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实践:探究单元习作教学流程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实践:探究单元习作教学流程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关注了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呢?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单元习作教学流程进行了实践探索,归纳为五个环节。因此,我们在单元教学之初,就应该把本单元学习主题以及需要搜集的习作素材布置给学生,将素材积累卡、口语交流卡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的在日常学习之余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鉴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习作教学的难点在于:1.选材。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实践:探究单元习作教学流程

在前面,我们针对课标中的学段教学目标,分析了各学段目标要求的四个层面。其中包括习作内容与形式;习作兴趣和态度;作文习惯(观察习惯、积累习惯、运用习惯、修改习惯、交流习惯);语言技能。

实际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关注了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呢?应该说,关注的不够。老师在进行单元习作教学的时候,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还不够丰富,学生交流分享的习惯也大多流于形式,这恰恰是单元习作指导效果欠佳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单元习作教学流程进行了实践探索,归纳为五个环节。如图所示:

一、读写结合,积累素材

我们的教材是按主题编排的,习作内容与单元主题息息相关,这一点老师们都非常清楚。因此,我们在单元教学之初,就应该把本单元学习主题以及需要搜集的习作素材布置给学生,将素材积累卡、口语交流卡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的在日常学习之余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应该说,这个环节是体现在课外的。更有心者,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将下个学期单元习作的内容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搜集整理单元习作素材,教师在所收集的素材内容上提前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对习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交流分享,选择素材

这个环节与教材中“口语交际”“展示台”等版块联系紧密,可以合二为一。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所搜集的素材进行充分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分享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不同的交流形式,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表达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通过这个环节的交流,学生的思想与思想产生碰撞,写作思路得以打开。交流分享时,教师对学生所积累的素材情况也有了大概的了解,能够有目的的进行习作选材的引导和习作思路的指导。

三、写法点拨,构思成文

通过第二个环节的充分交流,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激发,具有了写作的冲动。此时,教师结合阅读教学中所渗透的习作技巧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把自己想说的想写的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真实的习作。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我发现如何“写清楚,写具体”是小学生普遍疑惑的问题。例如:记事作文他们写得往往比较“干巴”,主要问题是缺乏具体生动的事例。而写人的作文他们往往不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把人物刻画生动。因此“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要不断地在课堂习作教学中去关注和指导。另外就是对于整篇文章的构思及各类型应用文的内容的指导,也是需要教师加以关注的。

四、文笔分享,评价修改

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后,同桌或者好朋友之间进行文笔分享,互相提写修改意见,这是一个同伴间互相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不同习作水平的学生会对自己的习作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然后完成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修改。

五、赏读佳作,树立信心

这个环节是在教师批阅习作之后进行。教师的赏读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习作信心。赏读是有策略的,教师一般习惯选择佳作进行赏读,很多时候,赏读时间被班上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秀学生占用了,反而使得其他学生成了一贯的听者,树立不起自信心。我一般不只赏读佳作,我的赏读范围除了佳作,还可以是:进步作品赏读、片段赏读、开篇赏读、结尾赏读、佳句赏读等等……来不及赏读时,我会在学生的习作上方标注“佳作赏读”字样,以此对学生进行激励,不断激发学生的习作信心。

习作指导课

成长的故事

习作要求分析:

这次研究课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本单元习作提供了三个内容:(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2)写从《乌塔》想到的。(3)写回信。由于“成长的故事”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这个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我们了解了许多人的成长故事,也回顾了自己成长的经历,请写一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交流,还可以编成短剧演一演。此要求可归纳为三条:1.内容要求: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讲一讲别人成长的故事。2.表达要求:写得清楚具体。3.读者意识:写好以后,和同学交流,还可以编成短剧演一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搜集素材,选择素材是首要任务。要想指导学生完成好这篇习作,课前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回顾成长经历,并选择新鲜有趣、印象深刻的事情说一说。“新鲜有趣”这是一个选材要求,这是本学段习作目标中的新要求,可以作为本次习作指导的一个重点内容。选材选不好,这次习作就可能完成不好。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故事说“具体清楚”,这是课堂指导的重点更是难点,要做到方法得当,有的放矢。

鉴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习作教学的难点在于:1.选材。2.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

学习目标:

1.在“成长的故事”交流活动中打开思路,激发习作的兴趣,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感悟成长。

2.引导学生选择新鲜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故事说清楚。

3.通过片段的补充,让学生在写法上获得启发,从而把事情写清楚具体。

教学重难点:

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交流分享,选择素材——打开记忆的闸门,交流成长的故事

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有许多人曾经呵护过我们,影响过我们,有许多事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聊一聊我们成长的故事。聊什么呢?

1.成长中对“我”有影响的那些人、那些事。“有影响”你是怎么理解的?指的是什么呢?

师:就是那些难忘的、值得回忆的,让你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收获的人和事。

这就像在众多的贝壳中捡拾那一颗最美的,在众多的脚印中回望那一个最深的。此时,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图片,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早在本单元学习之初,老师就布置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画图画、翻阅照片、访问爸爸妈妈、做手抄报等形式搜集自己的童年趣事,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能将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例画成图画或进行简单的文字记录。这期间,老师还发起了同读《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的活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为本次单元习作做好充分的素材准备)

2.下面请小组交流,师读:

在我的成长中,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明白了(学会了、懂得了、体验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选出一位你最想听的成长故事说给大家听。

3.8个小组汇报:师随机板书交流内容。

4.这些故事,你们最想听哪个?

为什么想听?(板书:新鲜有趣)

师:我们请这三位同学讲讲他们的成长故事。仔细听,他们成长了吗?怎么成长的?

5.评一评,这几位同学的故事讲得怎么样?(板书:真情实感)

师:谢谢三位同学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

6.谁有比他们更新鲜有趣的成长故事?说给我们听听?

小结:我们选择素材,就要勇于选择那些既新鲜有趣又有真情实感的的内容,这样的素材讲出来更吸引人。(板书:新鲜有趣 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更体现了教师对选材的引导——选择新鲜有趣,有真情实感的习作素材。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小组交流、推荐交流、擂台式交流等形式营造宽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交流时,教师一再强调选择新鲜有趣的素材进行交流,为选材指明了方向)

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在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课件出示单元习作要求,谁来读一读:

我们了解了许多人的成长故事,也回顾了自己成长的经历,请写一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交流,还可以编成短剧演一演。

2.明确要求:写成长的故事;写得清楚具体。

过渡:讲到这里,有些同学仍然心存疑惑: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www.xing528.com)

(设计意图:习作指导前,带着学生把习作要求读一读,说一说,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这个环节其实是有意识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经常对题目要求视而不见,造成了一些学生写跑题或者写偏题的现象)

三、写法点拨,构思成文

课件出示教师辅助素材:习作片段——《一把尺子》

课间,我在位子底下捡了一把尺子,与我前几天丢失的那把尺子很像。我刚想放进铅笔盒里,我的同桌看见生气了,说是他的。我俩争执起来。老师看见了,批评我们不该为一把尺子吵架。回到家里,妈妈给了我两把一模一样的尺子,我突然明白了。第二天,我把其中的一把尺子送给了我的同桌。我们又成了好朋友。

教师引导:

1.这篇短文题目简短但不简单,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2.找位同学读读:故事写得怎么样?

预设学生的回答:语句通顺,内容写得不具体。

师:这个故事哪里不清楚、不具体呢?

(1)到底怎么生气呢?

生气时的表情跟平时一样吗?你生气时会怎样?这是一个再现画面的地方,要具体写,把“我”生气的动作神态写出来。(板书:神态、动作)

把“生气极了”这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变成真实可感的画面写出来。

(2)过渡:有没有地方能拓展开来写写呢?争执时会怎么说?语言描写可以再现真实可感的画面。

(3)还有哪里也可以拓展开来写写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就是写法点拨的环节。教师以一个反面例子为素材让学生读一读,从中发现问题——写得是否清楚具体。这就像是给学生抛出一个诱饵,引着学生上钩,自然而然地诱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写得清楚具体?进而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展开想象,补充片段内容,再现真实可感的画面。这个诱饵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片段,学生更容易想象当时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画面感)

师:听了大家的建议,有位同学将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融入到文中进行了润饰。下面找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读一读。

一把尺子

课间,我在位子底下捡了一把尺子,与我前几天丢失的那把尺子几乎一模一样。我拿起来仔细端详,心想:这不就是我前几天刚刚丢失的尺子吗?那可是我最珍爱的一把尺子啊。我刚要把尺子放进铅笔盒,同桌连忙抢过尺子,生气地说:“这是我刚买的尺子!”于是,我俩你一言,我一语争执起来了。

我俩正吵得面红耳赤,老师走过来,意味深长地说:“一把尺子是小事,影响感情却是大事……”说完,她把尺子收走了。回到家里,妈妈问起这件事,她什么也没说,给了我两把一模一样的尺子。我突然明白了,我说:“我知道怎么做了。”妈妈赞许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我把其中的一把尺子送给了同桌。我们会心地相视一笑,和好如初了。

两年过去了,我和同桌依然是最要好的朋友。这把“尺子”也一直珍藏在我的心中。每当遇到和朋友闹不和的事情,我总是拿出这把“尺子”,衡量一番。

3.最后一段发人深思,令人感动!成长故事在感悟中成长了。你的故事也要像作者一样,有成长也有感悟。

4.小结:是不是清楚具体了?

四、布置练笔

下节课就请大家写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在一事一得的整体构思上给学生以启发点拨,虽然只是点到为止,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学生对成长感悟类习作加深了认识)

五、板书设计

成长的故事

精彩例文

我的成长故事

在我家的书架上,有六本厚厚的《来宝的时光机》,那是妈妈为我记录下的成长故事。翻开《来宝的时光机》,童年的一幕幕如在眼前,最打动我的,是全家人一起帮助我战胜听力障碍的故事。

2007年3月21日下午3时,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啼哭声,又一个崭新的生命诞生了,这就是我。我的出生给全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然而,在不久后的一次体检中,我被查出了听力障碍,又让正沉浸在幸福中的家人们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然而,我的家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开始积极地想办法。他们在网上搜查资料,请教专家,自学并研究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医疗方法。在我一岁两个月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北京,为我做了耳蜗手术,从此,我拥有了第三只耳朵。

我一岁半时,爸爸妈妈再次带我来到北京,我在这里一边上幼儿园一边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老师们都很喜欢我。慢慢的,我从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喜欢与人交流的小话唠,还经常冒出许多古灵精怪的想法把家人逗得哈哈大笑。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喜欢音乐、喜欢古诗、喜欢自然界中一切美妙的声音;我还喜欢看书、喜欢旅行、喜欢帮父母做家务。妈妈说,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和全家人的努力,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曾经很奇怪,为什么我需要带耳蜗,别的同学却不用带?妈妈告诉我:“正如有的人眼睛近视需要戴眼镜一样,你的听力不好,所以需要带耳蜗。”

我读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知道,与她相比,我所遇到的困难根本不算什么。我知道,爱迪生的听力也不好,但他一样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我知道,姚明的听力也不好,但他一样可以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我知道,只要我努力,我能做得像其他人一样好。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小朋友,因为没钱做耳蜗而听不见。我希望自己以后有能力帮助他们,为了这个目标,我会更加努力。

(作者:崔亦宽 指导教师:朱立金)

课例反思

书写个性鲜明的成长故事

一位教育家说:“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与点燃。”通过习作教学流程的实践探索,我更加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了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应该起到的作用。

一、激发表达欲望,点燃习作热情

这节课老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不花哨,务实且能够激发习作兴趣。例如:上课之初,通过展示学生制作的课件营造宽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当一张张记录了学生成长经历的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发了学生们美好的回忆,在看完后都有说不完的话。再如:通过板书小标题指导学生选材,引导学生选择新鲜有趣的故事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倾听和交流故事的欲望。

二、目标定位明确,方法点拨巧妙

这节课的目标意识强,目标定位准确,整堂课紧紧围绕“选材”和“写清楚写具体”进行点拨引导,没有技巧灌输的痕迹,但是却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例如,老师采用片段修补的策略,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展开想象,补充片段内容,再现真实可感的画面。这就像是给学生抛出一个诱饵,引着学生上钩,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悟出写清楚具体的方法,指导不着痕迹,有水到渠成之感。

三、培养素材积累和交流表达的习惯

本次习作特别关注了两个环节,一个是课前的素材积累,指导学生制作视频,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借此激发学生的表达的欲望;一个是课上的素材交流,老师努力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创设交流的情境,通过小组交流等形式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选择新鲜有趣的素材。同时,为了让学生的表达更清楚具体,采用“片段修改”“小作家实战演练”等方法,鼓励学生创新表达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达。素材的积累和交流表达的过程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

本堂课最大的遗憾是师生没有碰撞出更具个性化的思维火花。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状况教师缺乏应变的能力,尤其是课堂出现的新鲜感的素材,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回应,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比如,有一个学生讲到自己旅游的时候拉肚子的趣事,老师没有及时回应并予以指导,使学生觉得自己的选材没有实际意义,最后放弃了这个素材。

总之,教师在学生习作中坚持素材积累与个性化表达之路,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环境中成为个性鲜明的创作者。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能力,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