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洲水文: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核心

绿洲水文: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核心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绿洲水文的提出“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是内陆干旱区典型的区域特征。因此,绿洲水文是根据内陆干旱区的河流特点,针对人类活动的区域性,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说对于内陆干旱区,绿洲水文以研究和实践“四水转化”、“四个水平衡”、维持“四个平衡点”为核心,从而形成其独特的绿洲水文系统,如图7-3所示。

绿洲水文: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核心

(一)绿洲水文的提出

“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是内陆干旱区典型的区域特征。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化和灌溉农业的发展,人工绿洲逐步扩展,并成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河流出山口后,70%~90%的水资源消耗于绿洲,因此,在绿洲区内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在人为的干预下形成了极其强烈的水循环系统。研究在人为干预下绿洲区内的水资源利用和“四水”运移与转化,建立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的绿洲水安全体系,是保证绿洲社会、经济、资源协调与持续利用的基础。因此,绿洲水文是根据内陆干旱区的河流特点,针对人类活动的区域性,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绿洲水文是以绿洲水循环、水物理和水化学为理论基础;以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运移与转化为基本运动规律;从绿洲各种耗水条件、洪旱情势分析、水盐动态等方面监测和研究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水文问题。主要是研究绿洲内部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等“四水转化”规律;从供水和工程对水资源分配产生影响的角度,研究实现地表水—地下水—供需水—耗水等“四个水平衡”合理有效的控制手段。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研究维持水土、水盐、供水与需水、绿洲经济系统耗水与生态环境耗水等“四个平衡点”的措施与对策,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也就是说对于内陆干旱区,绿洲水文以研究和实践“四水转化”、“四个水平衡”、维持“四个平衡点”为核心,从而形成其独特的绿洲水文系统,如图7-3所示。

(www.xing528.com)

图7-3 绿洲水文问题研究层次关系示意图

虽然农业水文和绿洲水文都研究水的循环过程,但从尺度上看,绿洲水文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更为广泛。如:①绿洲水文研究绿洲内部各项耗水(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生态以及其有效与无效耗水量),而农业水文主要关注农业耗水;②绿洲水文的立足点在干旱区,侧重于绿洲内部水与生态的关系和绿洲内外的水量分配与可持续利用,而农业水文主要关注农田内的水文过程;③绿洲水文还应包括城镇用水和城镇防洪形势研究。所以,包括农业水文在内的其他绿洲区水文研究都是绿洲水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绿洲区内水文循环的良莠,是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指示计,也是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有效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建设标的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推动绿洲经济发展的国民经济战略布局的提出,必将为绿洲水文的研究与实践注入巨大的活力。

虽然,绿洲水文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实际上,新疆水利工作者已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结合具体水问题开展了许多研究与实践工作。如四水转化机理、四个水平衡模型研究、灌溉用水合理调配、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控、盐碱地改良、各种节水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应用等。但是,这些工作主要是由科研院所和水管部门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完成的。工作的着眼点重点是控制断面的水量分配,注重分水协议的执行和对进入灌区水量的监测,而对灌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分布却疏于监测,没有真正认识到绿洲水文过程(包括灌区水资源的循环、分布等)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在联系。所以,绿洲内的水量监测点大都布置在用水的上游,监测集中在灌溉季节,对绿洲下游及周边和荒漠地带生态区的水量极少监测。监测断面和观测项目少,资料时间、空间的连续性差,对整个绿洲来水情况研究较多,而对绿洲输出水量研究不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