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羽的《茶经》:茶叶的百科全书

陆羽的《茶经》:茶叶的百科全书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羽一生著述颇多,但只有《茶经》流传下来,因为其他成就皆被《茶经》遮盖了。陆羽一边诵经吟诗,一边深入各地考察,历经二十七年,终于完成《茶经》著述。有了陆羽和《茶经》,茶文化进一步较快地发展起来。

陆羽的《茶经》:茶叶的百科全书

在中国,最先发现和开始应用茶叶的是神农氏,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茶文化的萌芽阶段,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而茶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学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茶文化的专著,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等书籍,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

陆羽生活在中唐时期,知识非常渊博。不但善于从书籍中学习知识,同时也注重社会实践,其涉猎非常广泛。陆羽不仅是一位茶叶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传记作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剧作家、书法家。陆羽一生著述颇多,但只有《茶经》流传下来,因为其他成就皆被《茶经》遮盖了。陆羽一边诵经吟诗,一边深入各地考察,历经二十七年,终于完成《茶经》著述。

《茶经》归纳了唐代中期以前几乎所有的茶事,内容丰富,记述翔实,共七千余字,分为三篇,十章,分别是:

一之源(茶的起源),介绍了茶的特性、生长环境、地理分布情况及茶的功能。

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介绍了采茶和制茶使用的十九种工具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三之造(茶的制造),介绍了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

四之器(制茶的器具),详细介绍了二十九种煮茶和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等,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五之煮(茶的煮法),介绍了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饼茶茶汤的调制,重点介绍了烤茶的方法、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以及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

六之饮(茶的饮法),叙述了饮茶方式的起源,提出了饮茶的方式方法。(www.xing528.com)

七之事(茶的历史),是整部《茶经》中篇幅最长的部分,以人物为线索,介绍了唐代以前的茶事活动,并评出各地茶叶的优劣。

八之出(茶的产地),主要介绍茶的产地。

九之略(茶的概略,分类),论述了茶具、茶器和制茶、煮茶的简略情况。

十之图(茶的挂图),是指把《茶经》内容做成素绢挂在墙上。

在茶文化发展史上,陆羽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开创了为茶著书立说的先河,总结了前人的知识,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把茶有关的经验总结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正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有了陆羽和《茶经》,茶文化进一步较快地发展起来。

茶博士TIPS

陆羽原是一名弃儿,被禅师收养。后来结识了地位较高的崔国辅,但他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谋生之路,而是在陪崔国辅游玩的路途中,品茶鉴水,不停做笔记。到丹阳后,开始闭门专门研究茶事,常身披纱巾,脚穿草鞋,评茶品水,不断实践。陆羽作为一个与佛家结缘,却又与儒、道、隐各家均有接触的人,他置身于不同的思想、文化系统,并游走于各家,最终成就了《茶经》,也体现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