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果酒的加工技术优化方案

果酒的加工技术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葡萄酒加工1)目的理解果酒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红葡萄酒的加工技术。图7.3红葡萄酒加工工艺流程4)操作要点原料选择选择无病果、烂果并充分成熟的酿酒葡萄,颜色以深色品种、皮厚的为佳。其中,偏重亚硫酸钾晶体,理论上含二氧化硫57.6%,目前在国内葡萄酒厂普遍使用。当发酵温度超过30℃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降温。若品温高于25℃,不利于酒的澄清,并给杂菌繁殖创造了条件。

果酒的加工技术优化方案

【实验实训7.2】葡萄酒加工

1)目的

理解果酒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红葡萄酒的加工技术。

补充

红葡萄酒是选择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酿酒葡萄作为原料,采用皮汁混合发酵,然后进行分离、陈酿而成。红葡萄酒的色泽应成自然宝石红色、紫红色或石榴红色等,失去自然感的红色不符合红葡萄酒的色泽要求。

2)材料及用具

红皮葡萄、白砂糖酒石酸、葡萄酒酵母、偏重亚硫酸钾、鸡蛋、糖度计、pH计、温度计、密度计发酵罐、贮酒桶不锈钢容器或塑料盆、过滤筛、台秤、纱布、水浴锅等。

3)工艺流程

红葡萄酒加工工艺流程如图7.3所示。

图7.3 红葡萄酒加工工艺流程

4)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

选择无病果、烂果并充分成熟的酿酒葡萄,颜色以深色品种、皮厚的为佳。

葡萄酒企业使用专用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不同,其中玫瑰香鲜食葡萄适合家庭酿酒),常用的品种有赤霞珠、黑比诺、佳丽酿等。企业生产红葡萄酒时,要求原料糖分在21%以上,最好在23%~24%;原料要求完全成熟,糖、色素含量高而酸不太低时采收。

(2)预处理

葡萄预处理包括分选、清洗、去梗(果梗中苦涩味物质多,还有刺鼻的草味,需要去除)、破碎。若是企业生产,则有专门的破碎除梗机,可实现葡萄粒和果梗分离。

需要剔除霉变、未成熟的颗粒,进行彻底清洗。若受到微生物污染或有农药残留时,可用浓度为1%~2%的稀盐酸浸泡或加入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以增强洗涤效果。如果原料霉烂未洗净、容器发霉等原因都会使酒产生霉味。

用手将葡萄挤破,把果浆(带皮)放入塑料盆或不锈钢容器中,注意不能用铁制容器。这是因为铁与单宁化合生成单宁酸铁,呈蓝色或黑色。

(3)调整糖酸度

①糖的调整:17g/L 糖可生成1度酒精。一般葡萄汁的含糖量为14~20g/100mL,只能生成8.0~11.7%vol 的酒精。而成品葡萄酒的酒精度多要求在12~13%vol,故生产中采用补加糖使其生成足量的酒精。

②酸的调整:酒石酸是葡萄中的主要酸,它的存在提升了葡萄酒的口味和存储过程中的稳定性。葡萄酒中也有适量的苹果酸和少量的柠檬酸

葡萄酒发酵时,其酸度在0.8~1.2g/100mL 最适宜。若酸度低于0.5g/100mL,则需加入适量酒石酸、柠檬酸或酸度较高的果汁进行调整。若酸度偏高,可采用化学降酸法,即用碳酸钙、碳酸氢钾中和过量的有机酸来降低酸度。

(4)二氧化硫处理

发酵醪中二氧化硫含量一般要求在30~150mg/L。葡萄酒酿造时,为了便于操作,一般添加固体亚硫酸盐作为二氧化硫的来源。

本实训采用的是优质葡萄,腐烂果少,因此加入30mg/L 的二氧化硫即可。添加固体偏重亚硫酸钾:先将固体溶于水中,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然后按工艺要求添加。其中,偏重亚硫酸钾晶体(又名焦亚硫酸钾),理论上含二氧化硫57.6%(实际按50%计算),目前在国内葡萄酒厂普遍使用。

(5)前发酵

前发酵也称主发酵,是酒精发酵的主要阶段。前发酵除产生大量的酒精外,还有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的浸提作用,而浸提效果决定酒的颜色、耐贮性、酒体及特征香气。

将二氧化硫处理过后的葡萄浆放入已消毒的发酵罐中,充满容积的80%(不能装满,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容器)。接入活化后的活性葡萄酒酵母,如安琪葡萄酒干酵母。一般干酵母用量为2g/10L。葡萄酒干酵母的活化:在35~42℃温水中加入10%的活性干酵母,混匀;静置20~30min;酵母复水活化后,可直接添加到经二氧化硫处理过的果浆中。

补充

前发酵期间葡萄浆的甜味渐减,酒味增加,品温逐渐升高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皮渣上浮形成一层酒帽。(www.xing528.com)

在26~30℃温度下,前发酵经过一周左右就能基本完成。前发酵期间,每天搅拌4次(白天2次,晚上2次),将酒帽压下(即将皮渣压入汁中),保证各部分发酵均匀。也可在发酵池四周制作卡口,装上压板,压板的位置恰好使皮渣浸于葡萄汁中,以便将酒帽压下。

在前发酵期,每天测定发酵温度、发酵醪含糖量和密度,并做好记录。当发酵温度超过30℃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降温。当相对密度达到1.01~1.02,含糖量为5g/L 时,结束前发酵。前发酵期间能看到有明显的气泡冒出。

(6)压榨

前发酵结束后,要及时进行酒渣分离,即葡萄皮、渣不参与后发酵。如果不进行酒渣分离而将皮、渣浸在醪液中发酵直到糖分全部变成酒精,酿成的酒色泽过深,酒味粗糙涩口。

实验室条件下,可采用虹吸法将酒抽入后发酵罐中,最后用纱布将皮渣中的酒榨出,合并酒液进行后发酵。虹吸具体操作:将橡胶软管或塑料软管插入高位容器的葡萄酒中,利用吸耳球吸走软管中的空气,则高位葡萄酒会流入低位容器中。

企业生产红葡萄酒的前发酵阶段多在发酵池中进行。前发酵完毕后,出池时先将自流酒由排汁口放出,放净后打开人孔,清理皮渣,将含有葡萄酒的皮渣取出,进行压榨,使酒液和皮渣分开,得到压榨酒。压榨酒和自流酒的数量比例一般为1∶7。

(7)后发酵

前发酵结束后,原酒中还残留有3~5g/L 的糖分,这些糖分在葡萄酒酵母的作用下继续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该发酵过程称为后发酵,工艺上称为厌氧发酵(后发酵的原酒应避免接触空气)。后发酵比较微弱,宜在20℃左右进行。若品温高于25℃,不利于酒的澄清,并给杂菌繁殖创造了条件。

后发酵罐中装酒量为有效体积的95%左右,仍用偏重亚硫酸钾补充添加二氧化硫,添加量为30~50mg/L,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发酵时间为5~10d。当相对密度下降至0.993~0.998时,发酵基本停止,糖分已全部转化,可结束后发酵。

后发酵完成后,葡萄酒逐渐自然澄清,酒中悬浮物(包括酵母、果皮、其他微生物细胞等)因温度降低而析出,都慢慢沉淀到池底,形成酒脚。

(8)陈酿

将后发酵结束的原酒,用虹吸管转入专用贮酒桶中(如橡木桶),密封贮藏,进行陈酿。优质葡萄酒都采用橡木桶贮存,因为橡木中含有大量芳香化合物、单宁等物质,陈酿过程中这些物质会进入葡萄酒中,从而增加葡萄酒的风味和口感。

酿酒后第一年的酒称为新酒,2~3年的酒称为陈酒,优质红葡萄酒陈酿期一般为2~4年。在陈酿期间,要注意倒酒(也称换桶,是将酒液从一个容器导入另一个容器的操作)。一般在酿酒的第一个冬天进行第一次倒酒,第二年春夏秋冬各倒一次。

倒酒的目的是清除酒脚,使各种微生物、有害物质与酒液分离,避免影响酒的品质。倒酒的同时,应根据贮酒容器容量和气温变化将原酒加入,以保持容器满容,否则果酒暴露接触空气,容易氧化或生膜。

(9)澄清

果酒在陈酿过程中,由于酒石的析出、单宁与蛋白质结合产生的沉淀,以及酵母细胞的存在等会使果酒发生浑浊。因此,需通过澄清使果酒达到稳定澄清的状态。一般葡萄酒陈酿一年后进行澄清。

葡萄酒的澄清,可分为自然澄清和人工澄清。自然澄清时间长。人工澄清可采用添加鸡蛋清的方法,每100L 酒添加2个鸡蛋清。先将鸡蛋清打成沫状,再加少量酒拌匀后加入果酒中,充分搅拌均匀,静置8~10d 即可。其中,人工澄清原理是鸡蛋清中的蛋白质与葡萄酒中的单宁、某些色素、果胶质、金属离子等发生絮凝反应,并将这些物质除去,使葡萄酒澄清稳定。

(10)过滤

红葡萄酒经澄清后,用虹吸管吸出,然后再用纱布进行过滤。

(11)调配

为使葡萄酒的酒质均一,提高酒质或修正缺点,常在酒已成熟而未出厂时取样品评及化学成分分析,根据《葡萄酒》(GB /T 15037—2006)确定是否需要调配及调配方案。例如,酒精度若低于指标,可用同品种的高酒精度的葡萄酒进行调配。红葡萄酒的色调太浅时,可用色泽较浓的葡萄酒进行调配。

(12)装瓶、杀菌

将封盖的酒瓶放入水浴锅中,逐渐升温进行巴氏杀菌,使瓶子中心温度达到65~68℃,保持时间30min。以木塞封口的,水浴锅的液面应在瓶口下4.5mm 左右。

5)质量评价

根据《葡萄酒》(GB /T 15037—2006)的规定进行质量评价(表7.2)。

表7.2 葡萄酒感官要求

思考练习

①在果酒发酵中,添加二氧化硫有什么作用?

②在葡萄酒加工中,为什么选用巴氏杀菌工艺?

③在葡萄酒发酵中,为什么要将酒帽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