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凹形槽级进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解析

凹形槽级进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解析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模具工作时,首先卸料板依靠弹簧19的力克服浮动导料板弹簧14的力,压迫浮动导料板下行,导正销导正步距;接着卸料板将条料压在凹模面上,浮动导料板停止下行,上模继续下行,各凸模相继进入下模进行冲压。

凹形槽级进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解析

零件名称:凹形槽

材料及板厚:Q235钢,0.8mm

零件图(见图9-15a)

展开图(见图9-15b)

排样图(见图9-15c)

模具结构图(见图9-15d)

说明:

1)该模具为冲孔、弯曲、落料8个工位的级进模结构。

2)排样图设计见图9-15c。具体工位安排:①冲6个孔(1个φ2.5mm,1个φ3mm孔,2个腰形孔,2个L形孔)、冲侧刃缺口、冲2个φ4mm导正孔;②导正销导正,冲3个孔(1个φ1.5mm孔,2个φ1.6mm孔);③冲中部异形孔,在φ1.5mm孔边冲出C0.4mm倒角;④冲φ4.2mm沉孔;⑤切外形;⑥初弯“小舌”50°;⑦弯U形,并继续将“小舌”弯向F面并整形,同时切第2侧刃缺口;⑧导正销导正,切断,制件从下模孔中落下。

3)本设计采用浮动导料板,导料板在冲压前由压缩弹簧14托起,带动条料上浮,距下模面h,h比制件高度大1.5~2mm。模具工作时,首先卸料板依靠弹簧19的力克服浮动导料板弹簧14的力,压迫浮动导料板下行,导正销导正步距;接着卸料板将条料压在凹模面上,浮动导料板停止下行,上模继续下行,各凸模相继进入下模进行冲压。冲压完毕,上模上行,浮动导料板带动条料上浮回原位,以便条料顺利送进1个步距。弹簧19的力不仅要考虑卸料力,还需考虑克服浮动导料板弹簧14的力,弹簧14的力主要托起浮动导料板和承受条料的重量。为了保证浮动导料板上、下活动不偏移,两侧各采用2个小导柱12导向。

978-7-111-31086-0-Chapter09-21.jpg(www.xing528.com)

图9-15 凹形槽级进模

a)零件图 b)展开图

978-7-111-31086-0-Chapter09-22.jpg

图9-15 凹形槽级进模(续)

c)排样图 d)模具结构图

1—模柄 2—侧刃 3—冲导正孔凸模 4—冲φ1.6mm孔凸模 5—冲异形孔凸模 6—切废料凸模 7—弯小舌凸模 8—弯曲上模块 9—切断凸模 10—凹模板 11—弯曲下模块 12—小导柱 13—浮动螺钉 14、19—弹簧 15—浮动导料板 16—导正销 17—卸料板 18—卸料螺钉 20—凸模固定板 21—垫板 22—上模座 23—大导柱 24—下模座

4)弯曲下模镶嵌于冲裁凹模中,便于刃磨冲裁刃口,调整弯曲下模块高度。

5)冲裁、成形凸模与弯曲上模块不同时开始工作,高度有一定差值,它们的工作次序是:导正销定位、开始弯曲、冲裁、弯曲成形结束。为了保证冲裁凸模在一定的刃磨范围内,可不调整弯曲下模块的高度,在弯曲成形结束时,使冲裁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比一般冲裁大些,本设计进入长度取2.5mm。

6)模具没有采用标准模架,卸料板与下模由装在固定板上的4个大导柱导向,导正销安装在卸料板上,伸出卸料板下表面有效导正长度1mm,以便卸料板压紧条料前先对条料作精确定位。

7)为避免产生毛刺影响送料,侧刃设计成齿形断面,非刃口一面做成凸台,以抵消冲裁缺口时的侧向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