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渗透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渗透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渗透汽化的研究才较广泛展开。近年来主要开展优先透有机物膜、水中有机物脱除、有机物—有机物分离以及渗透汽化与反应耦合的集中过程的研究。目前,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渗透汽化工业应用实例,国内,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也已开发出乙醇和苯脱水的中试装置等。

渗透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早在1917年Kober在他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第一个使用了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这个词。该文介绍了水从蛋白质甲苯溶液通过火棉胶器壁的选择渗透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未找到渗透通量高和选择性好的渗透汽化膜材料,渗透汽化过程一直没有得到应用。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渗透汽化的研究才较广泛展开。其中美国石油公司(Amoco)的Binning等人对渗透汽化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学术研究,发现了渗透汽化过程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并于60年代在渗透汽化膜、组件和装置制造上申请了专利。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随着对能源危机问题的日益重视,渗透汽化的优点又重新引起学术界和技术界的兴趣,德国GFT公司在欧洲首先建立了乙醇脱水制高纯酒精的渗透汽化装置。到90年代初已有100多套渗透汽化装置相继投入应用。除了用于乙醇、异丙醇脱水外,还用于丙酮乙二醇乙酸等溶剂的脱水。

我国在1984年前后开始对渗透汽化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优先透水膜的研制与部分有机溶液的脱水。近年来主要开展优先透有机物膜、水中有机物脱除、有机物—有机物分离以及渗透汽化与反应耦合的集中过程的研究。目前,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渗透汽化工业应用实例,国内,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也已开发出乙醇和苯脱水的中试装置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