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的价值及实现方法

生命的价值及实现方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负载诗意人生的生命主体变得功利心十足时,这样的人生将失去心性的光辉而黯淡。人的生命性价值,是以人的解放、生命成长为尺度,由人的本质意志决定,向内澄明心性,爱己达人,实现真我与心灵自由,从而使人具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味道”。生命性价值,由生命学[1]来实现,生命学让人通达自在,通达自在靠的是心灵的力量。

生命的价值及实现方法

本章提要:生命性价值是本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本书的根本宗旨。生命是诗意的源泉,一个人实现了生命性价值,就是诗意的人生。诗意的人生,是有生命尊严和生命活力、自由精神和创造激情的,它与学历、资历、财富、权位无关。当负载诗意人生的生命主体变得功利心十足时,这样的人生将失去心性的光辉而黯淡。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实现生命性价值的重要路径,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让学习回归其本原,成为人追寻生命性价值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达到社会性功利目的的工具。

一切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生命问题。

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不可能离开人的生命问题而孤立地进行,必须以个体生命成长为前提。梁漱溟认为中国近现代所出现的民族问题、社会问题,终归是传统的人文价值观念系统遭遇到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从而使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破裂、人的精神流离失所造成的。因此,问题的关键是确立一种新的价值系统,使人生得以安顿,使精神有所寄托,人生才具有意义。只有中国人自己站立起来,确立一种健康而有生命力的人生观,一切社会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人与人之差别,有时比人与动物的差别还要大。贾环无端恨妙玉就是例证。妙玉遭劫,他不但幸灾乐祸,还要狠狠地损她几句。贾环在一般人的精神水平之下,是未完成人的进化的“末人”,而妙玉属于“人”——“气质美如兰,才能馥比仙”。这种差别当然是天渊之别。

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更多形式和更多层次的需要。然而,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人与动物之间的这种差异?人类的需要层次应该怎样来客观地划分?各个需要层次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逻辑关系?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大量研究并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但几乎所有结论都是凭主观经验和直观感觉得出的,缺乏令人信服的逻辑,因而无法判断和检验其正确性。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纯主观性问题,不会有任何客观的、统一的答案。

人类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是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消费过程,人自我世界的一切发展即有价值。价值的核心本质内涵是自由人,人创造自我的存在即为自由人。人本身是价值的根本对象,人也是价值本体,人的行为即价值源泉,人的发展即为价值结果。人的发展是人的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的统一发展,是人的意识与人的生命的整体发展,也是人与自然的整体发展。

价值既有其客观的存在形式,又有其主观的反映形式。主观价值可分为价值观与情感两种具体形式。其中,价值观是人对绝对价值的认识,或者说是人对价值绝对性的认识;情感是人对相对价值的认识,或者说是人对价值相对性的认识。(www.xing528.com)

本书提出了人的两种价值概念,即人的工具性价值和生命性价值。

人的工具性价值,是以实现社会性功利为尺度,符合人的选择意志,向外逐求名、权、利,满足本能私欲从而使人具有更鲜亮的外部“样子”。工具性价值,更多的是由科学与技术来实现,科学让人聪明(诚然,让人聪明的不只科学),聪明靠的是大脑,聪明人往往有更多的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或权力。但财富与权力,很多时候与幸福,与人的生命性价值的实现,不是成正比的。

人的生命性价值,是以人的解放、生命成长为尺度,由人的本质意志决定,向内澄明心性,爱己达人,实现真我与心灵自由,从而使人具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味道”。生命性价值,由生命学[1]来实现,生命学让人通达自在,通达自在靠的是心灵的力量。通达自在者知道“舍”,知道什么东西该放下,什么时候该放手。如果说拿得起是聪明,那么放得下是通达自在。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而通达自在则是“真正人”的存在方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的状态,是通达自在者的一种境界,不是聪明人能抵达的。

人的复杂性、发展性,决定了人内部世界迥然不同的两极情感因素与价值观会相互对比交织,两种不同的力量的逆反运动,使人的内在心理结构常常处于矛盾和变化之中。痛苦和快乐、苦涩和甜蜜、恐惧和温柔,从不同的方向展现出人生的扣人心弦乐章。正是人的工具性价值与生命性价值在人生的天平上的不平衡性,导致现代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对人生意义的困惑,如果我们每个人,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人生意义的大问题,就可能使我们的人生随“心”所欲,更加自觉而有意义。就全社会而言,就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人类对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提出的“如何诗意栖居于大地上”的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而可以用行动回答的答案。

物质化遇上了信息化和全球化,加倍地放大了人的物欲,工具性价值突显,而生命性价值式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