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斯帝国领土扩张:征服巴比伦城及赐封领地

波斯帝国领土扩张:征服巴比伦城及赐封领地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居鲁士二世兵不血刃而占领新巴比伦王国都城,擒获新巴比伦王国末代国王那波尼德。巴比伦城内的原有神庙受到居鲁士二世的保护,并无劫掠神庙财物、杀戮祭司和焚毁神庙建筑的现象。那波尼德被俘后受到居鲁士二世的礼遇,居鲁士二世将法尔斯东部的卡曼尼亚赐封那波尼德作为领地。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后,波斯帝国依然延续居鲁士二世生前的扩张态势。

波斯帝国领土扩张:征服巴比伦城及赐封领地

公元前559年冈比西斯一世死后,居鲁士二世(前559—前530年在位)成为安善王。居鲁士二世首先聚合分布在法尔斯的波斯人诸部落,在安善城西北75公里的帕萨尔加迪建立国家,为阿黑门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始末)。公元前555年,居鲁士二世与新巴比伦王国结盟,举兵反叛米底人,于公元前550年攻陷米底王国都城埃克巴坦那,俘获米底王国的末代国王阿司杜阿盖斯,米底人遂成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臣民。居鲁士二世征服米底王国后,延续米底王国旧制,给予米底贵族特权地位,给予米底人自治地位,米底王国都城埃克巴坦那成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夏都。

居鲁士二世1

居鲁士二世2

居鲁士二世征战图

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征服埃兰,埃兰旧都苏撒成为波斯人新的都城。前549—前548年,居鲁士二世兼并原属米底王国版图的亚述、叙利亚和亚美尼亚,威胁亚细亚。面对居鲁士二世大军压境,盘踞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联合希腊移民爱奥尼亚人,建立抗衡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军事联盟。公元前547年,居鲁士二世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击败吕底亚王国军队,初战告捷,继而在小亚细亚长驱直入,于公元前546年攻占吕底亚王国都城萨尔迪斯,俘获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被俘的克罗伊斯受到居鲁士二世的礼遇,萨尔迪斯成为阿黑门尼德王朝在小亚细亚的陪都。吕底亚王国灭亡后,小亚细亚沿海的诸多爱奥尼亚人城邦相继臣服于阿黑门尼德王朝。

征服吕底亚王国后,居鲁士二世于公元前545年挥师东征,攻入伊朗东北部的帕提亚,继而占领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和粟特诸地,兵抵印度河流域的犍陀罗。公元前540年,居鲁士二世麾下的波斯大军将攻击的矛头指向新巴比伦王国。

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曾经是继亚述帝国之后美索不达米亚最强大的国家,鼎盛时期领有巴比伦尼亚以及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诸地。然而,新巴比伦王国自从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国势衰落,至第六代国王那波尼德在位期间,已是危机四伏。据巴比伦铭文记载,那波尼德具有阿拉马人的血统,青睐哈兰的阿拉马人主神辛,而忽视崇拜巴比伦城的主神马都克,引发马都克神庙祭司的不满。据居鲁士二世石刻铭文记载,新巴比伦王国臣民期盼着新的拯救者出现,巴比伦城的主神马都克四处寻找新的公正的国王,呼唤安善王居鲁士二世的名字,宣布居鲁士二世作为巴比伦尼亚的主人。《圣经·旧约》亦曾提及居鲁士二世,将居鲁士二世视作拯救生灵的弥赛亚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二世的大军在底格里斯河畔的欧皮斯击败新巴比伦王国的军队,巴比伦城似乎并未抵抗,不战而降。居鲁士二世兵不血刃而占领新巴比伦王国都城,擒获新巴比伦王国末代国王那波尼德。巴比伦城内的原有神庙受到居鲁士二世的保护,并无劫掠神庙财物、杀戮祭司和焚毁神庙建筑的现象。那波尼德被俘后受到居鲁士二世的礼遇,居鲁士二世将法尔斯东部的卡曼尼亚赐封那波尼德作为领地。居鲁士二世征服巴比伦城后,不再自称安善王,改称安善王冈比西斯之子,安善王居鲁士之孙,安善王铁伊斯佩斯之玄孙,同时自称巴比伦王和苏美尔阿卡德王,世界的王,众王之王,以马都克神的名义统治巴比伦尼亚。与此同时,居鲁士二世自居为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继承者,大赦天下,延续巴比伦尼亚的旧制和原有宗教,重建战火焚毁的神庙。居鲁士二世下令,将那波尼德从其他地区劫至巴比伦城的诸多神像送还原地。居鲁士二世授权其子冈比西斯二世作为巴比伦尼亚的统治者,此间冈比西斯二世曾经在巴比伦城朝拜马都克神庙并向马都克神像供奉祭品。著名的居鲁士二世圆柱印章铭文,系巴比伦城马都克神庙祭司于公元前539年居鲁士二世征服巴比伦尼亚后所写,谴责那波尼德的暴政,美化居鲁士二世广施仁政,可谓巴比伦城祭司支持居鲁士二世的佐证。

马萨革泰人生活在里海东岸,是古代世界著名的游牧族群,与波斯人同属伊朗雅利安人的分支,一度臣服阿黑门尼德王朝,继而反叛。公元前530年,居鲁士二世东征反叛的马萨革泰人殒命于战场。居鲁士二世死后,葬于阿黑门尼德王朝位于法尔斯的都城帕萨尔加迪,其陵墓保存至今。

画家笔下的居鲁士二世陵墓

修缮中的居鲁士二世陵墓

居鲁士二世不仅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世界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征服者,短短20余年中驰骋疆场,所向披靡。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版图,最初仅仅局限于伊朗西南部法尔斯的弹丸之地。至居鲁士二世在位末期,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国王统治着西至爱琴海东岸的爱奥尼亚人城邦、东至印度河谷的辽阔疆域,波斯帝国堪称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www.xing528.com)

居鲁士二世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前530—前522年在位)继承王位。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后,波斯帝国依然延续居鲁士二世生前的扩张态势。此时,波斯帝国的东方疆域已然达到极限,而在遥远的西方,富庶的尼罗河流域成为冈比西斯二世觊觎的猎物。居鲁士二世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东岸的降服,为冈比西斯二世大举西征和波斯大军踏上埃及的土地铺平了道路。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亲率波斯大军远征埃及,直至攻入埃及以西的利比亚和尼罗河上游的努比亚,埃及第26王朝末代法老萨姆提克兵败被俘,遭到处决。冈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后,效法其父居鲁士二世之征服巴比伦尼亚,自称埃及王,延续埃及旧制,是为埃及历史上的第27王朝(前525—前450年)。如果说居鲁士二世以巴比伦尼亚的征服者著称于世,那么冈比西斯二世由于征服埃及而名垂波斯帝国的史册古代文明的三大摇篮即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尽皆被纳入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版图。

冈比西斯二世

冈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后,并未立即返回波斯帝国都城,而是留居埃及都城孟菲斯,沉迷于法老时代的奢华生活。据希罗多德记载,冈比西斯二世曾经派遣5万人的波斯大军深入埃及的希瓦绿洲,途中遭遇沙尘暴,从此消失,成为千古之谜。冈比西斯二世在埃及的统治,似乎不同于居鲁士二世在巴比伦尼亚的统治。根据铭文记载,冈比西斯在埃及横征暴敛,劫掠神庙财产。此间,遥远的东方涌动着反叛的暗流,而波斯帝国的核心区域法尔斯和米底成为暗流涌动的源头。

居鲁士二世曾经娶米底王国公主芒达妮为妻,生有两子,长子名为冈比西斯即冈比西斯二世,次子名为巴尔迪亚。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后,在筹划远征埃及之时,谋杀巴尔迪亚,指定米底贵族奥洛帕斯特斯(希罗多德称之为帕提泽西斯)留守都城帕萨尔加迪。公元前522年,高默达趁冈比西斯二世远在埃及之机,以居鲁士二世次子巴尔迪亚的名义,在米底举兵,宣布免征三年赋税,煽动诸地臣民反叛。关于高默达叛乱的史料,主要来自大流士时代刻写的贝希斯敦铭文,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曾经记载了高默达叛乱的详情,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亦曾取材于高默达叛乱。然而,关于高默达的真实身份,诸多记载语焉不详,或称其为米底贵族,或称其为琐罗亚斯德教祭司,或称其为巴尔迪亚本人,说法不一,真相不得而知。

高默达反叛后,冈比西斯二世离开埃及,在返回途中遭遇反叛者,死于埃克巴坦那。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包括大流士在内的波斯贵族7人在埃克巴坦那杀死高默达,平息反叛,大流士被拥立为第三代波斯国王,是为大流士一世(前522—前486年在位)。冈比西斯二世死后无子嗣,而大流士一世无疑出身波斯贵族,却并非居鲁士二世和冈比西斯二世的直系后裔,甚至并无阿黑门尼德王室血统,有篡位之嫌。大流士一世自称阿黑门尼德族先祖阿契美尼斯的后裔,自居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合法继承人。此后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历代国王,皆为大流士一世的直系后裔。

大流士一世雕像

贝希斯敦石刻

贝希斯敦系伊朗西部城市克尔曼沙赫附近的山丘,地处埃克巴坦那与巴比伦城之间的交通要道,素有“神山”之称。贝希斯敦铭文刻写于高出地面约百米的山岩之上,碑铭长22米,高近8米,包括浮雕和铭文两个部分,浮雕刻有阿胡拉·马兹达神像以及大流士和多名反叛后被俘者的雕像,铭文包括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楔形文字。1935年,英国人罗林森发现贝希斯敦铭文,历经10年之久,成功释读,从此广为人知,亚述学亦随之成为古代史研究的新兴分支学科。贝希斯敦铭文尽管系大流士一世授意刻写,旨在宣扬其文治武功,不乏偏颇之处,亦有伪造史实之嫌,但依然被视作研究波斯帝国的重要史料依据。

根据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一世自称波斯王和众王之王,其身世上溯为叙斯塔斯佩斯—阿尔沙米斯—阿里亚拉姆涅斯—铁伊斯佩斯—阿黑门尼斯。贝希斯敦铭文中75次提及琐罗亚斯德教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强调大流士一世的王权来自阿胡拉·马兹达的赐予。据贝希斯敦铭文记载,大流士一世即位后,波斯帝国境内局势动荡,在包括法尔斯、埃兰、米底、巴比伦尼亚、亚美尼亚、帕提亚在内的诸多地区,反叛此起彼伏,大流士一世倚重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的军队,于公元前522—前521年间历经19次征战,擒获反叛首领9人,直至平息反叛,恢复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统治秩序。此间,波斯贵族瓦西亚兹达塔以为巴尔迪亚复仇的名义,在都城帕萨尔加迪举兵反叛,自称波斯王,大流士一世亲率大军,经过多次激战,最终平息反叛。大流士一世随后将阿黑门尼德王朝的都城从帕萨尔加迪迁至波斯波利斯,或许与此次反叛有关。

公元前519年,大流士一世击败西徐亚人,深入中亚腹地。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18年重新入主埃及,继而挥师东征,于公元前517年攻入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至木尔坦一带。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率领波斯大军自小亚细亚经由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北上征讨西徐亚人,数百艘战船链接一处,作为跨越赫勒斯滂海峡的行军通道。波斯人首次踏上欧洲的土地,征服隔海相望的马其顿和色雷斯,深入南欧的多瑙河下游出海口。波斯帝国至此成为中东历史上首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其后崛起于亚非欧大陆中央地带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则可谓波斯帝国的历史传人。

小亚细亚沿海的爱奥尼亚人原本依附于吕底亚王国,吕底亚王国灭亡后臣服于阿黑门尼德王朝。公元前499—前493年,爱奥尼亚人诸城邦反叛,大流士一世再次北上小亚细亚,平息反叛的爱奥尼亚人诸城邦,兵锋已然接近希腊本土的边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