻孔后才能进行自动加工。

(2)程序2:零件右端面部分加工。

(3)程序3:子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