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的几种表达及笔者对素质教育的界定

素质教育的几种表达及笔者对素质教育的界定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二)笔者对素质教育的界定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从个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素质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

素质教育的几种表达及笔者对素质教育的界定

一、素质教育概说

(一)素质教育的几种表述

目前,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种定义是比较一致的。原国家教委在1997年10月发布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也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关于高校深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一文中认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内容”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

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黄济先生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浅识》一文中认为,“我们可以把今天素质教育的一般内容确定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几个方面,概言之,即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另外,也可以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专业要求而制订出反映专业特点的素质教育内容。甚至可以摘取素质教育中某些具有特征的内容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加以表述。但就基础教育来说,实施素质教育,还是应兼顾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

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领衔主持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在《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一文中提出:“在教育学意义上,对于素质教育的概念可以作如下概括:素质教育就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它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显著特征。”

肖文娥在《素质教育概论》一书中提出:“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李满苗在《大学素质教育论纲》一书中主张:“素质教育的概念包括两点:一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二是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办学宗旨。所谓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综上所述,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是人们理解素质教育所达成的一般共识,不同的是政府文件、教育部门领导一般从宏观上着眼,强调提高“全民族素质”或“国民素质”,是指导性和纲领性的。而在学术研究领域,则一般从微观上入手,强调提高“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针对性。素质教育立足“全面”发展。就施教范围而言,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全阶段;就施教目标而言,素质教育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扭转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施教效用而言,素质教育强调素质提高在人的一生中全程发挥作用,强调促进人的持续发展,是推进教育终身化的重要步骤。(www.xing528.com)

但上述定义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本质属性,即个性发展的教育。

(二)笔者对素质教育的界定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对立统一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从个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素质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具体而言,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素质所内含的诸要素协调发展,使观念、品格、能力、知识、方法等皆得以提升,并结合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有步骤、有侧重地推进,实现在一般发展中突出重点,在重点发展中顾及一般。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我国在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上是连贯、一致的,即要求培养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在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协调发展。

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和人的基本素质的特征,素质教育只能在个体原有的素质基础之上进行,是对每个人素质的挖掘和开发。因此,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本质就是尊重个性的教育,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最终目的之一是促进个性的发展。正如我国学者钟启泉在《“素质”与“素质教育”》一文中所说,“所谓‘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根本点就在于,尊重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世间每一个人都是个性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个性色彩,有其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独特的存在方式。所谓“个性”,一般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固有特性,在观念、品格、能力、知识、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素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先天条件和后天开发共同形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类世界。因此,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本义。发展人的个性,就是发掘人的价值,彰显人的灵性,激发人的创造力。可以说,个性发展是科学之源,是艺术之源,是创新之源;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科学,就没有艺术,就没有创新。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忽视哪一个方面都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都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然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是我国从政界、理论界到学校,从理论到实践都忽略了的一个方面。这也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难以培养出“大师”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我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打破我国教育的坚冰——整齐划一性、封闭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