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与优化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与优化相结合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活动性的特点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决定的:首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还未成熟,活泼好动依然是这个时期学生的主要特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与优化相结合

1.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小学语文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目标细化到培养总体目标下的道德目标、文化目标、科学思维目标、汉字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等十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整合性不仅体现在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还体现在将多重教学目标机结合,融合在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文化修养和促进精神成长的教学核心目标上。

2.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走的是开放性的教育路线。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出发,以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选择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其次,强调跨学科内容的融合。语文课程标中指出:“应扩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最后,加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不仅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特点,不断加强课程资源与周围生活的联系,还要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

3.教学方式要具有互动性(www.xing528.com)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具有互动性,主要体现的是师生间互动交流层面。具体来讲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如前文所述,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可知,学生的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第二,小学生语文课堂需要师生间不断地互动与交流。如前文所述,小学生的语文活动具有很强的外显性特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不断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总之,无论在语文课堂上采用讲授式学习形式,还是探究性学习或合作性学习形式,这些形式都离不开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氛围。

4.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主要是指课堂呈现出更加活泼的状态,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活动性的特点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决定的:首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还未成熟,活泼好动依然是这个时期学生的主要特性。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局限于“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教学形式,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形式逐步扩展“演一演、做一做”等,对教学效果可以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再次,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是一种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展示性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将自己学到的内容通过诵读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以此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展现的学习方式,才能逐步强化学习到的语文学科知识。最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较为强烈。另外,小学生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学习行为不受成人世界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主动展现自己学习成果的积极性较高。

5.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

小学语文学科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多重教学目标,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教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自主探究、问题设置、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还可以在课堂上积极采用组织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甚至还可以采取课外学习等其他方式,使教学形式的表现方式更加具有灵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