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至善的生命:让人人都能活出至善生命

实现至善的生命:让人人都能活出至善生命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应该回到文章的主题上来了: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实现至善的生命?根据上文的陈述,人人都有可能体验到纯然以心感应的生命状态,这就意味着这种生命是可能的。也许“当务之急”,便是宇宙内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于一名儒者而言,这便是天地间最当务之急的事!让普天之下的人都能够识妄、明心而后克己,就此活出和——情之所发发而皆中节的至善生命。

实现至善的生命:让人人都能活出至善生命

现在,应该回到文章的主题上来了: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实现至善的生命?也即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做到和——情之所发悉皆中节?要做到情之所发悉皆中节,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全然以心感应;(2)对所应之事作出准确判断。

根据上文的陈述,人人都有可能体验到纯然以心感应的生命状态,这就意味着这种生命是可能的。而综观历史中的诸多往圣先贤,彻底克除自我的也大有人在,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笃实地履行修身工夫,活出纯然以心感应的生命并非绝无可能。

然而,要对所应之事全都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明了天下万事万物之理,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恐怕是无有可能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当然,能否对事作出准确的判断,更重要的在于深究事物发展的共性,一旦如此,便可以通过逻辑推断获得正确的判断,孔子便是如此,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虽然他对那鄙夫所问之事一无所知,但是,他却可以通过“叩其两端而竭”其理,因为他已经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共性。朱子所说“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大学章句》),其所“贯通”的,也应当是针对事物发展的共性而言的。古时所谓的通儒,就应当是这样的人。

但是,在这里,我们却想从另一个角度寻求突破,那就是将生命投入于己而言最有价值的事业中去。——与其将一生短暂的精力分散在纷繁的事务上,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件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事。一旦我们能够找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充分掌握它的运作之理,做到情之所发悉皆中节,是完全有可能的。古人讲“术业有专攻”,是颇有些道理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也许成就不了事事皆能发而中节的至善之人,却可以成为担负着宇宙内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业的人。当然,源于各人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理解不同,也会有着不一样的选择。那么,对于一位儒者而言,最富价值和意义的事业是什么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孟子那里得到一些启发。在孟子的众多智慧之中,有着一个“当务之急”,他说:“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也许“当务之急”,便是宇宙内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

当一个人纯然活在以心感应的生命境地时,他(她)是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明道先生(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说的全都是这份体验。而与此同时,自然便会生发出一种担当起天地间事业的豪情,“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象山先生(陆九渊)的这句话乃是他们共同的心声。然而,宇宙内有着无穷的事业,又应当从何处开始呢?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宇宙内的事,哪一桩又是当务之急呢?

既然是当务之急,一定具备着两个条件:一、为宇宙内最根本的事;二、已然不可不做,否则便会继续恶化。这究竟是什么事呢?

我们以为答案便在《中庸》中:“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让天地回归其本然,让万物各得其所育,便是这份当务之急的事业。

天地有好生之德,也有着其完满的运行规律。天地间本当呈现为一片和谐的生机,物物各得其所,事事各得其理。然而,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恣意任性地扰乱了天地的运行规律,使得天地间失去了和谐。尤其是在占有欲与征服欲(这两者乃是自我意识的必然产物)的支配下,整个世界时刻都处于动荡与不安之中……人类正走在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上。(www.xing528.com)

让天地回归其本然,让万物各得其所育,根本又在于如何让世人克除自我。于一名儒者而言,这便是天地间最当务之急的事!让普天之下的人都能够识妄、明心而后克己,就此活出和——情之所发发而皆中节的至善生命。无疑,这是天地间最具价值和意义的事业,而要成就这份事业,施行教育无疑是最为有效的路径。这也就无怪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宗教家和思想家们,全都会将探寻生命真义作为其一生最重要的课题,并愿意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世间。孔子、孟子、佛陀、苏格拉底柏拉图朱熹王阳明……这份名单可以拉得很长很长。

指引世人识妄、明心、克己,便是我们应当承担起来的责任,而施行教育又是最为有效的路径。因此,要成就这份事业,就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对一切虚妄的根源——自我有着深刻的认识;

(2)对明心、克己的修身过程有着清晰的了解;

(3)自身全然履行克己工夫;

(4)掌握或了解种种教育方式和理论。

今天,我们窥到了这份事业,也明白了成就这份事业所应具备的条件,接下来所应当做的自然是:投身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