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否拥有你发现的东西?-这是个谜

能否拥有你发现的东西?-这是个谜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但我发现的东西不归我,而且我认为其他人也不应该私藏文物。学者们一致认为,私人收藏与世界各地对古遗址的劫掠有直接的关系。据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鼓吹并积极参与文物贸易,把一些遗址洗劫一空,对其他古迹大肆毁坏,尼姆鲁德和摩苏尔博物馆等都惨遭毒手。巴格达的伊拉克博物馆被抢劫后,一些最著名的收藏品下落不明。关于这个两难问题的讨论是由死海古卷引发的。

能否拥有你发现的东西?-这是个谜

正在挖掘的盗墓

在最后一个“更深一层”中,我想先来回答一个总是被人问到的问题。回答很简短,涉及的内容却很多。问题是:“你找到的东西归你吗?”简短的回答是:“不。”不管你是在自己的国家还是在另外一个国家挖掘,所在国的国家文物局都有一套规定。在整个考古历史中,最有价值的发现通常会送交国家或地区的博物馆,但大部分文物会装进袋子和盒子,存在当地的大学、博物馆或别的什么地方,留待研究生和其他学者进行研究。一个6到7周的挖掘季的收获需要学者研究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表研究成果。

不但我发现的东西不归我,而且我认为其他人也不应该私藏文物。学者们一致认为,私人收藏世界各地对古遗址的劫掠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偷窃来的文物没有市场,就不会有人去盗墓。

博物馆的收藏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是否应该把欧洲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殖民时期获得的文物,如埃尔金大理石雕、奈费尔提蒂的胸像和罗塞塔石碑等,归还原属国?过去的20年间,博物馆小心了许多,尽量确保它们购买的文物来路清白,但是,现在各博物馆展出的许多文物仍然是劫掠来的,是几十年前规定不严格的时候获得的。这个问题涉及道义、伦理、经济和法律等层面,很难解决。也许最好的办法是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1]但就连这个办法也没有定论。

然而,现在世界各地古迹遭到的劫掠为有记录以来之最,对此,私人收藏的需求几乎肯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有机会偷窃文物的,是政局不稳导致无法监管古迹的地方,今天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就是例子。当然,盗窃文物古已有之,埃及的一些法老墓在古代,甚至可能在法老刚下葬后就被盗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盗墓行为的激增。在阿富汗、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甚至秘鲁和美国,古遗址都被盗墓者挖得满目疮痍。[2]

小规模非法挖掘古文物在有些地区和文化中一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通常是穷人借以补充自己微薄收入的办法。在叙利亚,商店关门,田地被焚,外出谋生绝无可能,如果一个村民为了养活家人而偷挖圆柱形古印章卖给中间人,我们很难因此而怪罪他。但是,劫掠古文物现在似乎成了大规模的行动。据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鼓吹并积极参与文物贸易,把一些遗址洗劫一空,对其他古迹大肆毁坏,尼姆鲁德和摩苏尔博物馆等都惨遭毒手。[3]

2011年1月埃及发生革命后,同年5月,我作为观察员代表团的成员访问了埃及。我们进行了地面实况调查,以确认我的同事萨拉·帕卡克在卫星图像上注意到的地上新掘的洞是否为盗墓坑。她的观察准确无误,对此我可以担保,因为我目睹了现场,并有照片为证。我们的调查结果已发表在《古物》杂志[4]上供人参考。

事实上,被盗掠的埃及古文物和同样命运的伊拉克古文物一样,都出现在了伦敦和纽约的拍卖行巴格达的伊拉克博物馆被抢劫后,一些最著名的收藏品下落不明。[5]许多现已归还或被追回,但仍有一些至今不知所踪。有的文物甚至被公然放在易贝(eBay)网上出售,直到eBay因日益增加的压力对此加以禁止。然而,仍然有人无视禁令,在eBay上出售抢劫来的文物。

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关于出售文物的:某人想出售一件偷来的伊拉克文物,但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它不过是博物馆礼品店里卖的复制品。负责追回伊拉克博物馆被盗文物的美国陆军上校马修·博格达诺斯(Matthew Bogdanos)在他2005年出版的畅销书《巴格达的盗贼》(Thieves of Baghdad)[6]中记录了许多这样的故事。

在伊拉克盗掠文物

伊拉克的文物盗掠不仅限于博物馆,而且祸及全国各地的考古遗址。据报道,各个考古遗址上都有手拿铁锹、带着机枪的人在进行非法挖掘。[7]至少乌玛(Umma)古城已经被完全毁掉,在照片中只能看到盗墓者挖的坑,古建筑物或其他古迹都荡然无存。

如果一件独一无二的被盗文物出现在市场上,致力于遏止非法文物贸易的考古学者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2011年就发生了这样一桩事:英国一位亚述专家在古董商[8]那里看到了一批刻着楔形文字的泥板,于是建议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的苏莱曼尼亚博物馆把它们买下来。这批泥板中有一片载有《吉尔迦美什》之前不为人知的一部分,填上了史诗的第五块泥板上关于吉尔迦美什和同伴恩奇都(Enkidu)前往雪松之林寻找木材那一段里的一大块空白;通常认为他们去的地方就是《圣经》中著名的黎巴嫩香柏树[1]所在的地区。新发现的诗句描述了两人进入树林后听到的各种声音,[9]包括鸟啭、虫鸣和猿啼等。

这块遗失了3000年的泥板是对一部世界文学经典著作的重要补充。当然,考古学家面临的两难问题是,一方面不想鼓励偷盗古文物,另一方面又不能眼看着这块载有宝贵文字的泥板流入艺术品收藏市场,从公共视线中消失,因此必须努力拯救它,使学者得以对它进行研究。关于这个两难问题的讨论是由死海古卷引发的。许多死海古卷均自贝都因人手中购买而来,而贝都因人在库姆兰的山洞里拿取古卷属于非法行为。一个经常提出的问题是:如果这些古卷出现在今天的古董市场上,它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事实上,有一批泥板有过类似的经历。它们一共有一两百块,是一部档案的一部分,档案记载了公元前6世纪在巴比伦囚虏事件(Babylonian Exile)[2]中被赶到美索不达米亚、在那里待到公元前5世纪的犹太人的日常生活。这些泥板出现在古董市场上的时间据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但确切时间仍有争议。最终,至少一半泥板被一位私人藏家买下,两位学者对它们进行研究后发表了研究成果。2015年2月初,它们被送到耶路撒冷的圣经地博物馆展出,另一组学者[10]也发表了关于它们的论文。(www.xing528.com)

尽管不清楚这些泥板来自哪里,但上面记录的古地名是“alyahudu”,大致的意思是“犹太城”。这批泥板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第一批文字证据,证明《圣经》和其他文献记载的巴比伦囚虏事件确有其事,还记录了被囚的犹太人的遭遇。它们极为重要,但它们的背景不明,而且显然是被盗文物;据有些报道说,它们也许来自伊拉克南部。应当发表关于它们的研究报告吗?应当展出它们吗?在这个具体事例中,至少有些学者认为这批泥板应该展出,相关研究结果也应该发表,尽管它们和死海古卷几乎一样,显然是被盗文物,是非法获得的。然而,这并非所有学者的一致意见。美国考古研究所有一项政策,如果送交的论文无法证明其所描述的文物并非盗掠而来,就不予发表。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该公约于1972年4月生效。[11]自此,任何出售的古董都必须具有有效证明,证明它是在1970年(或公约开始实施的1973年)之前发现的,如果发现的时间晚于这个日期,就要证明它是从原属国合法出口的,换言之,需证明它不是盗掠而来的。当然,这个制度做不到万无一失,自公约生效后,艺术品市场上自称是1970年以前发现的文物突然多了许多,但总的来说,这是个好的开端(不过公约至今已有近50年,也许到更新的时候了)。

毋庸赘言,盗掠文物自古有之,武装冲突期间及之后尤其如此,但是特别的情况需要特别的法律[12]。所以,现在美国开始通过新的法律,不仅管理在美国出土的文物,而且也涉及在其他地方出土后走私到美国的文物。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立法者通过了不少保护古遗址和古文物的法律。这方面最早的法律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任内颁布的。当时,美国西南部古普韦布洛遗址的盗墓行为十分猖獗,以此种非法手段获得的彩陶和其他文物大量流入市场。为控制这类文物的贸易,1906年美国通过了《文物法》。它旨在遏止,或至少管控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其他地方对古代遗址的劫掠,因为在有些古遗址中,包括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年代在公元1350年左右的卡萨格兰德(Casa Grande),劫掠者在大肆盗窃房屋的木梁和其他遗存[13]

新的相关法律接踵而来,其中1935年通过的《历史遗址与古迹法》规定,国家公园管理局有权确定、保护并维护原住民遗址和殖民时代遗址等文化财产。[14]这项职责是国家公园管理局成为美国考古人员最大雇主的原因之一。

有些最重要的考古法律是1979年后通过的。它们包括前面提到过的《美国原住民坟墓保护和返还法》,也包括保护联邦土地上的考古遗址的《考古资源保护法》。政府可对从这类遗址上拿走文物的人课以高达两万美元的罚款并监禁一年,使其永远留下犯罪记录。[15]2009年,联邦探员在犹他州的布兰丁(Blanding)逮捕了16个人,因为他们盗挖了附近联邦土地上[16]的原住民文物。后来这个案子中一共有24个人被控告。

这类法律影响到了考古遗址的方方面面,从发现到挖掘,再到维护、保存和宣传。它们的目的是帮助而非妨碍考古人员工作,执法过程实际上为考古人员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各州、各市和(前面提到过的)国家公园管理局都雇用考古人员进行文化资源管理。建筑工程开工之前,考古人员经常会赶在推土机前面进行调查。

不久前,鉴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问题,美国众议院于2015年通过立法,规定在美国出售从叙利亚盗掠来的文物为非法。这项名为《保护和维护国际文化财产法》的法案2016年4月在参议院得到通过,[17]同年5月9日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同样,美国和埃及在2016年11月30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限制美国从埃及进口文物,以遏制埃及文物被盗[18]的现象。

我认为,古文物是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而且我相信许多其他考古学者也持此观点。所以我非常希望新的法律和协议能够帮助减少世界各地盗掠文物的行为。无论是在立法方面,还是在守卫挖掘现场或保护已知但尚未挖掘的遗址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并应该更加努力。[19]非考古专业的人能够做的是抵住诱惑,不在中东的市场或eBay上购买古文物。因为我们发掘、研究并就其著书立说的东西都是很久以前的,所以我们都应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尽力阻止关于人类共同历史的知识永成逝水。

【注释】

[1]公元前6世纪,犹太王国两度落入巴比伦王国之手,大批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攻占巴比伦后,犹太囚虏才重获自由。——编者注

[2]香柏树即雪松,和合本《圣经》译为香柏树。——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