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晋斋: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空间

千晋斋: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空间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9年天一阁将古砖迁入新征购的天一阁东墙外平房,亦以千晋斋命其名。数十年以来,凡有古砖出土,或藏家馈赠,亦存入千晋斋中。1962年4月,冯贞群家属将伏附室藏书十万余卷捐出,由天一阁收藏。千晋斋1979年8月,朱鼎煦家属将别宥斋十余万卷藏书和一千七百余件字画捐赠给天一阁。

千晋斋: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空间

民国十六年至二十年(1927年— 1931年),宁波拆毁城墙时,出土了大量汉晋以来的古砖。有识之土纷纷拣选具有历史艺术价值者加以珍藏研究,其中以马廉先生访求最勤,因所藏多为晋砖,故将其室命名为千晋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马廉先生将其收藏的数百枚晋砖捐赠给天一阁。1959年天一阁将古砖迁入新征购的天一阁东墙外平房,亦以千晋斋命其名。数十年以来,凡有古砖出土,或藏家馈赠,亦存入千晋斋中。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对文物、图书的重视,加之人民对新中国的信赖,许多收藏家纷纷将私人所藏的文物、图书捐献给国家。其时的天一阁,已由国家管理,加之其广泛深远的文化影响力,成为宁波藏书家乐于捐书的去处和宁波私家藏书的会聚中心。1962年4月,冯贞群家属将伏附室藏书十万余卷捐出,由天一阁收藏。冯贞群先生曾任鄞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伏附室藏书多为故家旧藏,乡邦文献收藏甚富。

千晋斋(www.xing528.com)

1979年8月,朱鼎煦家属将别宥斋十余万卷藏书和一千七百余件字画捐赠给天一阁。朱鼎煦曾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别宥斋所藏有明代方志、清初禁书等。另夕卜,收藏名人家谱也成为天一阁藏书的一大特色。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袭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载体。天一阁现藏家谱500余件,其来源有三方面:一是阁藏旧谱,如《苏氏谱》和《庐陵曾氏家谱》;二是鄞县通志馆移交;三是1949年以后从废纸店、旧书铺陆续收购,特别是“文革”期间抢救的大批家谱。

天一阁收藏家谱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域性强,绝大部分为聚居宁波城区和鄞州的氏族家谱,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二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木刻版家谱;三是本地世家大族和工商世家的家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曾于1984年10月30曰参观天一阁,当天一阁工作人员出示旧藏的镇海《横河堰包氏家谱》时,包先生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家谱中记有包玉刚先生夫妇二人的生曰,表明包玉刚诸兄弟是北宋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二十九代嫡孙,包玉刚先生在天一阁找到了自己的根。天一阁收藏家谱在动员全世界“宁波帮”建设家乡方面发挥了极好的作用。现编有《天一阁家谱目录》,此目录按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关于编制《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要求编写,收录阁藏家谱403件,1982册。此目录被编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和《宁波市志外编》,为外界提供了阁藏家谱的基本信息。所以说,现藏古籍三十余万卷的天一阁博物馆藏书,实际上是由宁波地区藏书家的藏品重新构建而成的。干晋斋陈列说明以范氏天一阁为代表的私家藏书百川归流,说明我国藏书家钟爱典籍、化私为公的傅大胸怀,为保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藏书文化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