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艺术的概念及演变

设计艺术的概念及演变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理解设计艺术的含义,有必要弄清楚“设计”与“艺术”各自的含义。以“艺术”来确定设计的内涵,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艺术加工是造物的重要性质,旨在强调造物的审美特征。与“设计艺术”对应的英文词汇是“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意是“徽章、记号”,指事物被认识的媒介和依据。这一时期的设计仍囿于纯美术或纯艺术的范畴,指艺术观念的视觉化。设计逐渐从纯美术或纯艺术中独立出来,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概念逐步形成。

设计艺术的概念及演变

要理解设计艺术的含义,有必要弄清楚“设计”与“艺术”各自的含义。虽然目前对艺术的定义仍不确定,但大家都基本认可: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实现一定的审美价值,满足人们的心灵诉求和精神需要。如果把艺术用于人类的创造活动,那么它是指事物合目的性的需要,是创造活动满足其功利需求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概念源流上,艺术含有技巧、手段的意思。我国古汉语中的“艺”,也含有技巧和才能的意思。如“六艺”就是指礼(礼仪)、乐(音乐)、射(武术)、御(马术)、书(书法)、数(算术)等六种技艺。与之类似,古希腊文中的艺术,也是表示某种专门化的技巧形式,如木工、陶工等;英文中的艺术也表示一种科学的而非本能的技巧和特殊的才能。概括地说,艺术是指凭借一定的技巧或手段进行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审美的艺术性与创造的技术性双重含义。由此可见,以“艺术”来限定设计是准确理解“设计”这一行为的本质内涵的关键。在商品经济占主流的现代社会中,产品的推出往往包括技术化设计、艺术化设计、营销过程设计三个步骤。以“艺术”来确定设计的内涵,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艺术加工是造物的重要性质,旨在强调造物的审美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艺术,是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审美创造活动。

要理解“设计艺术”,确定“设计”的内涵更为关键。设计对应的外来词,其原词“design”在《兰登书屋韦氏美语词典》中的解释涉及八个方面:①为某项工作所作的前期准备或预先计划;②用艺术的或技巧的方法制定样式,如衣服的款式;③为某种目的而建立和发展的计划;④在头脑中酝酿、形成一个计划;⑤为物品的制作或工作给出大纲、绘出轮廓或草图;⑥物品组成、外形、制作的方法;⑦装饰的模式、式样、图样、格调;⑧计谋的方案。总的看来,这些解释可以概括为三种含义。第一,指一切非程序性、非照搬模仿的人类活动的前期设想、发明、制定计划。它可以指对行动、事件等宏观行为进行的设计,也包括某一人造物的设计。前者如国家政策的设计、庆典活动设计、产品使用满意度的抽样调查设计等,一次狩猎的计划和步骤也可以说是设计;后者如弓箭的发明及改进。需要注意的是,创作人造物活动中,如果不做任何改变地重复生产,只是程序性的、重复性的生产活动,只能称为制作,不能称为设计。第二,指人造物的发明、制作计划,包括人造物的结构、材料、技术等制作的全过程和全部细节的规划和疑问的解决。从这一角度来说,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设计内容,如枪支设计、汽车设计、车床设计、抗震设计、管道(通道)设计、冲压设计、模锻设计、安全设计、数据设计、施工设计、配方设计等。第三,指艺术化的设计。例如我们常见的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网页设计、字体设计、封面设计等,即致力于为主体对象获得良好的、具有美感的“艺术效果”,而调动包括色彩、外形、形态结构、技术,甚至声音、语言、情节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经营的设计活动。我们要讨论的设计艺术学中的设计,主要指第三种含义,即以“艺术”作为重要特征的“设计”活动。这种设计活动强调在人造物艺术审美方面的努力,设计师应当有较好的艺术素养,能够运用艺术手段和技术创造良好的与设计功能相融的审美价值。

与“设计艺术”对应的英文词汇是“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意是“徽章、记号”,指事物被认识的媒介和依据。西方使用“design”的概念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前后,“design”的意思是以草图的方式表达艺术家心中的创作意念,即“以线条的手段具体说明那些早先在人的心中有所构思,后经想象力使具成形,并可借助熟练的技巧使其现身的事物”。其词意限定在纯美术或纯艺术的范畴内,指素描、绘画等基本表现手法。1786年版《大不列颠百科辞典》把“design”解释为“指艺术作品的线条、形状,在比例、动态和审美方面的协调。在此意义上,design与构成同义,可以从平面、立体、色彩、结构、轮廓的构成等诸方面加以思考,当这些因素融为一体时,就产生了比预想更好的效果”。这一时期的设计仍囿于纯美术或纯艺术的范畴,指艺术观念的视觉化。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发展,设计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design”的含义逐渐突破纯美术或纯艺术的范畴变得较为宽泛。到20世纪初,人类开始有针对性地使用“设计”一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包豪斯学院首次将设计应用于课程名称,有“金属设计”“家具设计”“包装设计”等。设计逐渐从纯美术或纯艺术中独立出来,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概念逐步形成。1974年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design”又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解释,即“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即头脑中的构思。一般是指能用图样、模型表现的实体,但并非最终完成的实体,只指计划和方案。design的一般意义是,为产生有效的整体而对局部的调整。有关结构和细部的确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可能使用什么材料;②这种材料使用何种制作技术;③从整体出发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④对旁观者和使用者来说,整体效果如何。在这里,“design”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和方案,其范畴可以扩展到一切创造性的、为相关目的而进行的造物艺术活动。

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被动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民族工业企业开始意识到产品装饰及设计的重要性,“design”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但“设计艺术”这一名称在中国的广泛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自20世纪初,我国先后使用了图案、美术工艺、美术设计、工艺美术、实用美术、工艺设计、商业美术等名称,这种使用的不确定性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也与学界及设计行业的不重视有关。

我国古代“设计”一般指“设想”和“计划”,即在正式做某项工作或行动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拟定的方案、内容和步骤,有时也指策划某种“计谋”,比现在所说的“设计艺术”中“设计”的含义要宽泛得多。至20世纪初期,我国开始使用与设计内涵和外延相近的提法,即“图案”。“图案”一词源自日本,明治十六年(1884年)日本出版了《水车意匠法》,意匠即design;明治三十四年(1902年)东京高等工业学校设立了“工业图案科”,design 译成了“图案”(也作“图按”)。其中,意匠的“意”指“考虑、设计”,“匠”指“意图、思考、技术”,合称为“创意功夫”(创造性设计);图案的“图”指“谋计、描绘”,“案”有设想之意,合称为“表示设想”。意匠和图案是同义词,因日语中的汉字易于被中国人接受,故中国也将design译为图案。俞剑华在1926年出版的《最新图案法》中写道:“图案一语,近始萌芽于吾国,然十分了解其意义及画法者,尚不多见。国人既欲发展工业,改良制造品,以与东西洋抗衡,则图案之讲求,刻不容缓!”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倡导下,20世纪20~30年代,“图案”研究在中国获得较大发展。当时许多美术专业学校设立了图案系科或图案课,促进了基础图案和各种工艺图案设计(如陶瓷、染织、广告漆器等)的繁荣。这一时期所说的“图案” 在本质上与后来的设计艺术大致相当。1936年出版的《辞海》对图案的解释是:“美术工艺品及建筑物等,在工作之前,需先考察其形状、构造、色彩、装饰等应如何配置,表示此种考案之图样,称为图案,有建筑图案、染织图案、陶瓷图案、金工图案及装饰图案、广告图案等。”可见当时所说的“图案”有“平面图案”(印刷、染织及物体的表面装饰)、“立体图案”(器物、家具、建筑等)等较为详尽的分类。张道一在《图案与图案教学》一文中这样解释图案:“图案的内涵,是运用艺术的手段,在物品的制造或环境的布置之前所做的设计和意匠。严格地说,它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作为工艺美术和建筑装饰等的一个部分(阶段)而存在的。图案的外延既指基础的图案,也指工艺的图案;既指装饰的图案,也指器物的图案;既指几何形的图案,也指自然形的图案。”这里的“图案”在内容上与我们所说的设计艺术是相近的。(www.xing528.com)

20世纪初期,与图案共同使用的还有“工艺美术”和“美术工艺”等说法,其内涵和外延与“图案”大致相当。1929年,陈之佛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写道:“就美术工艺的本质上考察起来,美术工艺品绝不是和古董品同类的。……工业品是间接地关切于人类的生活,其目的就是为人类生命的持续而生产的。工艺品是艺术和工业两者要素的结合,以人类生活的向上为目的的,所以工艺是适应人类日常生活的要素——‘实用’之中,同时又和‘艺术’的作用融合饱和的一种工业活动。”1935年,傅抱石编著的《基本图案学》,进一步把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作为一种实用工艺的本质,并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把工艺美术分为“艺术的工艺和产业的工艺”两大类别,并陈述为“艺术的工艺,亦称鉴赏的工艺,此种工艺,乃标榜趣味的深邃,故‘美’只可语于一部分感觉洗练者流。换言之,趣味的感觉恰如味觉上的微妙之感,一般大众,与之殆无交涉。其结果,制作上亦势必一物一物成功,成为‘手艺的’”;“产业的工艺在称为普遍的又有用途的工艺时,工艺之本质的意义明矣。盖实用与美,使为是有机的结合之现象,多存在于此种工艺中”。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时工艺的实用性特征被突出,并延续了“工艺美术”的说法。在充分考虑其实用型特征的前提下,还对工艺美术做了相对细致的划分,如装潢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漆器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等。

20世纪70年代来,我国对设计艺术的研究有了更大的进步。在概念的使用上或采用国际上流行的“design”,或笼统地称为“设计”,或采用“工业设计”的说法。1964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曾对工业设计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作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侧面进行工作,而且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这里的“工业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和为实施这种设计而创造出来的新型设施、环境,以及整体服务于这一设计活动的组织形式。鉴于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并结合中国专业背景的实际情况,后来出现了“设计艺术”或“艺术设计”的提法,并最终在1998年的学科分类和专业目录中,确定了“设计艺术”的学科名称,“艺术设计”也被作为本科专业目录名称加以使用。

截至目前,人们对与衣、食、住、行等休戚相关的设计艺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设计艺术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概念、内涵、研究范围在不断深入和拓展,研究视野不断扩大,新的研究命题也不断涌现,这都要求研究者不断反思,并认识设计艺术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