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构教师教育的逻辑困境

解构教师教育的逻辑困境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作为专业性的职业,要充分考虑教育事业发展或教育市场发展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师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在促进教师教育自身专业结构优化的同时,适应学校教育对教师岗位的需求与教师素养提升的“反哺”需要。

解构教师教育的逻辑困境

现代教育视角来看教师教育之困,可以找到一些“解困”的逻辑,需要正确处理以下三种关系。

1.专业与职业的博弈——定位专业性的职业

现代教师教育,既要重视教师专业价值,也要重视教师职业价值,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来看待。教师作为专业性的职业,要充分考虑教育事业发展或教育市场发展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师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在促进教师教育自身专业结构优化的同时,适应学校教育对教师岗位的需求与教师素养提升的“反哺”需要。教师教育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职业角色是处在社会的教育机构的环境中,履行社会成员所期待的职责,并且他们在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管理、科研等专业性的工作”。[3]

2.分离与融通的较量——职前与职后的统整(www.xing528.com)

教师教育,对于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内容设计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对教师知识培养与能力培训是相对分离的,对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培养是分离的,对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专业化认识是相对分离的。然而,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强调学科的交叉综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相互促进,也呼唤教师教育的职前与职后的一体化内容设计,促进不同学科领域教师教育之间的对话与基础素养融通以及知识与能力提升的相辅相成。

3.共性与特殊的张扬——激活教师发展动力

教师教育,既要认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养的共性(如对教师职业道德与理论的持续内化),也要关注职前教育与职业培养的个性(如各自关注的教育内容深度与广度,对教育实践的要求是不同的);既要关注教师群体的发展特征,也要关注教师个性特色的张扬;既要关注教师的职业声望,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职业同其他社会职业群体一样,其职业声望与专业化水平密切相关”。[4]也就是说,教师教育是在张扬共性与特殊的过程中,不断激活教师发展的动力,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身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