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消费中的电影与跨文化研究

文化消费中的电影与跨文化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3]这种“多地形”和“跨地性”促成了电影传播中的“跨地场域”,打破了传统国家间、民族间和文化间相对封闭的状态。跨国、跨地、跨民族语境的形成推动了“第三种文化”的出现,继而影响了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消费。[64]由“第三种文化”所形成的跨地场域中的文化消费,在李安电影中最明显地体现为跨地的景观消费和跨地的欲望消费这两种类型。

文化消费中的电影与跨文化研究

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手段的日新月异,麦克卢汉于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预言,已越来越接近现实。电影,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在融合世界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然而,与其他媒体相比,“作为现代技术和文化的一种有效媒介,电影在多种规模上都是多地形的和跨地性的”。[63]这种“多地形”和“跨地性”促成了电影传播中的“跨地场域”,打破了传统国家间、民族间和文化间相对封闭的状态。跨国、跨地、跨民族语境的形成推动了“第三种文化”的出现,继而影响了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消费。对于“第三种文化”的概念,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在《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一书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认为“第三种文化可视为狭义的全球文化,是指越来越独立于国家之外的一种文化,这是因为事实上很多跨国社区的机构、文化与文化人已不能简单被认为是他们国家的代表了”。[64]由“第三种文化”所形成的跨地场域中的文化消费,在李安电影中最明显地体现为跨地的景观消费和跨地的欲望消费这两种类型。

虽然电影艺术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对于“电影是什么”的本质探寻,似乎仍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探究其本质必定要涉及它的景观呈现。有人说:“电影,究其本质就是奇观……正是由于对奇观的强调,而不是奇观本身,才赋予了画面和影像一种狂欢节特质的效果。”[65]由“奇观”带来的“狂欢特征”,遂成了许多电影创作者追求的艺术效果,最终刺激着电影观众的消费意识。景观消费成了许多观众追求观影体验的首要选择。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电影的全球化传播导致影像的跨国或跨地性消费,生成了一种阿帕杜莱所说的“去地域化”(Deterritorialized)或“跨地域性”(Translocalities)特征,这“不仅打破了特定区域固有的消费观念,同时也对文化传播中的‘当地化’提出了要求,一种重新组合的文化在跨地语境中生成了”。[66]跨地的景观消费是当下好莱坞商业娱乐大片惯用的伎俩,“碟中谍”系列电影就是最好的明证,它几乎容纳了全球各大知名景观,在市场策略上主打跨国消费。久居好莱坞的李安自然深谙其道,在他的这些电影中,观众也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带来的异域风情。《卧虎藏龙》中中国传统美学意蕴的景观呈现,《断背山》把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落基山风景融入叙事,《色,戒》满足了西方观众对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景观窥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把印度风情和海洋风貌融为一体,《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争》中对伊拉克战场的残酷描述等,这些奇观展现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的观影欲望。观众消费电影的同时也在消费景观,通过银幕画框畅游于各种梦幻之地。李安电影的这种景观消费,不仅迎合了主流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模式,也为电影的跨国传播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本。

在经典叙事中,“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拉康,他们的精神分析学说都是建立在性欲和快感机制之上的。劳拉·穆尔维的文章《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虽然强调的是父权视角的重要性,但她的立论基础仍是建立在两性关系上,即男性通过“凝视”女性,从而获得性快感式的精神愉悦。弗洛伊德的窥淫理论,也是以偷窥和想看到色情以及禁止观看的事物为中心的。而电影的观看过程,正好满足和释放了这种观看、偷窥欲望,“电影院提供了一个进行禁止性偷窥观看的完美场所,因为观众进入的是一个黑暗的、封闭的、子宫状的所在”。[67]虽然李安一直以来都把“文化冲突”作为自己电影坚守的创作主题,但他始终坚信:“第一个文化冲击跟‘性’有关。”[68]于是在他的电影中,出现了许多有关性爱的情色展现。对于性的描写,既有含蓄隐晦的,也有大胆露骨的,来迎合和满足当代观众的欲望消费。《卧虎藏龙》中玉娇龙与罗小虎在沙漠中的激情澎湃,《色,戒》中王佳芝与易先生的大胆性爱,《断背山》中两位同性恋人的浪漫缠绵,《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中大量裸体的正面展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争》中主人公在后台的破处经历,这一切不仅释放了剧中人物被压抑的情感,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欲望消费,观淫的快感和自恋的身份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认同。李安对“性”的大胆展示,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反叛,那种“非礼勿视”的教诲在这里被“无情地”揶揄和摈弃了。观众在这里消费的不仅是一种对欲望的满足,更是一种生活中被压抑的焦虑的释放。

[63][美]张英进.多元中国:电影与文化论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9.

[64]FEATHERSTONE M. Undoing Culture:Globalization,Postmodernism and Identity[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5:114.(www.xing528.com)

[65][英]帕特里克·富尔赖.电影理论新发展[M].李二仕,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61.

[66]APPADURAI A. Modernity at Large: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M].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6:192.

[67][英]吉尔·内尔姆斯.电影研究导论[M].李小刚,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88.

[68]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