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象派:捕捉光线与色彩的瞬间感觉

印象派:捕捉光线与色彩的瞬间感觉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色彩教材上都会涉及印象派,这主要是因为印象派所描绘的对象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表面强烈的光色变化和瞬间的色彩感觉。印象派画家注意到光线对固有色有很大的影响,以再现特定光线下的事物为目的,强调整体观察。保守的批评家路易·勒鲁瓦借用莫奈的一幅名为《印象·日出》油画讥讽说这些作品只是印象中的样子,当时这种艺术形式还没名称,年轻画家们将计就计,印象派由此得名。

印象派:捕捉光线与色彩的瞬间感觉

很多色彩教材上都会涉及印象派,这主要是因为印象派所描绘的对象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表面强烈的光色变化和瞬间的色彩感觉。它颠覆了传统的绘画风格,提倡画家直接在阳光下写生,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迅速捕捉瞬间感觉,表现丰富的色彩感觉。

1.印象派追求色彩本身的艺术价值

一方面,印象派打破了题材、技法等方面的束缚,将文艺复兴以来以素描造型为主、色彩为辅的绘画标准转变为色彩为主、形体为辅的标准,印象派是以科学的光色原理为基础,突出色彩本身的艺术价值。莫奈的代表作《草垛》画出了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草垛颜色的丰富变化。他痴迷于这种光和色的研究,在外人看来枯燥无比的干草垛在莫奈笔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面对一堆堆草垛,他废寝忘食,在12天内画了15幅,连同之前的《雪天的干草垛》和《夏末的干草垛》等画,一共是22幅。在巴黎展出时,赢得空前好评。另一方面,印象派改变了画面的色调,将传统中以棕黑色调为主色调的绘画方法改为亮丽的色彩,从而实现了真正用颜色在表现画面,特别是对暗部和投影的处理上,采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和补色关系的方式,将阳光下的物体的灿烂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者获得空前的色彩视觉享受。

2.追求目的不同会改变作画方式和绘画技法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画家从骑士文学和历史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注重固有色的明度变化和画面的平整光滑,所以这些画家喜欢在室内创作,笔触含蓄。而印象派喜欢表现身边真实的生活,他们走出画室,面对大自然直接写生,去感受阳光下色彩斑斓的美感,纯粹地表现光色关系,再现客观事实。印象派画家注意到光线对固有色有很大的影响,以再现特定光线下的事物为目的,强调整体观察。他们喜欢用跳动的小笔触表现阳光下的客观世界。(www.xing528.com)

3.印象派之父——莫奈

被称为印象派之父的莫奈于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自幼喜欢画画,15岁时,他的画已经在著名风景画家欧仁·布丹的画框店里展出,他认同布丹的理念:室外直接画出来的画比在画室里画要生动和有力量,这种忠告渗透了他的灵魂,影响了他一生。他19岁时到巴黎求学,由于叛逆,莫奈和一些反学院派的青年画家聚在一起探讨绘画,之后莫奈在阿尔及利亚服兵役,他在海滩作画时认识了热爱大自然的画家琼坎。琼坎对莫奈观察事物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他22岁时再次来到巴黎求学,成为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夏尔·格莱尔的学徒,他与同画室的巴齐依、雷诺阿和西斯莱组成了“四好友集团”,四人皆喜欢走出画室向卢浮宫和大自然学习。毕业后莫奈到枫丹白露森林和自己的家乡写生。他开始用手、用眼、用心去描绘大自然的光和色彩。莫奈喜欢表现大自然,认为自然界是人的自然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莫奈画笔下的人和自然很和谐。莫奈用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事物的质感和动势,或温和或强劲,表现出了色彩的灵魂。他经常和雷诺阿在塞纳河上写生,被水面上闪烁的水光所感动,而产生丰富的色彩感觉。为迅速捕捉这种感觉,灵感的触动促使两位画家一改工整、细腻的笔法,大胆尝试,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笔法粗犷、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莫奈的观点是:画画时,要尽量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不管是一棵树还是一座山,都想象成一小块蓝色、一条粉红色或是一条黄色,同时兼顾颜色的形状、方向和位置,反复调整直到达到最初对事物的印象为止。

自19世纪60年代起,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画家和保守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74年4月,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罗、德加等人借用摄影师纳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一个名为“独立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的展览,“独立的”三个字就是指明确地和官方沙龙展拉开距离。保守的批评家路易·勒鲁瓦借用莫奈的一幅名为《印象·日出油画讥讽说这些作品只是印象中的样子,当时这种艺术形式还没名称,年轻画家们将计就计,印象派由此得名。

莫奈晚年的代表作品是《睡莲》组画。由于体力和视力的衰退,物象的外轮廓被有意或无意忽视掉,但娴熟的油画技法和对光色的敏感并没有减弱,笔法、色彩的运用更加自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