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数字化制造技术:服装生产流程简述

服装数字化制造技术:服装生产流程简述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流程不仅会影响最终成品质量,而且会影响服装企业经济效益乃至未来的发展。通过各项检验来消除成衣的瑕疵,以保证服装产品的质量。包装是服装生产的最后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主要起到保护和宣传作用。

服装数字化制造技术:服装生产流程简述

一、服装生产流程

服装生产流程对企业经营十分重要,涉及服装企业从产品开发、生产加工到组织架构以及市场营销等各个阶段,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现阶段,服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服装产品经营具有品牌化、短周期、小批量、个性化、多品种等特点,这对服装生产流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流程不仅会影响最终成品质量,而且会影响服装企业经济效益乃至未来的发展。服装的生产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生产阶段、后整理阶段,总体上由面辅料检验、裁剪、缝制、熨烫、检验、包装几道工序组成。

1.生产准备阶段 生产准备阶段是生产开始的首要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主要是由服装设计和样品生产过程、材料检验过程和服装材料的预算控制三个阶段组成的。整个过程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多次复核,保证零误差,并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根源保证质量。

(1)服装设计和样品生产过程:所谓服装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构思,然后绘制效果图、平面图。服装设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规模生产,即根据大多数人的号型比例,进行放码生产;另一种是根据流行趋势设计出各种时尚的服装,通过发布会进行展示。设计完成之后就进行样板制作,其中样板制作的检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常是由专业人员进行反复审核,比如企业生产技术部门、产品开发部门中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同时应记录审核后的样品,并在样品周围的关键部位加上型号检验和检验印章,未经验证和盖章的样品不得交付使用。

(2)材料检验流程:在服装大规模生产前,通过核查避免裁剪后出现无法挽回的质量问题,把好批量裁剪的第一道质量关,主要包括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数量复核、瑕疵的检验以及一些伸缩率、缝缩率、色牢度和耐热度的测试工作。

(3)服装材料的预算控制: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使用材料,节约开支及进行成本核算。由于面料的性能不同,一些面料会出现缩水现象,因此在做预算时应该以标准用料为基础,即生产过程材料的正常损耗,还必须结合材料的自然回缩率等进行合理调整。

2.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是指基础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裁剪、黏合、缝纫和熨烫的“四大”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完成的产品质量将对最终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裁剪首先要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本着合理与节约的原则,使布料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然后按照排料图把整匹布料裁剪成服装生产所需要的裁片,以供缝制成衣。裁剪主要是制定裁剪方案,以最优组合进行排板,然后铺布进行裁剪,根据服装样板将面料裁剪成服装的各部分,然后给缝制车间加工熨烫成成衣。

黏合首先就要检验黏合工艺所使用的基本材料黏合衬的质量是否达标。其次,由于黏合时,织物和黏合设备都会影响黏合工艺参数的设置,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黏合工艺参数,最后,黏合质量应在黏合完成后进行检查。

缝纫是服装加工的核心过程,只有缝制完成才能被称为服装,其缝制可根据款式、工艺的不同分为机缝和手缝。机缝速度比较快,手缝对工艺的要求比较高,比如西服缲边,黏合衬在服装加工中的应用比较广,其功能是简化缝制工艺,使服装质量均匀,防止变形和皱折,并在服装造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熨烫是服装生产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对于熨烫的技术要求,应该是“三好”和“七防”,即熨烫温度掌握好、平整质量好、外观折叠好;防烫、防热焦、防变色、防硬化、防水溅、防极光、防渗胶。熨烫可以分为生产中的熨烫和成衣的熨烫,通过熨烫的热湿定型,可以熨平褶皱,使服装外观平整,塑造立体服装的效果。熨烫主要的目的是使衣服的形状处于理想状态,在熨烫过程中,要合理调整设备的工艺参数,做好熨烫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后整理阶段 服装成品出厂之前应该严格检验服装成品的质量,而且应该严格检查产品整理、包装等各项工序,确保服装在出厂时整洁、干净、平整、无线头、无污渍等,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及档次。产品的包装一方面要起到保护、美化、宣传产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求方便携带、运输和储存。后整理阶段是保证服装质量的最终阶段,主要包括检验和包装。

服装的检验必须贯穿于裁剪、缝制、熨烫等每一步加工过程中。在包装入库前对成衣进行全面的检验,包括污渍整理、褶皱平整、色差辨识、布疵修理、毛梢整理等。通过各项检验来消除成衣的瑕疵,以保证服装产品的质量。

包装是服装生产的最后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主要起到保护和宣传作用。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对于怕影响服装熨烫效果的一般采用挂装,箱装则是将服装折叠好,占据较小空间,放入箱内。箱装一般又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内包装是将若干件服装组成最小包装整体,加强对商品的保护,同时便于分拨、销售时的计量;外包装是在内包装外再加一层包装,以保障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便于装卸、运输、储存和保管。(www.xing528.com)

二、服装生产过程管理发展历程

服装生产过程管理,也称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是有关生产活动方面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概括地说,广义生产管理是指通过生产转化为产品信息输出和使用反馈信息的过程,对控制人、财富、商品等资源以及计划、标准输入的所有活动进行管理。狭义通常是指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即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和生产过程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平衡和联系,形成协调的生产体系,实现行程、时间和成本的最佳组合,为实现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工业生产的初始阶段,生产阶段为完全手工业。那时,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分工程度低,相应的管理也处于较低水平。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爆发,工厂应运而生。此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生产组织形式逐渐转向了以机器代替手工的工厂生产模式。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某些部分的完善程度有所提高,协作要求也有所提高,对生产流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过程:

(1)18世纪60年代,工厂手工业逐渐过渡到工厂制时期。机械时钟的重大发明使人的生产活动精确地协调一致,零件部标准化的价值得到认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指出“劳动分工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这为后来发展的现代的工作简化、过程分析和时间研究打下了基础。

(2)查尔斯·巴贝奇在1832年《论机器制造业的经济》一书中进一步阐明了分工合作的优点,并提出生产中使用机器的经济价值,这是生产管理理论的开端。

(3)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企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进而导致生产管理的快速发展。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出版了第一本研究生产管理的专著《科学管理原理》,文中指出管理中的一切问题都应当而且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并解决。

(4)美国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设计并实施了汽车装配流水线,利用传送带把装配分成若干工序,并实行零件和操作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5)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系统工程被引入了生产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成为时代的特征,比如美国和西欧的计算机制造商推出的管理软件包COPICS、MRP,以及柔性制造系统、无人工厂,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制造业闻名世界,丰田式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丰田管理专注于现场管理和精益管理,适用于当今产品的生产开发模式,具有风格多样、数量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在服装制造领域,为适应市场变化,逐步采用丰田式计时方法管理理念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6)20世纪80年代,模板技术得到应用,以美国IBM企业为代表,提出TOC(Theory Of Constraints)瓶颈约束管理理念,即“集中力量来改善阻碍企业达成目的的方法”,并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服装生产流程管理包括整个服装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具体分为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三个环节的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对于产品质量、包装以及物流等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其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成品质量、市场经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全球制造一体化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技术创新、新材料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管理的思想、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服装产品过程信息化成为发展趋势,从未来的消费角度来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面料安全且具有功能性质的服装。从国内外技术角度看,服装企业传统的设计流程、制造流程、营销方式和经营模式均可以通过服装CIMS系统改变,该系统可以集CAD、PDM、CAPP、CAM和企业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伴随产业的升级、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提升,许多服装企业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脚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