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最常用的素材积累方式:《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生最常用的素材积累方式:《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作素材积累包括的面很广。在前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小学生最常采用的素材积累方式就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重视阅读积累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课标的写作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阶段素材的积累源于身边的点点滴滴。这就得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小学生最常用的素材积累方式:《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习作素材积累包括的面很广。主要有语言积累、阅读积累、情感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也包括习作方法的积累、习作题材的积累等等。在前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小学生最常采用的素材积累方式就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

调查数据如下:

一、关于阅读积累

重视阅读积累是课标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课标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一到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这一措施指出了语文走的是一条“重阅读,重积累”之路。阅读是途径,积累是目的,知识的积累主要通过阅读获得。

课标对阅读积累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课标强调阅读积累,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指导作用。阅读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说则妙语连珠,写则文思如涌。

重视阅读积累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郭沫若也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些名人名句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丰富的个性化的语言靠的不是先天遗传,而是后天的积累。

作为教师,要深刻认识阅读积累的作用,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

二、关于生活积累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学生最直接、最常用的习作素材积累方式。从课标的写作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阶段素材的积累源于身边的点点滴滴。其要求见下表:

课标在三个学段的“写作要求”中一再强调“留心周围事物”,提醒学生从身边的事着手,从生活着眼,从“周围”采集素材,寻找作文的出发点。(www.xing528.com)

目前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孩子的课外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假期里,许多家长都选择带孩子外出旅行,和孩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等;平日里,学校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家长讲坛、文体活动表演、国内访学、国外游学、小留学生等活动。可以说,家庭和学校都在尽其所能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学生的写作材料不可谓不丰富。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还觉得习作难呢?其实,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

写作能力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感知事物能力

(二)观察事物能力

(三)分析认识事物能力

(四)积累材料能力

(五)筛选剪裁的能力

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这就得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而感受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引领学生关注周围生活,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和善于动笔的习惯。时间久了,就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样既为作文积累了素材,又培养了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