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情绪压力成为生命活力

让情绪压力成为生命活力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情绪超过了它的表达限度,都会成为负面情绪。压力,指外部刺激事件对人在心理上所造成的不良情绪的体验,表现为心理紧张或不适。当压力长期不能解除或缓解时,就会出现种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健康就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适当的压力,高考要有个好成绩,也不例外。压力与表现曲线所谓“适当”,就是要有个合适的压力指数、正常的压力区间。

让情绪压力成为生命活力

我们面临的高考是一场综合素质的选拔赛,要求我们在取得高分的同时,打造出耐挫、耐磨、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和一个由许多优良品质熔铸起来的光辉人格。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离高考仅剩五十九天了,很多同学正在经受着痛苦的煎熬。有的同学莫名的头痛,莫名地睡不着觉,莫名地吃不下饭,莫名地发脾气,莫名地厌烦、倦怠、难以集中精力,甚至总感觉自己身体某个部位生病了。更有极端者,莫名狂怒,一拳打掉了人家的门牙,就因为买饭时被踩了一下脚;还有的同学不顾天黑墙高,深夜翻墙去上网,就因为那几道数学题费了一节课没解出来。就说现在,一听说又要开会听报告,可能就有同学很生气,想发火摔东西,恨不得一凳子摔过去走人。大家不妨想想:这还是我吗?我到底怎么了?从小到大,我可一直是好孩子啊!

显然,是大家在情绪上出了问题。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如何管理好情绪的问题。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人们的情绪有几百种,其基本类型就是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情绪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它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说高兴快乐就是好的,因为不当的高兴也往往会让人忘乎所以,懈怠麻痹;我们也不能说悲伤就是坏情绪,因为适当的悲伤也可以催我们奋进,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这个道理。

情绪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情绪就是良性情绪,是能带给我们前进动力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我们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任务,并充分感受到快乐。比如考试取得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成绩,班级工作又得到了老师的夸奖,这段时间就会处在良好的情绪中,学习效率会特别高,吃饭睡觉特别好。相反,负面情绪则让我们做事的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中断。任何情绪超过了它的表达限度,都会成为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使人做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情。众所周知,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死了四名舍友;2002年清华大学的刘海洋先后用火碱和硫酸伤害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这都是负面情绪导致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是靠信念价值观来指导的。信念是我们大脑中已经认定的,应该如此的世界,价值观是我们对待人和事的一个认知标准。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常常思考:这件事值得我做吗?对我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可见我们的行为是由信念和价值观来支配的,而信念系统是由自己决定的,所以情绪都是自己可以管理的。

调查发现,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小部分,而管理情绪压力的因素占绝大部分,所谓“20%靠智商,80%靠情商”。所以,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情绪的管控。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智商高,情商高,春风得意;智商低,情商高,贵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低,怀才不遇;智商低,情商低,一生潦倒。”

那么,负面情绪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很简单,就目前对我们同学来说,都是高考惹的祸。高考的脚步声日益迫近,无形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压力的反应有三种信号:第一就是情绪信号,你莫名地恼了,无端地怒了,没来由地厌烦、沮丧和倦怠等,这说明你压力大;第二是行为信号,为一点小事就对同学吹胡子瞪眼、摔书、扔凳子,甚至大打出手,这说明你压力太大,已经自己开始找突破口发泄了;第三是生理信号,睡不好觉,没有食欲,头痛,肠胃不舒服,浑身乏力等,这说明你的压力的确应该疏导了。

那么压力又是什么?它又是从哪里来的?

压力,指外部刺激事件对人在心理上所造成的不良情绪的体验,表现为心理紧张或不适。我们目前面临的刺激事件就是高考。当压力长期不能解除或缓解时,就会出现种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健康就会受到损害。但有压力并不都是坏事,适度的压力能使人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能活跃思维,加快反应速度,对人是有益的,能够产生正面效应,如急中生智,应急反应等。如果完全没有压力,身心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个人潜力就无法发挥。所以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适当的压力,高考要有个好成绩,也不例外

压力与表现曲线

所谓“适当”,就是要有个合适的压力指数、正常的压力区间。压力和成绩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在一个坐标系中,横轴是压力,纵轴是表现,压力和表现的函数关系表示为一个倒U型。如果用数字0至100来表示的话,数值太小,比如不到30,表示几乎没有压力,表现为不紧张、平和、松弛懈怠。两个月的长假常给我们这种感觉。数值过高,比如超过80,表示有很大的压力,心理负担过重,智力水平受到抑制,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焦虑、烦躁、厌倦、反应迟缓、精力难以集中以及头晕、失眠、胃腹疼痛等身心反应。而数值在中间部分,表示处于最佳压力状态,能比较充分地调动身体和心理的潜能,发挥出比较高的水平。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管理这些压力,使其处于合理的区间,而不导致不良情绪呢?

先看压力的来源。

1.来自自身的暗示压力

这是压力的主要来源。因为引起我们情绪感受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主观意识在事件上的反应。比如,去洗澡,刚搓了一半,突然没水了。其中一个人乐了,他说,幸亏我刚把头发上的泡沫冲掉,然后看看没来得及搓的一只胳膊,一条腿,哈哈大笑,决定明天有水了再洗,这件事成了让他跟朋友分享的笑料。同样的情况发生,另一个人却非常沮丧,两眼盯着没搓的一只胳膊,一条腿,无所适从,继而生气、愤怒,甚至大骂。好歹穿好衣服回家,一看盛怒之下自己的金项链丢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再看我们自己,快要高考了,很多同学便不自觉地给自己设置一个过高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制定的目标屡屡不能实现。在目标不能实现这个事件面前,我们中很多同学便成了上面说的“另一个人”,于是便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我是不是反应慢了?我是不是上课不集中精力?我是不是比别的同学笨?所有的想法都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否定,从而产生心烦、厌倦、焦虑等不良情绪,结果也只能是“不但没洗完澡,还丢了金项链”。

为了能够排解由此产生的压力,我们主张建立一种良性循环。首先,要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实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如果现在哪位同学说我要跟刘翔跑得一样快,我要跟科比打得一样好,我要跟比尔·盖茨一样成为信息技术行业大亨,我们认为他肯定出了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才是王道。目标可分为大目标和小目标,大到高考,小到每一科,每一天,每一节课的任务。截至目前,离高考还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就不再主张目标跳一跳够得着,相反,应适当放低一点,让自己每天都能轻松完成。当任务完成的时候,你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而这喜悦又会成为第二天学习的强大动力。第二天又轻松完成目标,心情一好,又针对性地多做了些题目,这就超额完成了,你又收获了更大的喜悦。像前面我们说的,在这种良性的情绪循环中,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记忆也会更加深刻牢固,身体倍棒,吃饭倍香,并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哪里还会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负面情绪呢?我们的学习将会如攻城略地般无往而不胜。

2.同学进行成绩比较产生的压力

比较和竞争会给我们带来动力,但是如果选错了对象,就会造成压力。你发现没有,当我们跟同学比的时候,看到的全是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比如,在你心情不太好,不愿意学习又想让自己学习的时候,你看到的全是周围那些在认真学习的同学,那些在玩的你却看不到;自己偶尔答不出问题,就只看到那些答出问题的同学,而自己答出时却看不见那些答不出来的同学;跟同学比成绩,总拿失误的那科比,进步的就忽略掉。所以,听到同学谈成绩,你就总觉得人家在进步、自己在退步,人家总比自己好,于是产生焦虑情绪。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跟别的同学比,更没必要进行这种不合理的比较。这样比较不是在长他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吗?如果要从比较中寻求动力,就要选好对象,和自己的过去比,奖励自己每一次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别人只能是参考,是榜样,自己才是自己的动力所在。人的一生不过是完善自我的一次旅程,所做的一切最终都将作用在自己身上。非要和别人比的话,不妨学习阿Q精神,看他比我又退了一点,他虽然总成绩比我好,但他的语文比我差远了,这将成为他的死穴。这样比总能找到自己的优点,你就能从比较中获得喜悦,获得了喜悦,就会获得动力,获得了动力就会获得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3.来自父母的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比如父母对我们一贯的期望,给我们设定的过高的目标;考前父母一反常态,对我们的成绩毫不过问,或者对我们的生活过分关心,以及考前父母在我们面前的蹑手蹑脚,都可能使我们形成一定的压力。这时,建议你千万不要把压力放在心里,认为自己不好好学习就是对不起父母,自己不该这样,不该那样。其实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父母开诚布公地说出来,并对父母的做法给出建议。什么事都是一旦说破了,就没有了,这样彼此都轻松。

4.来自周边环境的压力

比如,大家庭中兄弟姐妹都很出色,或者相反,没有一个大学生,于是长辈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再比如经常和父母的朋友一起吃饭,而人家的孩子都成绩优秀。

5.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

现在,社会过度关注高考,“以高考论英雄”。“考上了就是成功,考不上就是失败”的社会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压力。(www.xing528.com)

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找一个突破口进行宣泄,就像我们的身体,长时间的劳累、睡眠不足,就上火,火大到一定程度,有时会嘴上长泡,有时会扁桃体发炎,这些都是病态的发泄。学习压力大了,也会以病态的形式发泄,比如前面讲到的情绪反应——愤怒、沮丧;生理反应——睡不好、吃不香、头痛、胃不适。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它发泄之前进行合理地疏导与排解。

在这里跟同学们分享一些很好的做法。

1.常常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

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是无穷的。俄罗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出班里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同学,让班里全体学生每天都用欣赏的眼光看她,用赞美的语言夸她。两年后,奇迹出现了,这个女同学不但长相越来越好看,而且举止娉婷、优雅得体。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关两棵大树的实验,就是让人们经过第一棵树前都表现出厌恶、愤怒,甚至唾弃,经过第二棵树时都流露喜悦、欣赏和夸赞。一段时间之后,被夸赞的树枝繁叶茂,被唾弃的树则病态恹恹。在日本,心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把两碗同时煮熟的面条放到相同条件的空间中,让一个班的孩子每天经过,对其中的一碗面欣赏赞美,对另一碗则厌恶唾弃,结果被厌恶的先变馊了。在心理学中这样的实验非常多,无非说明暗示的力量之大。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七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十八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十八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这一现象后来就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这些被抽中的学生,老师对他们有更高的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和提出更多的问题来表示赞许和认可,有意无意地将隐含着的期望传递给他们,激发了他们的生命活力,从而使他们表现得更优秀。这就是积极暗示的力量。所以时常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我要怎么样,我一定能怎么样,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久而久之,你的所有信念和力量就会都集中在这个方向上,你就会成为你想象中的那个人。这就叫心想事成。我们说的“机会常留给有准备的人”,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现在不妨列出你对自己的期望,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语文,我一定能管理好我的情绪,我一定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然后每天在心里对自己说一遍。

2.保持好的生活习惯

有句名言:行为播种习惯,习惯播种性格,性格播种命运。好的生活习惯让你终身受益。

首先,管理好时间。时间管理不好,往往会使我们丢三落四,紧张被动,导致不良情绪产生。比如,有位走读生,每天卡点上学,可路上碰上点情况,比如拥堵,眼看晚了两分钟,着急;到了大门口,门卫又要查看校徽,生气;到教室门口,一看班主任正站在那里,紧张;一想昨天自己还犯了个小错,害怕。好歹进了教室,一节课没平静下来,老师讲的什么也没听见。试想,这一天心情能好吗?所以,管理好时间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方法。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黄克智教授在“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报告中说,自己正好90岁,工作了七十年,为清华服务了六十九年。我们都知道,黄克智院士一生成就卓著。他说自己习惯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先做功课,6点出门到球场,一场球打下来出一身汗,然后回家洗个澡,一身轻松。早饭后他就可以精神饱满地工作。这样锻炼、上班两不误。当你把时间安排好了,就会一切从容。从容,就让我们感觉轻松,就会愉快学习,就会更有效率。所以,聪明的人就是能一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人。

其次,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物为我用,该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养成有秩序的习惯,让你的常用物品都有自己固定的“家”,这样就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烦恼。

3.保养好身体

有句话说:“身体是个1,其他的是后面的0”。的确,如果没有了“1”,你掌握的技能再多也全是0。身体状况又直接影响着情绪。当身体不好的时候,就不会有好的心情,更不会有好的学习状态。因此平时要尊重自己的生物节律,坚持锻炼,按时作息,保证睡眠和营养。

4.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合理发泄

有修养的人不会在别人面前发脾气,其实这是在压抑自己的某些情绪。合理的做法应当是情绪来了,要积极面对,并正确疏导。但是请你记住,意识不能左右情绪,情绪只有靠行为来改变。当你生气的时候,你越对自己说不要生气了,就越生气,而你去打打球,睡睡觉,或者出去溜达溜达,女同学也可以吃点喜欢的小零食,看一本喜欢的漫画等,你的情绪就会很快改变。国家心理咨询师森田疗法的实施者曲伟杰老师讲过,“把生存写在行动上”,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也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深呼吸法、运动疗法、音乐疗法、芳香疗法、倾诉心声等。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方法。

(1)深呼吸法,就是通常所说的腹式呼吸法。把腹部当皮球,用鼻子吸气时腹部隆起,让气体下沉到腹部,而不是停留在胸腔,略停一两秒钟后,用口呼出,腹部下陷。一吸一呼循环往复,尽量延长时间,并保持节奏一致。这过程中再加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冥想。吸气时,想象着清新自然的气体进入了你的体内,滋养着你的每一个细胞。这清新的空气可以是树林中的、草地上的、春雨后的、清晨里的。呼气时,想象体内所有污浊的气体、所有的消极情绪,都随着呼气统统排出体外。

(2)运动疗法。当你感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到操场跑上几圈,让自己微微出汗。活动后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会立刻让你感到身心愉悦,以前的不快就会烟消云散。运动是改善情绪的好方法。

(3)音乐疗法。心理学家认为,音乐可以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机能,使人体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提高体内生物酶的活性,这样就会使人的心情更加愉悦。音乐还能调节血液循环和活化神经细胞,并能使肠胃蠕动趋于规律化,唾液和胰岛素的分泌也相应增加,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抗压力抗疾病的能力。听音乐应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在忧伤的时候听忧伤的曲子,那样会使你更加忧伤;应当经常听一些欢快明亮的音乐,或者欣赏一些你喜欢的经典曲子。

(4)芳香疗法。这个方法受条件限制,适合走读的同学。选择稳定情绪或者促进睡眠的精油,把精油滴到熏香机或者加湿器里,晚上睡觉前打开,让空气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这样有助于调节情绪,会让你安然入睡。

(5)倾诉法。找同学朋友或者班主任老师,把你心里的烦恼、郁闷都说出来,不论对方会给你什么样的回应,重点是说出来。只要痛快地说出来,你会发现,不良情绪已经悄然消失。

(6)还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日记宣泄。你可以把你的不良情绪写在纸上,然后对应着写出希望自己改变成什么样,并把自己要做到的句子多读几遍。这个方法在美国的医院里已经广泛应用。在那里,医护人员让病人把自己的不舒服的感觉每天都写出来,并写出自己希望改变成什么样。实践证明,这可以减缓病人的痛苦,对治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经常对自己笑笑,对同学笑笑,见面热情地打个招呼,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个做法虽然简单,但意义重大。它可以为自己建设起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支持。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唯一,正如心理学家萨提亚所说,每个人都是宇宙能量的独特彰显。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第一是生理的需求;第二是安全的需求;第三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第四是尊重的需求;第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今天,我们从五湖四海会聚到一起,不是为了基本生存,不是为了寻找安全,而是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自我实现不仅是高考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自我品质的砥砺和人格的培养。我们面临的高考是一场综合素质的选拔赛,要求我们在取得高分的同时,打造出耐挫、耐磨、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和一个由许多优良品质熔铸起来的光辉人格。有人说高考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道理就在这里。

那么今天,当大多数同学在珍惜机会、砥砺奋进的时候,你是否还在放纵自己的情绪?当大家已准备好迎接高考的时候,你是否还在犯一些因管不住自己情绪而导致恶行的低级错误?我们不要成为高分下的马加爵,我们不要成为刘海洋,我们不要高智商低情商的怀才不遇,我们要的是高智商高情商的春风得意!

亲爱的同学们,高考是成就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契机,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高中阶段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请唤醒你心中沉睡的巨人,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学校将永远关注你奋力拼搏的脚步,永远追随你全面发展的身影。请记住,学校是你起航的港湾,而你,将是学校永远的骄傲!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