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丘区泵站工程更新改造:解决老化和效益下降问题

山丘区泵站工程更新改造:解决老化和效益下降问题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泵站工程建成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运行,必然会产生磨损、衰变,致使故障增多,功能衰退和效率下降的现象,把这种现象统称为“老化”,为克服老化,需要采取更新改造措施,恢复功能效益。不过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洞庭湖区泵站工程存在的各种问题,决非能一劳永逸的一次就能解决,特别是资金使用分散,更影响更新改造效果。山丘区提灌泵站存在老化、损坏与效益下降问题更加严重,也亟待更新改造。

山丘区泵站工程更新改造:解决老化和效益下降问题

泵站工程建成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运行,必然会产生磨损、衰变,致使故障增多,功能衰退和效率下降的现象,把这种现象统称为“老化”,为克服老化,需要采取更新改造措施,恢复功能效益。湖南省泵站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在做更新改造的准备工作,直至1993年,中央才批准用以工代赈资金进行洞庭湖区泵站工程的更新、配套与改造,8年总投入资金6.4亿元,应当说解决了不少问题。不过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洞庭湖区泵站工程存在的各种问题,决非能一劳永逸的一次就能解决,特别是资金使用分散,更影响更新改造效果。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矛盾。1998年、1999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水考验下,又明显暴露出许多问题。

(1)规划设计排灌标准值得斟酌。从6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仍在执行的“10年一遇三日暴雨,三日末排至作物耐淹水深(50mm),湖泊率10%~15%,蒸发量10mm的设计排水标准”,现在有必要进行修订。因为经过30多年的变迁,农作物品种多样化发展,原给定的作物耐淹水深偏大,预留湖泊水面率也无法做到,实际湖泊率只有2%~4%;特别因泥沙淤积,相同频率的洪水位均不同程度的提高1~3m。

(2)泵站工程的水工建筑物损坏老化严重。过去为了节省投资,泵房底板和穿堤涵管尺寸都偏小、偏紧。由于泵站多为细粉沙或淤泥质土基,一是由于大堤不断加高,压重加大,造成涵管断裂;二是外河洪水位提高,内外水头差加大,造成许多泵站出现渗流变形破坏;三是也由于防洪大堤加高加大,出水涵管接长,出口防冲海漫改造以及出口防洪闸门启闭机台过低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改造。(www.xing528.com)

(3)泵站工程在溃垸时的应急减灾措施缺乏。如泵房门宽不够,装卸车辆无法入内;起吊工具落后,应急抢救使用困难;主变压器和控制室安装高程过低,有些甚至连变压器进线套管桩头也在1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大泵站的主泵房在一般洪水位时,如何不让溃垸洪水进入机房等防御措施也缺乏对策。

山丘区提灌泵站存在老化、损坏与效益下降问题更加严重,也亟待更新改造。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所有上述变化了的情况,均需要在21世纪前10年内抓紧解决,否则后果十分严重。1998年洪水,洞庭湖区泵站被迫停机估算损失60亿元,1999年洪灾损失也不少于20亿元。展望未来,主管业务部门要抓紧制定对策方案,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及时妥善处理这些已暴露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