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念孙铭勋校长百年诞辰座谈会上的红岩村贡献与回顾

纪念孙铭勋校长百年诞辰座谈会上的红岩村贡献与回顾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邝忠炽孙铭勋主持重庆育才学校的工作,是在育才最艰难的1948年。就在这个艰难时刻,孙铭勋接替郭平任育才学校分部主任。这时,学校地下党支部原书记廖意林已撤走,在校党员只有孙铭勋和张再为两人,还有赵义熙等两名“六一”社员和进步的教职工。在校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己开荒种菜,弥补伙食的不足;在校外,孙铭勋各方奔走,呼吁社会人士资助育才。这一切,都同孙铭勋主持育才工作所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纪念孙铭勋校长百年诞辰座谈会上的红岩村贡献与回顾

邝忠炽

孙铭勋主持重庆育才学校的工作,是在育才最艰难的1948年。从他主持工作到解放的这个时期,他对重庆育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我认为,他最突出的贡献,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育才最困难的时候,临危受命,承担起领导学校的重任,带领全校师生,克服困难,闯过了难关,使重庆育才学校得以健康地生存下来。1946年育才校本部东迁上海,大批师生离开了红岩村。重庆育才成立分部,分部主任为郭平。到1947年下期开学时,学校进入低潮,只剩下普通组第六班和第七班以及小学部。全校同学朝会排队站在“武训大楼”走廊过道上,面对楼梯墙上陶行知先生画像的学生,只站了两三排,总共七十多人。年纪最大的不过十四五岁,小的只有十一二岁。学校在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监视下,开展教学活动十分困难。这时,上海育才校本部告知分部,无力在经济上继续支援重庆育才分部了。到了1948年,重庆育才经济陷入了绝境,学校面临着教师能否继续教,学生能否继续学,学校能否继续办下去的存亡问题。

就在这个艰难时刻,孙铭勋接替郭平任育才学校分部主任。这时,学校地下党支部原书记廖意林已撤走,在校党员只有孙铭勋和张再为两人,还有赵义熙等两名“六一”社员和进步的教职工。他们团结全校师生,克服种种困难。在校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己开荒种菜,弥补伙食的不足;在校外,孙铭勋各方奔走,呼吁社会人士资助育才。在普通组第六班也撤离后,孙铭勋组织招收自费生,除第七班以外,相继增加了第八班和第九班,并扩大了小学部,使重庆育才学校得以健康地生存下来,而且到1948年下半年,学生增加到了一百余人。

第二,在政治生活上都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带领育才师生,不怕苦,不怕压,不改名姓,发展和壮大育才,创新育才,为新中国奉献了从旧世界带出来的一所新型学校。

孙铭勋主持育才工作时,对育才的发展就有宏远的设想: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按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把育才逐步办成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专科大学的“行知人园”。他还约同张再为秘密到大坪寻看将来适合办学的校址。从1948年下期开始,他着手扩大普通组和小学部,为恢复专业组做准备工作。从这年冬到1949年春,他把一批有专长的进步知识分子和地下党员,如郭一帆、李能寿、袁铁羽、徐冰若、熊玲仙、许杰之、李育林等先后请到学校任教。

1949年春,首先通过在校内校外招生,恢复成立了教育和社会两个专业组。一批社会进步青年入学,其中不少是地下党员和社员,给学校带来了蓬勃生机。教师联系实际传授革命理论,深深地打动了育才学子的心。如当时袁铁羽老师讲授的马列主义哲学课,徐冰若老师讲授的政治经济学课,郭一帆老师讲授的社会发展史和中国革命史课,孙铭勋自己给教育组讲授的生活理论课,李能寿老师讲授的国文课等,都深入人心。学校浓厚的学习气氛和联系实际的民主讨论空气,活跃了整个校园。

1949年底至1950年初,孙铭勋又着手恢复自然组、美术组和戏剧组,相继又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到校任教。解放后的1950年春。学生一下猛增至三百余人。

重庆育才学校在孙铭勋、张再为等的带领下,不仅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也没有为求得生存而放弃原则改名换姓,在重庆解放到来的时候,为新中国贡献出了一所崭新的新型学校。这一时期的育才师生,发扬了不怕苦,不怕压,团结一心的传统精神,表现了育才人的气节!(www.xing528.com)

第三,发扬革命斗争精神,紧跟解放战争形势,组织全校师生参加迎接解放的斗争,迎来了明朗的春天。

育才学校从来就是一所与时俱进,把生活和社会作为大课堂的学校。1946年,学校党组织就派出一批师生到各地参加武装斗争,其中最突出的是华蓥山的武装起义。以后,他们中有不少人秘密往返于重庆和华蓥山区工作,育才就是一处重要的联络点。孙铭勋、张再为、赵义熙等地下党员和社员保护过他们,使他们得以平安地开展地下工作,其中就有后来牺牲在华蓥山的陈尧楷、徐永培、徐相应等。

1949年下半年临近解放,孙铭勋支持教师郭一帆、许智伟、徐行健带领学生谢毅然等十几名学生到武隆县山区开展农民运动,支持教师袁铁羽等到川北和支持学生陈黎源等到岳池组织迎接解放。其中郭一帆、许智伟和谢毅然三人,于解放初期在武隆县征粮剿匪中被土匪杀害,英勇牺牲。

1949年秋,孙铭勋参加了中共沙磁特支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小组,还派出学生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开展策反工作。策反小组通过各种渠道,在解放前夕,策反了驻丰都的国民党47军长杨熙宇起义,策反了涪陵反共保民师师长王杰成起义和丰都地方反共团负责人的起义,为重庆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1949年11月底,为迎接解放,育才学校和红岩小学师生根据从杂志上得来的信息,秘密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在解放后第二天,将它插在了“抗战胜利纪功碑”(现解放碑)广场上空,让红旗第一次在重庆高高飘扬!

这一切,都同孙铭勋主持育才工作所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2004年10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