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价值

人的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价值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价值着重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从宏观的历史进程角度来看,今天提出实现人的现代化实质上是在致力于完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未竟之业。在20世纪末我们高扬起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大旗,意味着中国新文化革命第二次高潮的到来。从中观的中国社会文明进步趋向来看,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次目标。

人的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价值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亲笔为景山学校题写了16个大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字面上说,这—题词是在改革开放伊始,对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总体揭示,可谓言简意赅,字字千钧。然而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它还有着两重更广泛的含义。首先,它对中国的现代化战略作了新的补充,不仅提出当代教育事业要面向和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大业,而且提出了中国在以往的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还需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其次,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中国要尽快造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新人,这意味着中国现代化战略在更深层次上的延伸——实现人的现代化。邓小平在1983年所题的这16个大字,其意义和分量在随后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愈加突出而凝重。

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由社会整体结构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体——人的观念和行为的现代化这双轨系统有机交织而成的变迁过程。如何在加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尽快造就出一代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高尚精神境界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中国跨世纪进程中社会科学工作者亟待解答的历史性大课题。

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价值着重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宏观的历史进程角度来看,今天提出实现人的现代化实质上是在致力于完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未竟之业。自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炮声轰开了我国的封建大门后,我国便开始了现代化变迁。1949年我国社会摆脱了封建、殖民的统治束缚,已具备了包容现代化的政体条件;而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直到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转轨,我们才用沉重的教训换来了包容现代化的经济条件。(www.xing528.com)

但是,政治、经济的改革只是推翻了有形的、落后的制度,本世纪初开始的不彻底的文化革新并未能铲除人们一系列封闭、愚昧、陈腐的封建意识,并未能形成包容现代化的良好的文化环境。至今还存在着的与现代化发展格格不入的无形文化余毒,从各方面侵蚀着我们的改革事业。在20世纪末我们高扬起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大旗,意味着中国新文化革命第二次高潮的到来。在这场革命中,我们要彻底洗涤一切不良的文化环境,要使民主和科学这两位“先生”真正移植进中国的国民性之中。这一创造新人、创造新文化的价值,就在于促使中国的历史变迁真正实现质的飞跃,为我国全体社会成员自觉接受共产主义观念和目标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石。

从中观的中国社会文明进步趋向来看,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次目标。人的现代化同时意味着现代人个性世界的开放化和合理化,它与传统文化中某些因素对人个性的长期压抑所形成的冲突已是历史的必然。就现代化变迁对现代人行为状态的决定性影响而言,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社会变革的挑战首先向人的现代化研究提出了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一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和扬弃;二是对于现代外来文化的理解和取舍。只有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较为圆满的解释,对新旧文化的输入输出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为人的发展确立起一个良好的内在行为规范体系,保证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才能形成一个与社会开放、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为我国现代化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微观的社会变迁的矛盾演变来看,人的现代化意味着人的素质、思想境界以及理性化程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社会剧变、动荡中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人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运行环境、表层结构甚至部分机体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障碍性因素,寻找消除这些障碍因素的途径,正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经济的现代化促使人民经济生活的富裕,促成了购买力上升,而由于闲暇时间的增加也促成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但是,如果一旦忽略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的需求,即使经济发展了,闲暇时间增多了,社会问题反而会愈变愈多。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便出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如:“消极亚文化”——封建保守的反现代倾向、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等;“消费饥饿症”——不合理的消费结构、盲目攀比心理等;“病态生活时序”——不合理的闲暇消费以及青少年越轨现象增多等。因此,深入开展对人的现代化环境、过程机制及其目标的研究,便是力图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道德理念出发,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提供积极的主体性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