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宾汉》与《海盗湾》:两大经典对比

《罗宾汉》与《海盗湾》:两大经典对比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盗湾”是一个非政府组织,2004年10月成立于瑞典。出版商们因此将“海盗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一次,瑞典法院判决“海盗湾”关闭服务器,“海盗湾”就把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服务器搬到荷兰。2007年,“西兰公国”刊登出售广告,“海盗湾”旋即宣布欲出资购买,以避开任何国家版权法的约束。不过“西兰公国”最终没有接受“海盗湾”的收购请求,“海盗湾”独立建国梦就此搁浅。

《罗宾汉》与《海盗湾》:两大经典对比

亚伦·施瓦茨,1986年11月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从小痴迷于电脑编程,是一名技术神童。2000年,施瓦茨开始运用维基技术设计在线百科全书,2001年,年仅15岁的施瓦茨与人合作编写了RSS1.0协议规范,这是一种可扩展的元数据描述和同步格式,用来发布经常更新数据的网站。RSS1.0协议得到万维网联盟(W3C)的确认,成为互联网通用规范之一,这使得施瓦茨声名鹊起,成为万维网联盟资源描述框架(W3C RDF)核心工作组最年轻的成员。

高中毕业后,施瓦茨考上了斯坦福大学,仅读了一年就退学专注于互联网创业。施瓦茨先后创建了一家软件公司和一个社交新闻网站。2006年,施瓦茨创办了一个免费在线图书馆,目的是为每一本已经出版的书建立一个单独的网页。施瓦茨还希望有更大作为,他立志成为“数字时代的罗宾汉”,而施瓦茨劫的“富”,是被联邦政府和商业机构垄断的版权文献,济的“贫”就是广大互联网用户。

美国联邦法院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电子资料数据库,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但需要阅读者按照内容付费。很多美国网民对此很有意见,他们认为资料库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应该免费供公众阅读。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网民诉求,2008年,施瓦茨侵入美国联邦法院资料库,一口气下载了2000万页资料,发送到网上供网民免费下载。

紧接着,施瓦茨盯上了更有价值的商业数据库,自2010年年底到2011年年初,施瓦茨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间机房外,用一台笔记本电脑接入内网,运行了一段自动下载脚本,从电子期刊库JSTOR里下载了大约480万篇学术论文,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他的所有操作。2011年7月,施瓦茨被捕,联邦检察官对其提出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等13项指控,如果罪名成立,施瓦茨将面临最高35年监禁。压力之下,施瓦茨选择了自杀,留下诸多感慨。更令人感叹的是,就在两天前,JSTOR宣布施瓦茨下载论文中的至少450万篇免费向公众开放。

施瓦茨的反版权行为,与互联网的自由理念密切相关,因为“自由”一词的英文“free”也有免费的意思。最初互联网运营企业以免费吸引用户访问,内容发布者以免费获得关注,久而久之,免费就演化为网络空间的流行文化,成为一部分人坚决维护的价值观。既然有施瓦茨们坚持免费理念,想方设法拿到版权文献分享给广大网民,那么也就有坚持出版自由的“海盗湾”们,想方设法让网民更方便、更快速地下载这些版权文献。

“海盗湾”是一个非政府组织,2004年10月成立于瑞典。这个组织反对任何形式的版权保护,为了实现真正自由地传播言论和知识,海盗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海盗湾”搜集了大量受版权保护的电子文档,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用户上传,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可储存、分类、查询及下载海量电子文档的网站,它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免费获取版权文献的基地

“海盗湾”分发电子文档的主要方式是比特流下载,这是一种内容分发协议,采用高效的点对点传输技术,下载者在下载的同时不断向其他下载者上传数据。文档持有者先将文件发送给其中一名用户,再由这名用户转发给其他用户,用户之间相互转发自己所拥有的文件部分,直到每个用户的下载都全部完成。这种技术可以使下载服务器同时处理多个大体积文件的下载请求,而无须占用大量带宽,而且用户越多,传输越快。共享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使通过“海盗湾”分发的版权文献达到了惊人的数量,给版权持有人造成了巨大损失。(www.xing528.com)

出版商们因此将“海盗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2006年5月,瑞典警方以涉嫌窃密为由,突袭搜查“海盗湾”的数据中心,没收了许多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向约100个网站提供服务。不过,“海盗湾”的支持者非常强大,不到三天时间,“海盗湾”网站就重新开张了,而且由于媒体争相报道,“海盗湾”还增加了一大批新用户。此后针对“海盗湾”的诉讼一起又一起,“海盗湾”网站的运行也时断时续。一次,瑞典法院判决“海盗湾”关闭服务器,“海盗湾”就把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服务器搬到荷兰。出版商又在荷兰起诉“海盗湾”,荷兰政府顶不住,也要求“海盗湾”搬走服务器,“海盗湾”又不得不把服务器搬回瑞典。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海盗湾”决心寻求避开各国法律约束的新途径。

二战”期间,英国为了对抗德军,将一条驳船凿沉,建成用于监视和预警来犯之敌的海上平台,平台面积500多平方米,比标准篮球场还稍大一点。“二战”后这座平台被废弃了,1967年9月,英国人罗伊·贝茨一家搬了上去,宣布建立独立的“西兰公国”。尽管未获任何一个国家承认,“西兰公国”还是通过颁布宪法、发行货币、设置国家机构等方式宣示主权。1968年英国法庭判定,西兰平台位于公海,英国政府对其无管辖权,“西兰公国”借此宣称主权得到了承认(图4-1)。2007年,“西兰公国”刊登出售广告,“海盗湾”旋即宣布欲出资购买,以避开任何国家版权法的约束。不过“西兰公国”最终没有接受“海盗湾”的收购请求,“海盗湾”独立建国梦就此搁浅。

图4-1 “西兰公国”纪念“独立”50周年

(图片来源:“西兰公国”官方网站http://www.sealandgov.org)

“海盗湾”是盗版界的一面旗帜,在欧洲很多国家拥有大量支持者。为了获得政治实力和政策影响力,“海盗湾”的支持者成立了以反版权保护为核心理念的海盗党。2009年,瑞典海盗党成为瑞典第三大党,并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赢得了一个欧洲议会席位。“海盗湾”还计划以太空为基地建立自由王国,方法是发射一颗可搭载比特流服务器的地球轨道卫星。2010年10月,“海盗湾”宣布将发射一颗卫星,将网站服务器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为此,“海盗湾”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建立地球低轨服务器站点群的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