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的多重概念及形态设计法

象的多重概念及形态设计法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本书在比较分析“象”的多种概念基础上,创造“象元”概念并给出其定义,在象元概念基础上提出适宜形态定制的“象元形态设计法”。佛学中有自相与共相的概念,局于自体之相称为自相,通于他之相称为共相。象思维,也可称为意象思维,是相对于西方“概念思维”而言的[96]。《周易》研究中表达象、数、理三者关系的一个专用概念。

象的多重概念及形态设计法

中国传统上用“象”这一概念来认知事物形态的整体特征,如“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等,是一种“万象归一”的整体形态认知观。但是,传统“象”概念是一种对物体形态特征模糊和抽象的表达,不便于人们的直观把握和使用。为此,本书在比较分析“象”的多种概念基础上,创造“象元”概念并给出其定义,在象元概念基础上提出适宜形态定制的“象元形态设计法”。

“象”一词最早出自于《易传》。在《易传》中,“象”分客观存在之“象”和主观摹拟之“象”。摹拟行为与摹拟结果,皆称为“象”。“见乃谓之象”,世间万物变化的表现,是客观存在的“象”。“形乃谓之器”,相对稳定静止的有形之物称其为器。可以说,《易传》所言之“象”是指不断变化,不可确定的各种现象,而形体、形器是“形”的指涉对象。形器是具体的,因时而变的,象却是抽象的,相对不变的,是对形的变化特点的体现或表征。

时至今日,“象”有多种解释,参考《新华字典》和多种文献资料,现整理如下:

(1)大象,一种哺乳类动物,通称为象。

(2)效法,学习

(3)象棋,中国古代棋类的一种,其中一种棋子称为“象”,又叫相。在朝鲜将棋、国际象棋中亦有此棋子。

(4)象(传说人物),人名,舜的同父异母弟。

(5)年号。中国北周周宣帝(宇文赟)以“大象”作为自己开元年号。

(6)四象(也称作四相)。在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方由四种动物形象来代表,即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称作“四象”。二十八宿中用四象来区分星星,也被称作四神或四灵。四象也指风、雨、雷、电这四种自然天候气象

(7)形状,样子。如:形象、景象、印象、气象等。

(8)仿效,摹拟。如:象形文字、象征、象声词。

(9)周易用语,是一种对世界万物及变化特征的提炼与符号抽象化描述。孔子在其论著《上下象》中指出:圣人设卦,以写万物之象。

(10)意象。一种对广泛事物的观念、判断、喜好和态度的混合体(《简明心理学词典》中的释意)。人脑对事物的空间、形象、大小等信息进行的加工与描摹,称为知觉图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不同意象是经由人体五官作用于心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感受。

此外,在现代汉语言体系中,还有“像”“相”二字其义与“象”之含义有相近的解释,现区别整理如下:

像:作为名词,指人物图形、图像,可组词如画像、塑像等。作为动词,为相似之意。作为介词,为比如、比方之意,还有好像、似乎等表状态之意。

相,《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有:

(1)人的容貌,样子:相貌。

(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3)察看,判断:相面。

(4)辅助:相助。

(5)官名:宰相。(www.xing528.com)

(6)互相。

(7)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形式:相声

(8)物理化学科学里将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称为相态或相。

(9)在中国传统相学里,相指称某类特定符号体系,相与命运、趋势相关联。

(10)共相,普遍、一般之意,为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术语。

(11)佛学中有自相与共相的概念,局于自体之相称为自相,通于他之相称为共相。

(12)相变,指物质系统各相之间的相互转变,分为连续相变和不连续相变两类。

(13)相位(Phase),物理电学术语之一,指表达交流电某一时刻的状态特征。

(14)相位(Aspects),星相学术语之一,指行星间的成角。在星相学中,不同相位代表各种吉凶之意。

(15)相位(Phase),现代交通系统中的特定信号,指通行权的需求与给予。特定相位信号代表某类特定通行权。

由上述概念简析可知:象、像和相,从古延今皆有形象、外形、图样、样子的意思。但唯独“象”字有表示“变化特征”的含义,尤以《易经》研究领域为著。

随着《易经》研究的发展,当代学者又提出几个与“象”相关的专业术语,现整理如下:

(1)象科学,是由《周易》与先秦诸子众多学者开创的,用以研究和揭示象规律的一门学问[95]。与西方传统科学和哲学体系下的“体科学”抽象、解构分析的研究角度和思路不同,象科学更强调“整体世界观”,即万事万物构成了一个整体,要以“主客共济”的方式来认识和把握这一整体世界,立足现象探寻象的规律。

(2)象思维,也可称为意象思维,是相对于西方“概念思维”而言的[96]。概念思维具有理性、逻辑性的特点。象思维则是以“象”为认识层面的思维,重在关注自然时间过程下现象的变化,采用意象思维综合方法,辅以抽象提炼。在意象思维指导下,法则即为“同类合体”,轨迹即为“日月悬象”。“象”成为一套信息符号系统。象思维的运行,第一步,一阴一阳为象思维的原点,即指本初信息的发动;第二步,五行得其理,即本初信息在现象界的呈现;第三步,周而复始无穷尽,即本初信息的回归,是一种“果—因—果”模式。

(3)象数。《周易》研究中表达象、数、理三者关系的一个专用概念。象指宇宙万象,数指用数字及数学,去显示宇宙万象的排列组合与变化,理为说明宇宙万象万数的生成、发展、变化之理。由象生数,由数获理,三者相互影响和制约,缺一不可[97]中国人传统上就是用象数来掌握和说明宇宙运行特点的。

(4)象数思维。象数思维借用抽象符号和数字来进行事物变化规律的推演,是意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整合。象数思维以象数合一的思想来考量事物变化过程和规律特征,包括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两种思维模式。

(5)藏象。中医学说之一,是象数和五行的综合模拟。藏象学说认为,象即为“效此者”,并构建了人体的功能模型,创造五脏六腑、五体、五形、五官、五液、五志、五色等术语。

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象”已成为中国古代科学、艺术、哲学等对认识原型的理论表述和象征系统。具体到物体形态领域,“象”泛指形态的整体认知特征。“象”主要借用抽象符号对事物特征进行表达,可以“相杂”而成“文”,系统地反映自然界的变化和谐与统一。如图2-1所示的五行成数图、六十四卦演绎图,以及八卦太极图等,就是用“象”表达复杂变化关系的典型例子。但这种表现方式,现代人已经很难读懂并领会其含义了。

图2-1 传统“象”的表现形式
Fig.2-1 Chinese“Symbol”classical express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