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财政学的指导原则及优化方案

我国财政学的指导原则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具有发展中国家财政的某些共同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特色财政形成不同学说,从不同角度探索财政的内涵和外延,各有鲜明的中心论点,其间的学术争鸣有力地推动了财政学学术繁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财政学界致力于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理论,取得了可贵的成果。

我国财政学的指导原则及优化方案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财政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并对资本主义财政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这些经济学原理对今天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摆正财政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财政学时,不能僵化教条,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要将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二)借鉴西方财政学

西方财政学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财政问题,对我国是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西方财政学从微观角度分析财政问题是隐含着这么一种含义的:此时的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其地位如同企业和个人一样,都是身份相等的市场活动主体,即企业和个人是处于市场有效运行领域的活动主体,而政府则是处于市场失效领域的活动主体,它们进行的都是同等的资源配置活动。这样,它们之间除了依法正常交往如照章征税纳税之外,只能是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和干预,而不能是国家凌驾于企业和个人之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干预它们的市场正常活动。

(2)财政活动除了作用于宏观经济的内容之外,仅就其本身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来看,则应视为是一种微观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否则的话,将财政活动等同于宏观调控,而财政干预企业市场活动也就等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又是必要的,其结果实际上是为政府和财政随心所欲地干预企业的微观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年来,人们在财政经济工作中总会情不自禁地干预和插手企业的正常市场活动,其理论根源就在于此。这点在防止政府和财政随意干预企业的问题上,是可资借鉴的。

(3)在财政仅是一种宏观经济行为的思想指导下,我国迄今为止在税收财政支出的具体分析上,即如何按效率原则来取得和配置归政府支配的资源方面,其研究是相当薄弱的。这也是我国现实财政工作缺乏效率和严重浪费的关键原因之一。这与西方财政学所进行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微观经济分析,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为此,借鉴西方财政学的微观分析方法去研究我国的财政问题,也是我国财政研究亟须开展和加强的领域。

(三)紧密结合中国财政经济实际(www.xing528.com)

理论离不开实践,具体西方的财政经济理论能否为我所用,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即我国的具体情况:

(1)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

(2)经济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

(3)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由原来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转换过来的。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

(4)财政具有发展中国家财政的某些共同特征。

(四)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形成了各种财政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特色财政形成不同学说,从不同角度探索财政的内涵和外延,各有鲜明的中心论点,其间的学术争鸣有力地推动了财政学学术繁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财政学界致力于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理论,取得了可贵的成果。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和解释新体制下出现的新的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财政理论必须发展,只有发展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继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否定过去的一切,不问中国实际,简单照搬西方财政学,绝不是中国的治学方法,也绝不是中国财政学的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