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奇妙的世界的精读课文分析

我们奇妙的世界的精读课文分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争艳课 文教材分析《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我们奇妙的世界的精读课文分析

毛争艳

课 文

教材分析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编排单元结构是部编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本单元在导读页中写道: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这揭示了单元的人文主题“大自然的奇妙”。然后从读、写两个方面提示了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方式。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作者的联想也特别丰富,普通的事物借助联想变得美起来:由水洼想到镜子,由闪烁的群星想到千千万万支发光的小蜡烛,由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想到一颗颗珍珠……天地间的平凡景物,就这样通过作者的笔,每一片云彩、每一颗星星、每一粒种子、每一滴水珠都拥有了神奇,拥有了生命。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呈”等生字,正确书写“呈”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精读课文,感受文中生动的语言,想象课文描绘的奇妙世界,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它写清楚的。

4.懂得从多个方面观察事物,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七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调整

教学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比较课题,突出“奇妙”。

出示“我们的世界”,指读。添加“奇妙”一词。学生比较朗读,感受重音的转移表明了意思变化,突出“奇妙”二字。

在大多数人看来,世界不是“平常”的吗?再读课题,激发学生对习以为常的周遭世界的好奇。

2.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出示词语:雕饰 变幻 刀剑 普通

呈现 模型 光芒 冰柱

光辉 诱人 圆润

(2)借助拼音,学生认读字词,进行归类朗读。

(3)分行指读正音。注意第二行词语中“呈”“型”“芒”“冰”均为后鼻音。

3.指导重点语句或语段的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1)出示: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2)师范读。这句话逗号较多,既要做稍许停顿,又要注意语意连续。最后一个词可适当延长,读出省略号的感觉。生练读,师评价。

(3)句中有个词出现了两次,是——奇妙,用读课题的方法读出这种感觉。再读,生互相评价。

4.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二、再读课文,厘清脉络

1.再读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奇妙”在何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学生很快发现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自然段其实就是全文的关键语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3.“一切”在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的?(初步落实第七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4.小组合作,尝试绘制思维导图。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

(1)一至两人朗读课文,其余成员认真倾听,边听边圈画描绘的景物。

(2)小组共同讨论思维导图可以怎么画。

(3)组长根据大家的讨论,完成思维导图,其余成员协助。

(4)一人代表小组准备汇报。要求:内容完整,按照顺序,书写正确。

5.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6.汇报学习成果。

思维导图:

7.学生结合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自主分配朗读任务,展示。

三、学写生字

1.学写生字,注意关键笔画。

2.小试牛刀。选词填空。出示:

型 行 形

圆( ) 模( ) ( )动 ( )号

芒 茫

光( ) 白( )( ) ( )果 ( )然

【第二课时】

一、品读第二至八自然段,体会天空的奇妙

1.请学生认真默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学习要求:

(1)默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圈一圈,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

(2)把让你感受到奇妙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通过阅读,学生很快发现,写天空主要是通过对太阳、云彩、雨水、群星等事物的描写来实现的。

3.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体会变化中的奇妙。(www.xing528.com)

预设一:太阳的变化。(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句子: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一天结束了,落日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1)自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话分别写了日出和日落。写日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和明亮。在研读写“落日”的句子时,联系句子和插图理解“余晖”一词就是“傍晚的阳光”。

(2)再读,引导学生发现,其实这两句还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请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师生合作朗读句子。

(4)小结: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调色板,清晨、傍晚,变幻着各种颜色,真是奇妙极了。

预设二:云彩形状的变化。(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句子: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1)这一句话主要在写什么?(云彩形状的变化)

(2)省略号表示什么?(省去了奇妙的故事内容)

(3)你能根据观察过的云彩,讲一讲这些奇妙的故事吗?(有的像骏马在草原奔驰,有的像羊在低头吃草……)

师点评:是呀,云朵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千变万化。

(4)云彩除了形状的变化,还有什么也会变?

引导学生找出云彩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师点评:是呀,晴天的云彩变幻着各种形状,下雨前的云彩变得又黑又重,真是太神奇了。

预设三:雨点的变化。(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句子: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你从哪儿感受到奇妙?

抓两个训练点:

①抓一个比喻句:把雨后的“水洼”比作“有趣的镜子”,表明作者观察仔细,能找到普通事物的美。

②抓动词:映射。“映射”可以换哪个词?(映照、照射)

“映射”这个动词妙在哪儿?(把水波映照的动感表现出来了)

现在你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预设四:群星的变化。(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句子: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哪个词写出了群星也在变化?(“闪烁”即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的意思)

4.厘清第二至八自然段的表达顺序。

(1)边读边体会,作者是怎么把这么多事物写清楚的?请你再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

(学生阅读后发现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清晨—傍晚—黑夜”)

(2)师生共读。

二、比较阅读,感受大地的奇妙

1.“大地”这部分,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写?请你画出来。

2.这些事物分别有哪些奇妙之处?请你仔细阅读每一自然段,并用一个短语做批注。

预设:植物生长奇妙;水果颜色奇妙;夏日绿荫奇妙;秋天的光芒、动物、风和落叶奇妙;冬天冰雪奇妙。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平常的所见,为什么能称其为“奇妙”?

让学生联系之前“天空”那一部分去想一想,还是妙在变化——四季的轮回。课文是通过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大地的,展现了大地的奇妙与生命力。

4.回顾内容,通过比较,再次感受课文形象化的描写特点。

出示:

(1)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很尖很亮。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圆圆的。

(2)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你们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第二句,连用两个比喻,把冰柱比作“锋利的刀剑”,写出了冰柱闪闪发光的样子;把融化的雪水比作“一颗颗珍珠”,写出了雪水的晶莹剔透,充满了童趣)

你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小结:我们先要有对美的发现能力,然后再用美的方式来表达,眼中奇妙的世界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

三、迁移运用,完成课后“小练笔”

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从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再写一写。

1.出示课后习题三。

2.分步指导。

(1)第一步:这三句话分别写了哪几个普通的事物?

三个例句所写的事物分别是水洼、群星和大树,这些事物在生活中都是极其常见的。(从这里入手指导学生明白要写的东西一定是极常见的,比如草上的露珠,湖中的涟漪,岸边的垂柳……)

(2)第二步:指导怎么写,利用例句从两个角度指导。

第一、二句:水洼——“像有趣的镜子”,群星——“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这些比喻瞬间便让极普通的事物美了起来。

第三句:大树看起来不起眼,却给我们带来“绿荫”,让我们清凉,从给人带来的好处来看,大树是“美”的。

3.出示图片,拓展写作思路。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相评价。(重点落实在是否写出事物的美或趣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

出示课后习题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