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活水引进知识 激发语文教学创造力

用活水引进知识 激发语文教学创造力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味”是个模糊的概念,究其内涵,还是指向语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换言之,语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程度高,“语文味”就足;语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程度低,“语文味”就弱。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培训者,卢杨老师积极促进学术知识向教学实践转化,为一线教师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搭建桥梁,这体现了她难能可贵的责任意识和学术勇气。叙事学的知识不是用来兜售的,而是用来建构学生新的阅读图式的。

用活水引进知识 激发语文教学创造力

我们喜欢一节课,往往会给一个通俗、形象的评定—有“语文味”。细究一下,“语文味”具体体现在哪里?这可能言人人殊,各有不同的评判。“语文味”是个模糊的概念,究其内涵,还是指向语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换言之,语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程度高,“语文味”就足;语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程度低,“语文味”就弱。而评判语文教学内容的合宜与否,重要的依据之一就是看是否切合文章体式的特性,是否把小说当小说教、把散文当散文教……

如何才能依循文章体式,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呢?以小说教学为例,教师们的第一反应,多是从头脑中蹦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这类被称为小说三要素的概念,日常的小说教学往往也离不开这三要素的框架。比如,扣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一下故事情节,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一下人物的性格,如有环境描写,就指导学生去理解它是如何烘托、突出、深化……但是,如若还承认小说是一种与一般记叙文、散文有所不同的文学体裁的话,这种只是“分分层次、品品语言、说说人物”一类的小说教学,和记叙文、散文教学又有何区别?把小说当一般文章来讲,比如和散文一样来讲行不行?这样也不是完全不行,比如抓抓描写、赏赏语言、理理结构、说说主题,但这些只是教学所有叙事类文本的共性,没有体现出小说教学的个性。小说教学,要把小说当小说来教,要更新小说阅读知识,教出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比如引入虚构、艺术真实、叙述者、叙述视角、突转等概念,优化小说阅读的策略。

卢杨老师的这本《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在研究了大量叙事学著作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对叙事学知识做了精心的选择、提取、转化和阐释,从叙事分析的故事层面着重介绍了情节、人物、环境等概念及其与文本意义生成的关系,从话语层面着重介绍了叙述视角、叙述者等概念及其应用方法。从一线语文教师的现实需求考量,卢杨老师不是简单地搬运知识,而是择取了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叙事性文本样式,如人物传记、叙事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神话和传说等,以典型文本为例,系统地介绍了文本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概念和方法,内容鲜活新颖又简明实用。

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培训者,卢杨老师积极促进学术知识向教学实践转化,为一线教师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搭建桥梁,这体现了她难能可贵的责任意识和学术勇气。撰写这样一本融合了教学实践的学术著作并不容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撰写纯粹的理论著作更有挑战性。它要求著作者既要精研相关理论、透视学术知识,更要熟稔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有效转化学术知识。我作为语文教育研究的同行,为卢杨老师的这项研究和转化工作叫好。

叙事学的知识不是用来兜售的,而是用来建构学生新的阅读图式的。卢杨老师的这本著作,不是躺在书架上的静态文本,而是能够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的成果。这本《叙事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所讲述的新的知识框架、新的阅读视野,一定会有助于冲破陈旧知识的藩篱,为教师和学生解读作品提供更开阔的思路,为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气象。(www.xing528.com)

北京市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李卫东

2021年3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