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消费伦理:电影想象力被消费的可能性

电影消费伦理:电影想象力被消费的可能性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以往的电影工业发生过程中并存着两条电影艺术创作伦理,即电影生产伦理和电影消费伦理。图1电影创作伦理下的想象力消费参与电影资本方付出一定的经济资本对想象力的审美和传递标准进行投资,期待观众对想象力审美的接受程度符合其投资预期,从而取得商业回报和合理的投资利润。

电影消费伦理:电影想象力被消费的可能性

在以往的电影工业发生过程中并存着两条电影艺术创作伦理,即电影生产伦理和电影消费伦理。电影生产伦理以美学主张为主要出发点,鼓励观众以经验的思考和自我的教育社会性审美实践目的,“得到了什么”是其审美的主要评价目标。而电影消费伦理以美学接受为主要出发点,鼓励观众在审美过程中努力抒发和宣泄自我的欲望与激情,“释放了什么”是其审美的主要评价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电影复原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经验事实,更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前文叙述的艺术想象力对现实世界的边界拓展所展开的。进入后现代和消费社会后,电影消费伦理逐渐取代电影生产伦理,占据了电影创作的主流伦理地位,电影生产的指导原则遵循着“电影消费—审美接受预判—电影生产—审美主张—电影传播—审美接受评价”的商业逻辑。电影消费直接进入电影生产前序,意味着电影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为消费服务,审美接受成为电影生产的前置考虑,而审美接受的前后对比是美学批评的讨论标准,且通过商业票房来验证制片人对于影片的审美预判和实际审美接受之间的差异。因此,想象力在电影审美预判和实际审美接受过程中被观众通过货币购买行为进行消费,也就是电影想象力审美预设和审美接受之间的经济权衡关系(见图1)。

图1 电影创作伦理下的想象力消费参与

电影资本方付出一定的经济资本对想象力的审美和传递标准进行投资,期待观众对想象力审美的接受程度符合其投资预期,从而取得商业回报和合理的投资利润。一旦想象力审美的投资预期大于实际审美接受,那么电影资本方就可能出现投资损失,想象力消费的投资回报率为负值;相反的是,一旦想象力接受的情况超过资本方审美的投资预期,那么想象力投资的回报率为正值,资本方将获得投资收益。因此,想象力预判成为想象力消费主张的根据,想象力主张通过想象力接受的购买消费行为实现艺术和商业的转换,想象力消费的投资回报通过消费后的票房评估成为以后电影想象力预判设置的重要参考条件(见图2)。(www.xing528.com)

图2 想象力消费运行逻辑

基于想象力的消费是艺术实践和经济实践的中间转换过程,后工业和消费社会下电影的纯美学追求或者纯商业追求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在生产消费实践中去看待想象力的审美传递问题,应该是消费社会下对想象力消费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从而,我们可以认为,一旦想象力促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得到释放,从而产生娱乐化和狂欢性的个体感官刺激,同时带来符号意义的精神体验[6]过程必须通过消费行为完成,并且想象力消费的完成过程又是电影创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消费社会下电影制作产业和想象力消费是包含和被包含的从属关系。正如同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所谈到的:“消费社会关心的是消费时的情感快乐及梦想与欲望等问题”“商品自由地承担了广泛的文化联系与幻觉功能”“消费社会也从本质上变成了文化的东西”“决不能把消费社会仅仅看作是占主导地位的物欲主义的释放,因为它还使人们面对无数梦幻般的、向人们叙说着欲望的、使现实审美幻觉化和非现实化的影像。”[7]由此看来,消费行为在电影产业中对观众想象力欲望的释放起到了中介催化作用,想象力消费过程也是想象力的审美主张向审美接受所触发的商业价值转换的主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