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电影:定义及其特征

微电影:定义及其特征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电影的“三微”特性与大学生的敢于尝试和大胆创新的活力天然结合,使得微电影成为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青春符号。特别是近些年传媒类专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的学校和专业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微电影创作”成为传媒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各类微电影大赛不断涌现。

微电影:定义及其特征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可以说就是中国短片,这是一个“中国化”概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微电影、超微电影更加体现了对传统播映渠道的颠覆,对制作成本和进入门槛的宽容,以及是一种全民传播时代的大众狂欢。微电影的产生离不开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助推,同时也是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时代受众的内在需求,而且,这种需求也体现在受众对广告容忍度的降低上,为品牌定制的微电影成为广告界新宠,给人一种更加舒适的视听享受和价值认同。

微电影的风暴吹到中国,就是源于2010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的发布,此后,无孔不入的商业力量敏锐地嗅到了微电影在品牌营销上的巨大潜力,各大影视公司、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纷纷投资,明星艺人等纷纷加盟,微电影开始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关于微电影概念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有人认为它是广告的一种样式,有人认为它是视频短片,有人将它称为影院电影、电影短片之外的“第三电影”。比较被公认的表述是对微电影“三微”特性的定义:微电影又称“微影”,即微型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30~300秒)”“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微规模投资(几千至几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

(二)微电影的特点

1.可操作性强

微电影追求的是内容为王,创意制胜,大多数靠的是鲜活生动的生活故事和流行元素吸引大众,不仅投入少,对制作人员的专业性也比较包容,同时对摄影器材的要求比较低,随着数码产品的日益普及和数字技术的日益发达,微电影制作的可操作性大大提升。加上发行和审批流程的相对简单、网络传播的便捷等,微电影真正实现了大众的电影梦。(www.xing528.com)

2.制作方式多样

在我国,微电影的来源非常广泛,传播渠道也非常多元,逐渐形成了多样的制作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草根微电影,从大学生到乡村农民,人人皆可参与制作微电影;一类是广告主量身定制的品牌营销微电影,有些品牌的微电影每年会更新或是系列加推,形成强效应;还有一类是有视频网站或专业机构的自制微电影,常寻求与广告品牌的合作,发展空间很大。

3.互动性和娱乐性强

专业视频网站,比如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爱奇艺等,都具有分享和评论功能,社交网站、微博、微信更是将互动的链条延伸得更长,移动互联网时代,微电影的互动传播助推了分享效应和传播流量,近几年的热门微电影《三分钟》《啥是佩奇》《一个桶》《女儿》等无疑都是分享和互动传播的刷屏作品。微电影不仅是人们碎片化闲暇时光的娱乐方式,而且这种娱乐性还源于分享与互动带来的社交体验,在数字壁垒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交中,电影语言与审美的共通性往往能触发共鸣体验,带来轻松愉悦的内心感受。

4.大学校园流行的青春符号

微电影源于DV,高校大学生是其忠实爱好者。微电影的“三微”特性与大学生的敢于尝试和大胆创新的活力天然结合,使得微电影成为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青春符号。微电影创作成为一项集体活动,大学生剧组在校园里非常活跃,他们的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和分享,实现了大学生展示自我的需求,也是他们表达悲欢喜乐、对接社会的重要出口,更是大学生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的重要渠道。特别是近些年传媒类专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的学校和专业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微电影创作”成为传媒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各类微电影大赛不断涌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