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势在必行

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势在必行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上述问题,我们感到,农村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情况与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配置和利用农村卫生资源,摆脱目前的困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第一,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解决农村卫生事业存在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和有效途径。

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势在必行

(1999年5月)

1999年5月中旬,市政协文史委与文教委由市政协副主席苏赫巴鲁带队,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参加,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全市部分县(区)“农村卫生资源”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总的感到,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克服了“两多三少一严重”(农村人口多、服务对象多,技术人员和拔尖人才少、先进医疗设备少、财政拨款少,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和发展危机)的诸多不利因素,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九五”期间受到支援的乡(镇)卫生院60余个,培训技术人员1400余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30余个。在全市农村有计划地进行了三项(人员、设备、房舍)建设工作。“九五”期间共完成三项建设卫生院55家,大大提高了农村乡(镇)卫生院的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全市实行了村卫生组织“四统一”(村医统管、业务统训、药品统购、财务统账)管理和合作医疗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村医管理好起来了,业务能力增强了,药品价格下降了,药品质量提高了。1994年省政府在前郭县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四统一”经验和做法,省卫生厅时任厅长迟达明在会上给予高度评价。“九五”期间共建合作医疗乡村164个,在全市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医疗市场管理工作,制定出台了《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依法整顿农村卫生医疗市场,重点打击了非法行医诊所150家,没收伪药品价值1.79万元,保证了广大农村群众就医用药的安全,净化了农村医疗市场。

我市农村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在农村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上,还存在着以下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体制滞后,思想观念陈旧。目前,很多地方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运作管理基本上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虽然有些改革,但实质的东西尚未改变,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基层单位自主管理功能的调节,卫生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同时,农村医改的观念和意识没有较好地树立起来,相当一部分职工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形势的动力不足,甚至还有很多人想着“等、靠、要”,没有把优质服务和单位形象与自己的饭碗联系起来,困守现状,畏首畏尾,徘徊不前。

二是投入不足,补偿标准降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一直实行国家统包的政策,卫生事业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8%左右。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大多数县(区)已降至5%以下,致使一些乡(镇)医院的经费严重不足,各项开支仅靠有限的业务收入难以维持,事业难以发展,建于五六十年代的房屋破损不能维修,设备陈旧无力更换,甚至出现了人散屋空的现象。调查反映,有1/3创收好的单位,职工工资兑现70%(平均每月200—300元);1/3创收一般的单位,职工工资兑现40%—50%;1/3创收不好的单位,职工工资兑现20%—30%,甚至分文不开。出现了想管没能力,想放舍不得,瘫痪和半瘫痪的不利状态。

三是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下降。调查中了解到,各乡(镇)院(站)人员一般都在50—60人,最少的也有20—30人,最多达到104人。这些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和当地卫校毕业生相对过剩,有的竟一半以上属非专业人员,而技术精湛知名度高的业务骨干很少。以较好的前郭县为例,在全县农村卫生单位1319人中,共有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25人,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90人,仅占农村卫生人员总数的6.8%,低于城镇十九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卫生系统“孔雀东南飞”的情况比较突出。村卫生所的技术骨干往乡(镇)去,乡(镇)院拔尖人才往县里涌,县医院的“能人”往外地跑。现留在农村的大学生已属凤毛麟角,大多数卫生院不能开展下腹部手术;部分卫生院不能做常规化验检查,仍凭着“老三件”(血压体温计听诊器)诊治疾病,卫生院的信誉度和服务质量明显下降,农民患某些疾病也只好去城里医院看。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日趋严重。一方面,五六十年代毕业的老医护人员陆续退休,受经济条件限制,有培养前途的人员也不能出去进修深造;另一方面,正牌大专学历以上毕业生分配不下去,堆在城市。以上因素,造成了农村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出现严重青黄不接或断层的现象,已经使得一些乡(镇)卫生院无法承担起基本的医疗服务。

四是竞争无序,规范治理不力。据调查,我市在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医的体制后,农村医疗卫生市场更是处于全方位的激烈竞争之中。城市里退休的医生或专家、少部分游医和无照人员日增,出现医疗市场混乱、失灵,不能有序的运行的状况。另外,农村药品市场开放太快,有的地方一年增加了50家私人药店,遍地都是药商,药质、药量、药价不够规范,不公平的竞争,影响了卫生院(所)正常的运行,使一些乡(镇)村卫生院(所)陷入了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境地。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感到,农村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情况与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人才、技术、设施、装备等方面处于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状态下,农村又出现了新的缺医少药问题。为了更好地配置和利用农村卫生资源,摆脱目前的困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www.xing528.com)

第一,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解决农村卫生事业存在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和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当地社会需求与发展状况,合理调整农村卫生体系结构和布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要把农村中心卫生院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重新确立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地位和作用,原则上应采取“保”的政策,在人才技术、设备设施、经营物资上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对于设置重复、国家不能保证投入且经营管理不善、水平低、效益差的乡(镇)村卫生院所可采取大胆“放”的政策,积极探索新途径,实行“关停、租赁、承包、联合、股份合作、出售”等办法,或鼓励和支持城乡(镇)医疗机构与科室采取兼并、托管等形式组建医疗服务集团向乡村辐射,进行产权制度和资产重组,实现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尽快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同时,在内部运行机制上,树立“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把灵活用人机制还给村卫生院(所),立足市场、淘汰庸才、选择良才、储备贤才、用活人才,使农村卫生人才资源按市场取向优化配置,人才优势整体升位。

第二,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增加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事来抓,切实摆上重要工作议程。尽快制定出有关的原则性意见和完善配套制度,保证经费投入逐步递增。像群众所说的,要像农村教育一样,重视农村卫生工作,要像教育筹措希望工程那样,筹措农村卫生事业专项资金,支持卫生事业。要继续实行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特殊财政扶持政策,从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投入到农村卫生事业,并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定一个最低标准,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权利。

第三,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目前,我市农村卫生工作急需的是人才。为了尽快提高乡(镇)村医素质,应积极鼓励市、县、(区)医院减员下来的业务骨干和大专以上毕业生到乡村卫生院(所)工作。一是要在职称晋级、子女就业、业务提高、福利待遇上缩小与城市同类人员差距。宁江区卫生局对群众信得过的业务拔尖人才朝阳乡卫生院卢士英院长,采取“暖人心、拴人心”的办法,争取上级拨款2万元,当地免费批了3间房基地,自己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盖起了全乡一流的房舍后,他激动地说:“我这辈子宁可少挣钱,也不开个人诊所,哪也不去,就在这个卫生院干到老,为百姓做点好事,回报各级领导的厚爱。”如果各地都能像宁江区那样,留住一个人,兴旺一个院,造福一方百姓,那么我们的农村卫生事业还是大有前途的。各级政府可出台留住农村卫生拔尖人才政策,使他们在政治上有荣誉,物质上有补偿,生活上有照顾,感觉到农村卫生工作大有作为,进而激励他们扎根农村,营造积极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二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有必要把开发“乡土人才”纳入日程,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抓好落实。要切实执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既优化农村义务人员队伍,为农村输送更多的“乡土人才”,又确保农村院(所)后继有人、挑起大梁,满足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

第四,各级政府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彻底整顿农村医疗市场。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医药管理法规,使义务工作者和消费者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二要建立市、县(区)卫生系统医药管理委员会,针对乡(镇)村院(所)不招标多渠道采购药品的不良做法,对医疗用药、价格、规格等定期检查监督,降低药品销售价格,让利于民,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三要加强医疗监督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调整内部机构,组建专门卫生执法监督队伍,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对农村卫生医疗机构严把规划、审批、监督关,着重解决多头管理,职责交叉而带来的管理真空地带问题。坚持持证上岗,杜绝“庸医”乱窜乱治的现象。要把一些不符合政策要求和医疗标准的诊所牌子摘掉,坚决取缔无证行医黑窝点,规范医疗市场。要进一步整顿农村个体医疗队伍,建立经常性的学习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办医质量。

第五,建立城市医院和卫生人员到农村服务制度,常年送医送药。县(区)级以上医院可包保2—3个农村薄弱乡(镇)卫生院,作为定点挂钩,实行人员、技术下乡,着重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下乡医护人员的工作好坏与工资、奖金、职称挂钩。凡晋升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的都应在县级以下卫生单位服务半年至一年,并作为硬性条件之一,同时加强考核。凡准备提拔担任卫生行政领导(包括院长、科主任)的后备干部,也应到挂钩县(区)挂职半年至一年,使他们多了解一些基层卫生工作,深入群众,增长见识。市、县(区)卫生院应制定农村医务工作者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保证他们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要继续采取城市支援农村的形式,加强对乡村卫生院(所)援建力度,捐助城市医院卫生物质资源过剩的或更新换代的尚可使用的设备、器材;搞好医务人员“传、帮、带”,使一些先进的医护技术落户到农村,形成一种新的医疗下乡形式,推动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总之,改善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刻不容缓。因此,希望各级政府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切实重视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让老百姓少花钱能“看得起病”“看好病”,保障身心健康,开创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松原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是关于松原市卫生资源情况的调查报告,并在《松原日报》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