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次美丽的邂逅:商丘越调剧团首次晋京演出的背后故事

一次美丽的邂逅:商丘越调剧团首次晋京演出的背后故事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到北京后,他给文化局领导张梦庚、张国础介绍了情况,这样就促成了1963年申凤梅率领商丘专区越调剧团第一次晋京演出。事实上,在1950年末,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曾发生京剧与地方戏以谁为主的争论。最终,鼓励各戏曲剧种自由竞争、共同繁荣的“百花齐放”主张成为共识。这次在京演出的剧目除了《李天保吊孝》外,还有三国戏《收姜维》和《诸葛亮吊孝》,现代戏《掩护》等。

一次美丽的邂逅:商丘越调剧团首次晋京演出的背后故事

根据越调著名琴师吕国英先生的说法,1962年商丘专区越调剧团(河南省越调剧团前身)在河南鹤壁演出,恰巧中国京剧院一团也在当地演出,但他们不怎么叫座。京剧团想知道是什么剧种能够有这么大的票房号召力,就来看了越调团的演出。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袁世海先生也写有回忆文章,只是在京剧团演员来看越调剧团演出的原因上,他的说法不同于前者。袁世海在1962年随京剧院去河南慰问演出时第一次接触越调,此前他“只听说河南有个豫剧曲剧”。他第一天看的是越调传统戏《过街楼》,申凤梅在里面饰演女主角苏桂英,他对申凤梅印象不错。当听说申凤梅要在第二天演出的《收姜维》里饰演诸葛亮时,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惊讶。京、昆素以行当分工精严著称,但多数地方戏中的演员却常常兼挑数行。京剧里也有反串,一般是在岁末封箱演出的时候,演员们借助节日的喜庆气氛反串演出,观众抱着闹乐的心态观赏表演。在不年不节的时间里,申凤梅要从闺门旦跳到老生,况且还是饰演诸葛亮这个三国著名历史人物,京剧团演员的惊讶可想而知。京剧传统戏中也有《天水关》,赵云打回败仗,在诸葛亮劝慰赵云这个情节里,京剧的表现形式是以两人一来一往的几句念白作一简单交代。袁世海因为早年出科即出演《天水关》中的姜维,因而对此剧别有感情。越调与京剧的不同之处是集中笔墨刻画诸葛亮,不管是安慰赵云,还是劝降姜维,都为诸葛亮设计了大段唱腔。袁世海被越调和申凤梅的唱功打动了,他认为这样一个剧种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尤其是首都的戏曲界和观众。回到北京后,他给文化局领导张梦庚、张国础介绍了情况,这样就促成了1963年申凤梅率领商丘专区越调剧团第一次晋京演出。事实上,在1950年末,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曾发生京剧与地方戏以谁为主的争论。最终,鼓励各戏曲剧种自由竞争、共同繁荣的“百花齐放”主张成为共识。1951年春,毛泽东亲笔书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个大字赠送给新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成为新中国戏曲工作的指导方针。京剧和地方戏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

毛泽东题词(www.xing528.com)

1963年初,河南省文化局接到了北京市文化局邀请商丘专区越调剧团晋京演出的信函,省里集中力量对剧团的演出剧目进行了加工。1963年3月19日,商丘专区越调剧团到达北京。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首都文化界名人曹禺、马连良、阿甲、张梦庚、张东川、凤子等亲到车站迎接。3月21日,越调剧团在北京吉祥剧院演出了《李天保吊孝》,田汉崔嵬老舍、晏甬、赵树理等人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田汉先生说:“这个戏很好,演出非常成功。《李天保吊孝》这个戏就是放在莎士比亚喜剧里也不逊色。戏里的老鳖一并不亚于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第二天越调剧团又在中直礼堂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作了专场演出。越调剧团从3月19日抵京,直到5月初才返程。这次在京演出的剧目除了《李天保吊孝》外,还有三国戏《收姜维》和《诸葛亮吊孝》,现代戏《掩护》等。除了内部演出,还在吉祥戏院、长安戏院等处售票商演。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艺委会主任兼导演的崔嵬看了《李天保吊孝》的演出,便有意将该剧拍摄成为电影。但到了1963年底,全国文艺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随后“文革”的到来,越调便错过了这次走上银幕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