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学习:《爱情心理密码》课后总结

案例学习:《爱情心理密码》课后总结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1我的课堂记录及反思日期:2019/11/26很早就听说“爱情心理密码”这门课,这门课一上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程的科学性、启发性和包容性。老师在课上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过不好这一生”与自身的选择和境遇有关。母亲的内心有一个“完美小孩”的存在,她始终在找我的不足。短暂的叙旧后两人重新分离,男子决定继续经营好家庭,女子则在离婚后重新寻找爱情。

案例学习:《爱情心理密码》课后总结

01 我的课堂记录及反思

日期:2019/11/26

很早就听说“爱情心理密码”这门课,这门课一上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程科学性、启发性和包容性。老师在说明一件事时会引入许多数据,用问题来启发大家。还有课程内容的包容性,不仅引入了许多先进的理念,而且包含了最新的研究结论。

课程内容是有限的,但真正有用的是课外的思考。老师在课上说了许多多元化的爱情形式,这些信息让我惊讶,也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老师在课上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过不好这一生”与自身的选择和境遇有关。我在男女情感方面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第一次谈恋爱,对象是高中同学Z。起因是同学无意中对我说Z喜欢我,而我对他也有好感。恋爱只持续了四个月我便提出了分手,情形和老师在课上说的很像:我感受不到对方的热情,最后自己也不喜欢了,于是就结束了这段恋爱。在一起后,Z很不主动,或许他喜欢将感情放在心里,而我也是个不善于直接表达情感的人,努力变得主动本身也在消耗着我对Z的好感。直到分手,Z才发现我对这段关系并不满意。

第二段的对象C是在一节通识课上遇到的。当时觉得C的长相很符合我心目中的理想型。他看起来十分阳光自信。我们每周都会遇到,我开始关注C,知道了他的名字、专业等信息。当然了,我自然是没有勇气主动打招呼的。所以,最后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幻想。

第三段的对象叫Y,他和我在一个班级,参加了同一个项目。暑期,我们跟随项目组一起去了欧洲。在这一个月中,我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和他在一起时我能感觉到非常放松和自在,不必伪装些什么。对于Y,我分不清自己是因为喜欢他,还是贪恋他的陪伴。

回顾这些情感历程,我深知自己的问题所在。或许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会渐渐懂得面对自己的弱点,认识自己,学着如何处理一段亲密关系

接下来是我上课时的日记和我的想法。

日期:2019/11/28

老师上课的第一章内容是爱情观及爱情的意义,老师先是介绍了不同名人对爱情的看法,紧接着提出了身心灵的爱情观。

这堂课最打动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人担心一旦别人发现了自己的真实面貌就不爱自己了?我觉得这一方面来源于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身也是那种发现他人缺点后会“退避三舍”的人,因此他们觉得别人也会是这样。

此外,我觉得这与自卑情结及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关系。我母亲在我小学时放弃工作,一心一意地将培养我当成了她一生的事业。母亲的内心有一个“完美小孩”的存在,她始终在找我的不足。我负责的某个项目拿到了全国特等奖,我将上台领奖的照片发给她,她却责问我为什么不穿她给我搭配好的西装。尽管我作了解释,但母亲始终觉得我考虑不周,一直教育我。母亲这样过度的关注让我喘不过气来。

母亲长期的严苛对待,让我始终觉得自己不完美,我始终在挑剔自己,我认同了母亲的“完美小孩”的投射,不断追逐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尽管我开始学着爱现在的自己,可还是控制不住地去关注自己的缺点,时不时陷入自卑。当我面对爱情的时候,我总会因为对方的不足而退却,陷入了想爱而不敢爱的境地。

日期:2019/12/03

这次课程主要讲了如何运用同理心,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以及爱情有何意义。

其实爱情不过是在你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对方握住你的手,也许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但仅仅只是对方的陪伴就能让你鼓起勇气面对任何困难。用同理心去处理问题给了我许多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我以前采取的是同情的态度而不是同理心。比如:我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他在一所普通高中就读,高三时才想要好好学习,但发现根本来不及了。我一方面同情他的处境,一方面不自觉地会站在“高处”对他进行评判,并灌输他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我还记得他当时很无奈地说:“我和你是不一样的,你太单纯了。”我现在意识到了问题:我并没有设身处地替他考虑,当我把自己放在他的处境中时,我发现我也会很崩溃,也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办而惶惑,于是只能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来安慰他。今天的课我突然意识到:人有的时候不需要别人替自己做选择,告诉自己一定要怎么样,仅仅是感到被理解就可以有足够的抚慰。面对人生,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日期:2019/12/05

最近看了一部美剧,看剧的过程中不由联想到课上学到的很多知识。

(1)与陌生人相拥。剧中有一集讲的是男子在与女方第二次约会的过程中不慎切伤了手臂被送到医院,两个人在医院进行了六个小时的坦诚交流,最后,女子褪去精致的妆容躺在男子的腿上,阳光温暖又美好,两人的感情急剧升温。这正是老师上课提到的:建立亲密关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自我暴露。因为机缘巧合,两个孤独的灵魂渐渐靠近。

(2)去经历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是痛苦。老师在课堂上说:“经历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无可替代。”其实这也是我最近越发认同的道理。剧中有笑有泪,其中有个“断臂维纳斯”般的故事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一位战地女摄影师在酒吧遇到了一个男孩,后来男孩遗失了联系方式,两人十几年来都没能见面。人到中年再次相逢,尽管彼此依然相爱,但已经各有家庭。短暂的叙旧后两人重新分离,男子决定继续经营好家庭,女子则在离婚后重新寻找爱情。对于习惯安稳的我们来说,曾经那些未完成的、遗憾的感情或许幼稚,但这恰恰是最热烈而又最纯真的。

时间:2019/12/10

本堂课着重讲解了男女思维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男女看待事物的态度,我们发现这是男女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症结所在。

这节课还谈到了男女之间有没有纯洁友谊的问题,也让我想到了之前提到的朋友Y。我们一开始很聊得来,我会对我们之间是否是友谊还是爱情而产生疑惑。随着欧洲之旅的结束,我渐渐可以冷静地思考这段关系,愈发认清我们更适合做朋友而非恋人。一来,我从是否想要进一步发展来考察这段关系;二来,我发现了两个人价值观上的很多差异。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仔细地探索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找到应对的方法。有的时候我们或许会逡巡不前,如果可以拨云见日当然最好,但接受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也很重要,因为我们都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前行的。

时间:2019/12/12

老师举了一个案例来测试大家的反应:当你的男朋友习惯躺着听你说话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现场回答问题的两个女生都希望“改正男友这一习惯”。老师却告诫大家,要允许并接受对方的习惯,只有在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相互磨合,才能达到良性循环。

反观自身,我在亲密关系中总希望改变对方身上我看不惯的东西,而且常常因为不好意思提出意见,我总是在隐忍,情感逐渐转变成了厌恶,最终以主动退出收场。我的第一段感情就是这样的。

老师后来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对别人不满意的人一定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从某种角度,人际关系状况都是自我内心的投射,内心圆满的人可以与任何人愉快相处。我对自己有很多不满意:成功考取了插班生让我走在了同届学生的前列,但我知道自己根基不扎实,害怕承担不起别人的过高评价;我又确实对已有的成果感到自满,这两者十分矛盾。(www.xing528.com)

上了这堂课后我越来越觉得,好的爱情并不是“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而是不断提升自己,探究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爱和会爱的人。有些人尽管看上去经验丰富,但其实并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更不懂如何爱自己。

情路漫漫,道阻且长,愿自己能成长为一个会爱的人。

日期:2019/12/17

我一直以来从没想过有关“性”的问题,课上,第一次听到这个话题,我处在紧绷的状态。

在有关“性心理”的这两节课上,我学会了面对性的恐惧,并且敢于谈论这个话题,此外,我也试着洗去传统文化加诸性行为的污名,认识到这是男女正常的生理需求,女性也完全有权利享受性生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

这门课最大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介绍了多么高深的理论,剖析了多深的人性,而在于在每一个学生心里种下一颗改变的种子。尽管“铁屋子”尚且牢固,但有人睁开了眼睛,便总是会有希望的。

日期:2019/12/19

这堂课上老师讲了不同的爱情理论,有我们熟知的激素理论,还有老师专门研究的精神动力学等。老师还提到了“自性化”的概念。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我们身边充满着各种有关人生意义的言论。我觉得“自性化”就是“通过人生经历逐渐将自己的显性人格与隐性人格整合,从而达到更好的人生阶段”。人由于对未来不能确定,所以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当我们向着自性化不断努力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善于对抗自己的焦虑,从而获得平静感和幸福感。

由于我们爱上的人大多是自身理想的投射,是隐性人格在尘世的肉身。我们在和伴侣相处的过程中,通过协商、包容等方式,在获得一段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加和谐的自身。

我回想了一下,发现自己喜欢的男生确实大部分是自己理想的投射,他们大多看起来外向、阳光,还有些莽撞和直率,是一向拘束的我所向往的模样。我想,尽管我始终没有机会谈恋爱,但我可以通过体察自身的显性人格和隐性人格来完善自身,成为自己最理想的样子。

日期:2019/12/24

这节课上老师给出了解读。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听完不禁热泪盈眶。我从小基本是在“丧偶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父亲始终是缺席的。母亲非常能干、刚强,但她的控制欲极强,我明白她是为我好,可当我逐渐长大,却越来越感到窒息。

上大学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我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可以逃离充斥着争吵的家庭。我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我会受到周围同学的欢迎。其实我也理解母亲的处境,她放弃了事业,在生活里也逐渐放弃了自我,而父亲始终对家里不闻不问,因此她唯一的寄托便是我,她希望通过我分享大学生活的经历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但一个人怎么能完全依赖另一个人生活呢?而一个人又怎么承担另一个人全部的寄托呢?我也和母亲谈过,但一旦谈到我需要独立,母亲就很激动,最后我们只能达成如下的协议:不要总监控我的生活,而我要每天和她电话分享近况。

现在我尚且可以通过距离让彼此有一定的空间,不知道未来怎么处理。不过,我觉得可能是我陪她的时间太少了,或许多陪陪她,她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就会有所改善。

时间:2019/12/26

今天课上讲原生家庭,谈了不同依恋类型的婴儿及其长大成人后的状态,还有母亲在婴儿两岁之前的重要性。以自身为参考,我现在有很多爱可以给予别人,心态也比较积极乐观,这离不开母亲在我婴儿时对我的细心照料。我和母亲最大问题在于,母亲依然以对待婴儿的方式在对待成人的我。

2019年就要过去了,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说青春期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进了大学,我突然发现观察世界的眼光变了,近一年来的种种遭遇让我仿佛长大了。可是我是那样热爱这个世界啊!对于这个世界,只要我还热泪盈眶,就不会放弃追寻和探索。

日期:2019/12/31

今天是2019年的最后一天,课上主要讲了如何建立安全感,区别“虚假的自信”和“真实的自信”。老师提出安全型人格有一个特点是能够“延迟性满足”。这一点给了我很多触动。其实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02 从前我不懂得如何爱别人,是因为我不懂得如何爱自己

我发现,我在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而这离不开“爱情心理密码”这门课程所教授的知识。

在家里,母亲总看父亲不顺眼,经常要数落父亲。这时,我便会去宽慰母亲,给母亲切点水果。有一次,我在切番茄的时候,母亲因为我把番茄切得太碎而突然发火,我马上联想到了老师上课说的母亲可能把自已的情绪发泄到了我身上,我这样回复母亲:“我知道您是心情不好,而不是针对我才骂我的。”母亲立刻道歉,说是因为自己辛苦久了,有很多怨气。如果是以前,我早就因为被骂得莫名其妙而和母亲吵起来,但现在我意识到很多人易怒往往并不是真的对这件事生气,而是太多的情绪需要一个出口去宣泄。这种时候,我不能煽风点火,而应该体谅对方,合理地引导她。之后,每每母亲心情不好,我便会通过逗笑、撒娇等方式先缓解她的怒气,再告诉母亲什么样的心态才是对自己好的。不得不说,我和母亲的关系变好了很多,我也不再因为家里满是冷言冷语而厌家了。

春节期间和家人朝夕相处,我爱这个家,这是因为父母是我的心灵支柱,我不害怕一个人独处,因为我从来不是一个人。父亲患癌症早期,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我意识到父母有一天是会离开我的,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孤身一人了,是否依然笃定和坦然呢?

从前我通过捂住自己的双耳来逃避家里的矛盾和争吵,通过锁住自己的心灵而拒绝感受,通过逃避让自己不受伤害。现在,我学会了去面对问题,我又重新感到爱的温暖。

我开始明白爱的能力的提升是需要学习的,只是不明白如何去消化那些生活带来的伤痛。庆幸的是,我懂得并不算太晚,我开始在父母忙碌的时候给予帮助,在他们心情不顺的时候给予陪伴。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爱自己,吃健康的食物,每天运动,早睡早起,开始看到自己的长处,用积极的方式调整心情。

老师在课上说,逃避型和焦虑型并不是“无药可救”的,当他们遇到安全型的伴侣时,会获得重新的“哺育”。我始终记得听到这句话时的触动,我想象自己重新成为一个婴儿被温暖环绕,获得新生时的感觉。尽管我还没有遇到心仪的对象,但尚可自我救赎。

选课时,我满怀希望或许能遇到一个心上人,没有想到最后会遇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只有爱自己的人,才会拥有更多的能量去关怀他人。走入大学的我遭遇了很多挫折和灰暗,但我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坚强。

内心感激,言不能尽。

最后,祝愿老师全家幸福、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