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油罐车静电防范措施优化方案

油罐车静电防范措施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这种水泥路面电阻常可高达1011~1012Ω以上,而油罐“悬空”情况下注油时,罐体可带10kV以上的电位。接引接地线,人们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在拆卸地线时,往往造成人为地使油罐“悬空”。由于罐内液体流动等因素,有时虽已停止加油,油面电位常可保持几分钟,因此在停泵后过快拆除地线同样可以造成与上面相似的“悬空”状况。

油罐车静电防范措施优化方案

●要点提示:

顶部注装起静电,接地可靠最关键

不忘压速要控制,严防罐内浮物乱。

●实用技术:

1.汽车油罐车的静电防范措施

(1)尽量避免顶部喷溅注装方式

上部注装油料容易形成可燃混合气体,也易于起电,应尽量避免。从实践经验看,在目前尚不能改装的地方,应采用将加油管伸到1/2罐高以下的暗流加油方式,且流量最好不超过1000L/min。对于大型汽油车,则不应允许顶部注装低电导率航空煤油,更不允许用本车泵双管同时在加油罐口加油。此外,由于汽车油罐车内总是有部分存油,因此在放置时间较久或罐内存油较脏时,切忌顶部喷溅加油。

(2)安全可靠的接地措施

防静电角度出发,接地电阻值的要求并不高,但一定要连接可靠,确保系统安全。例如不少水泥路面的地坪加油站没有固定的接地装置,随意将接地针扔在地面上即算接地,这是很危险的。事实上这种水泥路面电阻常可高达1011~1012Ω以上,而油罐“悬空”情况下注油时,罐体可带10kV以上的电位。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对地打火只要300~500V就可点燃石油蒸气混合气体。

接引接地线,人们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在拆卸地线时,往往造成人为地使油罐“悬空”。由于罐内液体流动等因素,有时虽已停止加油,油面电位常可保持几分钟,因此在停泵后过快拆除地线同样可以造成与上面相似的“悬空”状况。为安全起见,汽车油罐车注装结束后最好静止5min后再收地线。同时要注意先拆除加油接头及其连接导线,最后拆除罐体接地线。

(3)合理地控制油压和流速

通常,设备在正常压力与流量下是不会发生事故的,意外原因或工作疏忽而使压力、流量增加时,往往是很危险的。另外,要尽量避免突然开泵或突然停泵。我们知道,过滤器是主要的静电源,它的起电率往往在初启动时最高,所以突然开、停泵都会造成瞬时冲击压力和流速过高,使静电涌起,往往造成事故。合理的解决措施是利用一种缓减手段,例如某机场采用先开小泵、后开大泵,停泵时先大泵、后小泵的操作顺序,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4)严防罐内有浮游物体存在

据相关资料介绍,在给汽车油罐车加油时,油面电压达到28kV左右才会出现放电现象,但是当油面有游离的绝缘金属物,即相当于有一些电荷收集器时,只要1~2kV就会出现放电。目前汽车油罐车液面计浮子大多采用开口销活络连接,易锈蚀又不可靠。加油过程进行检尺、取样,或将手电筒、工具等掉进正在加油的油罐中,都可能因“集电”而引起放电。因此在进行装油作业时,灌顶不站人,更不允许进行其他作业。

(5)换装过滤器芯后要降速装油

平时过滤器内总是充满着油,然而换装新滤芯后,过滤器内则充满油气混合气,由于新滤芯又有着高的起电特性,因此就出现了过滤器内静电放电和蒸气爆炸的潜在威胁。这时如以较高速度排气和加油,发生过滤器静电爆炸是完全可能的。为此在换新滤芯和排除容器内气体时,泵速必须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一般不得大于10%额定速度,最好采取自流式。(www.xing528.com)

2.铁路槽车的静电防范措施

(1)排除气体

已经输送过汽油的槽车,如未经清洗又装煤油、柴油等油品,会因吸收汽油蒸气而使混合气体进入爆炸范围。从注入柴油开始,经10~15s左右便进入这个状态。所以对于这类槽车必须进行清洗或者用排气装置排除汽油蒸气,或用惰性气体进行更换。

(2)人体除电

油槽车的装车工人,需先用空手接触接地金属体进行人体放电后再从事操作。一般的操作工人应当换防静电工作服、鞋。

(3)接地

装车开始前一定要把接地线接在槽车某一指定的位置,并用专用的接地夹以防止车体上积聚电荷。对铁路槽车来说,因铁轨对地电阻很低,可不再另行接地。但对鹤管等活动部件,则应分别单独接地。

(4)装车方式

要将鹤管插入到槽车底部。

(5)控制流速

装轻质油品等易燃液体时,要求先以1m/s流速装入,到鹤管管口完全浸入在油中以后,才可逐渐提高流速。

(6)过滤器的设置

要求过滤器至装油栈台间留有足够的距离,或者采用消电器等措施以便消散过滤器所产生的电荷。

(7)检测及取样

当测温盒等设备是金属制品时,其吊绳也必须用导体材料制作,并且上端用特制金属夹与槽车接地线相连。当测温盒等器具都是绝缘材料制品时,其吊绳应用尼龙绳。其他测量尺、取样器具等也应与测温盒一样处理。检尺等工作,需在装车以后静止3min后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