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原则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方向性原则就是指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其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段话阐明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也隐含着素质教育方向性原则的三个子原则。从这一意义上讲,主体性原则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原则

素质教育方向性原则就是指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其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1](注:刘惠军、张雅明主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74页。)这段话阐明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也隐含着素质教育方向性原则的三个子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指班主任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全体学生的共同心理需求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绝大多数乃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求所有学生的素质都能够得到提高,达到某一阶段所提出的素质标准和要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各自的心理成长之路上会遇到各自独特的心理困惑与问题,所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和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这一意义上讲,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全体性原则也就是个体差异性原则,而且后者更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所在。

贯彻全体性原则,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班主任应了解所有学生的共同心理需要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使得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全面而又独特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2.全面性原则 指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人的心理结构来看,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情、意、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交互影响,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也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同时在进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力量,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有效而持久地开展。这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而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2](注:江海燕:《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21页。)(www.xing528.com)

贯彻全面性原则,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班主任应从整体性、全面性的观点出发,树立学生“全人化”的发展观点,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和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和协调发展;其次,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与分析这些缺陷形成的原因并制定对策。

3.主体性原则 指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其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能真正取得实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意义建构者,知识的获得乃至应用都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无论是通过知识传授还是通过活动体验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都需要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从这一意义上讲,主体性原则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因势利导地造成学生某种心理矛盾状态,使学生心理素质能主动积极地发展;其次,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不宜管得过多,要敢于放手,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