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展学生思维,积累习作素材的优化方法

拓展学生思维,积累习作素材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名学生从小到大,接触到许多人、事,头脑中都积淀了不计其数的信息。这些信息正是学生习作的原始材料。直接积累的素材主要来自于生活。为此,教师需要从“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求同思维”训练时,首先引导他们在写作时直接引用格言、警句、谚语、熟语、歌词等名句名篇。

拓展学生思维,积累习作素材的优化方法

一名学生从小到大,接触到许多人、事,头脑中都积淀了不计其数的信息。这些信息正是学生习作的原始材料。教师应设法唤醒“沉睡”在学生头脑中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迅速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从所学的教材中掌握方法,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精华,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生命,形成自己的作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1.素材的日积月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文时,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笔,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平时多收集素材,把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积累素材的方式有两种:直接积累与间接积累。

直接积累的素材主要来自于生活。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也是习作课堂的延伸。学生参与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往往有利于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例如,参观、旅游、劳动、发明创造等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记录参与活动的经历、体验、感受,那么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习作的好素材,从而实现在作文中“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间接积累的素材有的来源于书本,有的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古人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通过读书汲取他人的经验,在作文中便能将这些经验化为己用。

2.思维的拓展训练

积累素材是学生“有东西”可写的前提条件,但是素材若没有经过科学的组合,仍不能为学生所用。为此,教师需要从“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www.xing528.com)

教师对学生进行“求同思维”训练时,首先引导他们在写作时直接引用格言、警句、谚语、熟语、歌词等名句名篇。其次,可以激荡思维,引导学生联想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同类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加以灵活引用。比如,学生在写“父亲”时,朱自清笔下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就自然浮现在眼前。

另一方面,对一个问题,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剖析、挖掘,这样就会打开思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愚公移山》中愚公的“不得法”进行批评,对《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的“争而不得”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落花生》借物喻人,赞扬了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可认为,金子要被发现也要主动抓住发光的机会。

3.思维的综合运用

在进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训练学生进行思维的综合运用,开启学生的综合思维。这可以通过仿写歌词、名言警句,或续写成语典故与童话故事等方式来进行。

陈淼的《桂林山水》中写到:“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段文字非常优美,教师可鼓励学生学习这个句式,仿写自己眼中的家乡之美。

续写故事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喜羊羊与灰太狼》是现在学生最喜欢看的儿童动画片之一。这部动画片中有许多地方都能激发人的创新思维,几乎每一集的结尾都留下伏笔、让人意犹未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这些“戛然而止”的片尾开始,续写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