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幻电影的跨文化研究成果

科幻电影的跨文化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4]今天,文化视域下的华语电影不再仅仅指中国内地出品的电影,而是也包括了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用华语创作的电影作品。华语电影作品中的科幻电影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共同的民族文化语境,体现了一种对中华民族“伦理性”关注的特征。这种“伦理性”关注在华语科幻电影中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伦理、家庭伦理、医学伦理和生态伦理”的想象几个方面。

科幻电影的跨文化研究成果

当乔治·梅里爱把儒勒·凡尔纳想象中的奇妙世界带到了观众面前,使观众第一次看到了具象的月球太空和海底的神奇面貌时,科幻电影便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早早地为自己在电影表达中争得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在一百多年的电影发展史中,科幻电影一直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类型与电影艺术的发展相生相伴。电影创作者们通过各自丰富的想象力,构筑了一个又一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奇妙想象,让科幻电影构成了百年电影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于科幻电影的概念,虽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得到共识,那就是它是建立在科学幻想基础之上展开叙事的。虽然故事内容千差万别,情景设定千奇百怪,但它对人类未来世界的想象性特征、科学思辨的方法模式是不变的。如果以此为依据来考察华语电影的话,会发现真正称得上科幻电影的作品乃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带有一定科幻色彩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借科幻说事’,或‘搭科幻的台,唱别的戏’,很少有贯穿始终的科幻叙事,也不会完全遵循科幻电影逻辑叙事”。[122]不过这些作品多少体现了科幻电影的部分特征,姑且把它们称为科幻电影,来进一步探究此类电影在华语电影界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的特殊表征。

1931年3月7日,上海大光明大戏院公映了美国福斯公司出品的影片《五十年后新世界》(Just Imagine,1930)。[123]这部由大卫·巴特勒(David Butler)导演的作品,在当时是一部非常超前的科幻巨制。本片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特技制作,设想了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五十年后在城市建设、交通设施、居住环境通信方式等方面的种种景象。可能是受该片的影响,数年之后,上海的新华影业公司也出品了一部名为《六十年后上海滩》(1938)的影片。该片由杨小仲执导,改编自田汉的同名话剧,通过梦境和部分科学幻想的方式,讲述了两个小职员幻游六十年后上海滩的各种滑稽情景。虽然两部影片都是对未来城市的幻想,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带有更多的科学成分,后者却充满了神秘的传奇色彩。在影片《六十年后上海滩》结尾,主人公“死而复生”,再次与妻儿团聚,回归到了普通家庭生活。从中不难看出,影片关注更多的还是中国人传统的伦理思想和家庭观念。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在表达“科幻”题材时,很早就打上了伦理想象的烙印,这种伦理想象在此后的华语科幻电影中,可以说是一以贯之,成了华语科幻电影叙事表达中的明显特征。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小生产的经济基础和封建的社会伦理关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伦理道德型文化。”[124]今天,文化视域下的华语电影不再仅仅指中国内地出品的电影,而是也包括了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用华语创作的电影作品。之所以把它们纳入一个体系,是因为华语电影创作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语境。华语电影作品中的科幻电影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共同的民族文化语境,体现了一种对中华民族“伦理性”关注的特征。这种“伦理性”关注在华语科幻电影中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伦理、家庭伦理、医学伦理和生态伦理”的想象几个方面。与西方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不同,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并非科幻故事的附属品,而是一种要突出强调的内容,科学幻想反而成了伦理性想象的次要载体。正是这些“伦理性”想象,构筑了华语科幻电影典型的民族特征。

[122]盘剑.国产科幻片阙如与中国电影发展之坎[J].电影新作,2013(6):34-41.(www.xing528.com)

[123]佚名.《五十年后新世界》广告[N].申报,1937-03-07.

[124]于语和,耿良辰.近代中国文化交流史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