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明清初的启蒙思潮解析

晚明清初的启蒙思潮解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0]所谓延续性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清承明制”;而为什么仍有不同,其主要思想根源是清统治者以高压政策斩断了晚明逐渐发展起来的启蒙思潮,使得君主专制更加强化。随着阳明学说的风行,此种观念的影响与日俱增,王艮、李贽、黄宗羲为其代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晚明启蒙思潮,若是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会成为制度变革的契机。

晚明清初的启蒙思潮解析

“虽然传统上,我们都将明清帝国五个多世纪的专制统治,当成一个同质性甚高而又延续性不断的历史时期,其实,两代之间的法文化,仍各自有其不同的风貌。”[30]所谓延续性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清承明制”;而为什么仍有不同,其主要思想根源是清统治者以高压政策斩断了晚明逐渐发展起来的启蒙思潮,使得君主专制更加强化。

先来看“清承明制”。历史上新旧政权嬗替之际,为保证国家机器迅速恢复运转、发挥其统治效力,新王朝往往继承或沿袭前一朝代的政法体制,并根据需要逐渐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像清朝的许多制度就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制度,这被称为“清承明制”。(www.xing528.com)

但如果侧重从社会政法思潮层面上来观察,可能情况就有所差别。从明代中期王阳明悟道讲学开始,思想界出现了新发展。这种新发展对社会影响尤大者,一是士农工商四民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模糊,所谓“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原先地位悬殊的士商之间表现得更明显;一是有些士大夫带着对皇权专制的失望将改造社会的希望由寄托于庙堂转向民间。随着阳明学说的风行,此种观念的影响与日俱增,王艮、李贽黄宗羲为其代表。[31]黄宗羲对皇权专制政体进行了体系性的反思和深刻批判,主张君应为天下谋利益,否则不成其为君;臣是辅助君主为天下谋利之人,而非一姓一人之家奴;法也是要为天下兴利制暴,否则是非法之法,不成其为法;要求公是非于天下,学校书院应有议论朝政得失促使朝廷实行之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晚明启蒙思潮,若是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会成为制度变革的契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