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与跨文化研究:替代性补偿的文本建构

电影与跨文化研究:替代性补偿的文本建构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文本建构的替代性补偿,主要是指作品针对观众在现实社会中的缺失而创作,补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满足的各种需求。文本建构的替代性补偿,可以通过类型杂糅的形式对观众进行情感束缚。《前任3》在类型上对观众的替代性补偿,有效地弥合了不同类型观众的心灵创伤和情感诉求。本片对观众的替代性补偿还体现在许多怀旧情节的加入,彰显了一种消费时代下的普世情怀,通过追忆过去对现实观众进行一种心理完型。

电影与跨文化研究:替代性补偿的文本建构

所谓文本建构的替代性补偿,主要是指作品针对观众在现实社会中的缺失而创作,补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满足的各种需求。这主要从电影文本的题材类型选取、剧本细节拟定和整体情绪渲染几方面体现。这种补偿是影片创作者在最初设置时的一种假设,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同,需要接受公映后市场的检验。

文本建构的替代性补偿,可以通过类型杂糅的形式对观众进行情感束缚。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史,能获得较高票房收益的主要还是类型片。从20世纪初期直至今天,独霸全球电影市场的一直都是好莱坞类型电影。类型电影以其通俗性和戏剧化著称,成为大众文化最有影响力的代表形式。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也一直是各种类型电影角逐的竞技场。据统计,国产类型电影中,稳居票房榜首的一般都是魔幻神话片、喜剧片爱情片和动作片。与早期单纯类型片不同,当下电影创作中的类型正在走向一种杂糅的趋势。汇集各种类型电影的优势元素,往往是许多商业片导演在创作时的优先选择。从题材类型上讲,《前任3》属于一部爱情喜剧电影,融爱情片和喜剧片两种类型的诸多元素于一体。与前两部《前任攻略》和《前任2:备胎反击战》相比,本片在内容上抛弃了许多软色情的成分,叙事中增加更为严肃的情节。在主题探讨方面抛弃了之前的戏谑感,有点回归正统的味道。正如导演自己所讲,从“前任1”到“前任3”,不变的是孟云、余飞这对活宝的嬉笑怒骂和内涵段落,变的是电影对爱情命题更深层次的洞察与钻研。故事中虽然也有挣扎,但主要还是以突出成长为重,挣脱了《前任攻略》的游戏感和《前任2:备胎反击战》的火药味,开始较为认真地对待感情问题。影片以爱情线贯穿始终,前半部分的喜剧色彩和后半部分的正剧风格一张一弛,牢牢地牵引着观众的情感走向。

《前任3》在类型上对观众的替代性补偿,有效地弥合了不同类型观众的心灵创伤和情感诉求。它既不像《情书》(岩井俊二,1995)这样的爱情正剧,在伤感中寻找挚爱的艰难征途,也不同于《色即是空》(尹齐均,2002)这样的爱情闹剧,在嬉笑怒骂中进行精神意淫。《前任3》让审美口味不同的观众各取所需,总能触动他们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神经,通过不同故事来完成这种替代性满足。恰恰是这种替代性补偿,满足了观众个体中的情感缺憾。在本片中,可以看到“前任”系列前两部的喜剧影子,诸如余飞与丁点间的斗智斗勇、艳遇双胞胎的搞笑情节,为偏爱喜剧类型的观众带去了不少欢乐;同时,影片后半部分又加入了煽情的“悲剧”内容,像王梓对孟云的表白以及孟云与林佳的分手,触痛了不少多愁善感的观众。伤感与抚慰并行,是本片在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色,补偿了观众不同的情感需求。

文本建构的替代性补偿,还体现在影片细节的打磨上,通过对各种流行时尚元素的添加和心灵鸡汤的灌输,来满足观众内心的想象欲望,为他们带去不同的心灵抚慰。《前任3》之所以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优秀的剧本。本片故事内容简单明了,情节叙事统一完整,这恰恰符合当下中国观众的审美口味。尤其在细节打磨上,看得出编剧下了很大功夫,不仅加入了大量流行时尚元素,而且通过凝练的对白语言,把一些鸡汤式的“箴言妙语”把玩得恰到好处。这无疑证明了剧本创作对整个作品的重要性,正如导演所讲:“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故事,做好剧本,然后再去开发成电影。”[6]作为编剧出身的田羽生深谙其道,在影片字幕“编剧”一栏,就足以看到本片编剧团队的庞大(署名编剧:新圣堂工作室、田师傅、常佳、大宽、大广),从不同的编剧身上撷取灵感,去粗存精,最后成就了本片的各种细节。

《前任3》作为一部青春爱情题材的电影,自始至终都散发一种青春的气息,这种气息主要来源于大量流行时尚元素的展现。诸如KTV、酒吧、夜店、火锅店、咖啡店这些象征年轻人日常消遣的空间符号,以及豪车、豪宅、美女美食这些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享受方式,加之片中主人公的中产阶层身份,这是消费社会大多数人渴求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种享受方式和生活状态,虽然存在于现实社会,却是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他们现实中的缺失通过影片中的这些视觉符号被有效填补了,在观影的同时,那种想象性的欲望也被瞬间满足了。影片中的这些替代性补偿为观众找到了一种合理的弥合途径,它们作为一种消费变体,通过各种影像符号,被编织到了观众的内心深处。

与“前任”系列的前两部相似,本片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对白式的语言,其中不仅有对话、独白,还有通过手机微信传达的信息内容。有人说这是靠聊天撑起的一部影片,有一定的道理。全片内容,对话部分占到了绝对比例。然而这些对话并非杂谈闲聊,而是经过了高度的凝练,做到了语言的趣味性和信息性的高度统一。尤其是一些“鸡汤式”的对白,更是触动了很多观众内心的敏感神经。而且许多对白带有明显的心理分析的影子,借助电影映射现实,映射观众,从表面上看是在分析剧中人物,事实上是在分析银幕外的观众。这是一种“指鹿为马”式的分析,通过凝练的语言,写照年轻恋人的隐秘心理。作为一种替代性补偿方式,这种呓语式的对白,同样架起了影片与现实观众内心交流的桥梁

本片对观众的替代性补偿还体现在许多怀旧情节的加入,彰显了一种消费时代下的普世情怀,通过追忆过去对现实观众进行一种心理完型。这是典型的怀旧消费策略,也是当下商业娱乐电影惯用的一种叙事套路。对于怀旧,其本质是一种建构在对于过去时代怀念的情绪状态,并且借由过去的符号与象征物,企图再创造与重现过去所拥有的一切。[7]怀旧消费是把往日的一些感怀符号转化为一种消费对象,通过勾起文本内外个体的情感认同建构的一种文化实践。从内在肌理上讲,它是文本故事的一种叙事策略,帮助完成剧中人物的某种情感逻辑;从外在影响上看,它是观众逃避当下压力的一种温情港湾,进而使观众对文本产生一种话语认同。影片《前任3》所采用的怀旧手法,主要体现在对闪回镜头的使用和对其他电影文本的互文性参照。这些手法的加入,对影片在情绪营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补偿了观众在过往中的情感缺失。(www.xing528.com)

影片采用了许多闪回和倒叙手法反映角色在情感中的真实状态,彰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惋惜和留恋。虽然闪回是现代电影艺术家最偏爱的表现手法,但在商业娱乐电影中,闪回所承担的功能通常是一样的。闪回往往主要是为了记忆,在时间上的回溯使人物重拾过往,完成一种对记忆和想象的弥合。在《前任3》中,总共出现了五次闪回镜头:第一次是看电影,第二次是做泡面,第三次是感冒生病,第四次是画海豚素描,第五次是看《大话西游》后的许诺。这些闪回镜头全部与孟云和林佳的爱情故事有关。这种倒叙的手法,在展现了两人亲密关系的同时,为最终的破裂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片中的记忆和想象,让许多有过相似情感经历的观众再次产生了共鸣,他们跟随主人公一起,对各自往事进行了追忆。这不仅是一种感情的留恋,也是一种情感的补偿。

怀旧消费不仅体现在对闪回镜头的运用上,同样也体现在本片与其他影片在文本方面的互文性参照。把文本参照纳入消费研究中,“打破了传统类型研究单一‘文本研究’的模式,它试图用历史的眼光、流变的思维去审视类型电影在诸如结构和主题等方面的‘互文性参照’,探讨类型电影之间相互映射、模仿、戏仿或混成的参照方式”。[8]作为“前任”系列电影中的一部,《前任3》体现了明显的互文性参照。它借助观众对前两部电影的怀旧情怀,继续保留了主要人物的姓名(孟云和余飞),不断演绎新的故事。另外,就是引用了《大话西游》中的经典段落来诠释本片的爱情理念,以紫霞与至尊宝的爱情来映射孟云与林佳的情感走向,这种主题方面的互文性使观众在对比的过程中找到了原型依据,加之孟云的扮演者韩庚在《大话西游3》(刘镇伟,2016)中曾饰演过至尊宝,更能说明这个角色与演员之间的互文关系。在文本建构中,观众找到了合理的替代性元素,这种剧情和人物的互文并非是偶然的,而是创作者为情节的走向找了一个合理的借端。事实上,所有怀旧的目的都是彰显情怀。当下的电影创作似乎进入了一个讲情怀的时代,2017年的许多电影都明显带有各种情怀:《缝纫机乐队》彰显一种形式情怀,通过音乐这种形式的牵引,在励志内核的包裹下展现一种符号化的情愫;《芳华》是一种时代情怀,通过史诗般的文化建构,在伤感情绪的烘托下凸显一代人的悲凉;《前任3》则是一种消费情怀,通过对爱情与成长的再次阐释,在悲喜剧的模式下引导观众去消费他人和自己的感情。正是通过这些故事建构,去满足观众生活中缺失的各种情感,进而起到一种替代性补偿的作用。

[6] 田羽生做客CCTV-6《蓝羽会客室》栏目,2018年1月14日。

[7]HIRSCH A R.Nostalgia:A Neuropsychiatric Understanding[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992(19):390-395.

[8]王玉良.全媒体语境下电影类型研究的“互文性”建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1):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