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评估及其重要性

建筑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评估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对建筑遗产的价值认知是随着历史社会变迁与遗产研究发展而逐渐扩展的。最初,文化遗产的范畴局限于纪念物、建筑群与遗址,关注它们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建筑遗产不仅只是作为保护对象的文物,更是一种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认同、提升生活品质。

建筑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评估及其重要性

人们对建筑遗产的价值认知是随着历史社会变迁与遗产研究发展而逐渐扩展的。最初,文化遗产的范畴局限于纪念物、建筑群与遗址,关注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世纪下半叶,人们认识到遗产的作用不仅限于怀旧、展览或教育,更能够使我们居住与工作的地方更美好[15],遗产的社会意义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世纪末,文化多样性的表达成为遗产的重要意义所在,活态遗产的概念[16]使人们更加重视遗产所表达的文化意义。这些国际领域遗产理论深刻影响着我国文物体系的发展,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型更为多样,对价值的探讨也在原先的三大传统价值之外增加了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建筑遗产不仅只是作为保护对象的文物,更是一种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认同、提升生活品质。

本文通过对遗产价值分类研究的梳理,与我国现行价值评估类别与内容进行比较,提出从遗产的建造年代、所属类型、地理区位、文化主题、现有功能与相关人群等层面考察建筑遗产,以评估其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这种评估策略将遗产的传统功能与当代功用相联系,将建筑空间与社区人群相联系,针对北京市古建筑类文化遗产的特征,细化文保单位的类型与主题,希望以此充分挖掘建筑遗产的文化资源优势,服务于当代北京的城市发展,使更多的人关注遗产,也使建筑遗产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Gillman,Derel,The Idea of Cultural Heritage,Leicester:Institute of Art and Law,2006.

[2]ICOMOS,International Charter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numents and Sites(The Venice Charter 1964),ICOMOS,1964.

[3]UNESCO,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UNESCO,1972.

[4]Riegl,Alois,The Modern Cult of Monuments:Its Character and Its Origin,Oppositions,1982(25):20-51.

[5]Frey Bruno S.,The Evalu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Some Critical Issues//Michael Hutter,Ilde Rizzo(ed.),Economic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Heritage,London:Macmillan,1997:31-49.

[6]Heritage,English,Sustaining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New Perspectives on the Future,London:English Heritage,1997.

[7]ICOMOS Australia,The Australia ICOMOS Charter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Places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the Burra Charter),ICOMOS,1998.

[8]Feilden,Bernard Melchior,Jokilehto Jukka.,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Rome:ICCROM,1998.

[9]Mason,Randall,Assessing Values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Choices//Assessing the Values of Cultural Heritage,Los Angeles: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2002:5-30.

[10]Pricewaterhouse Coopers LLP,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UK World Heritage Site Status:A Literature Review for 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2007:8-9,2011-07-27.

[11]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年。

[12]吕舟:《论遗产的价值取向与遗产保护》,《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第1期,第44—56页。(www.xing528.com)

[13]陆地:《真非真,假非假:建筑遗产真实性的内在逻辑及其表现》,《中国文化遗产》,2015年第3期,第4—13页。

[14]Jokilehto,Jukka,The World Heritage List:Filling the Gaps,Paris:ICOMOS,2005.

[15]Whitehill,Walter Muir,The Rights of Cities to Be Beautiful//Laurajane Smith.Cultural Heritage:Critical Concepts in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London:Routledge,2007:160-179.

[16]Baillie,Britt,Living Heritage Approach Handbook,Rome:ICCROM,2009.

(作者:赵晓梅,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讲师)

【注释】

〔1〕本研究受2016年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会文化价值评估策略研究》资助。

〔2〕全称为《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International Charter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numents and Sites)。

〔3〕全称为《保护场所文化重要性的澳大利亚ICOMOS宪章》(The Australia ICOMOS Charter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Places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4〕梅森认为,个别遗产也具有生态价值,但未做详细探讨与阐释。

〔5〕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三大传统遗产价值不一定具有正相关性,即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的国保单位不一定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

〔6〕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综合管理系统”(http://www.1271.com.cn/),国保单位的所属类型包括聚落址、洞穴遗址、城址、建筑遗址、矿冶遗址、陶瓷窑址、其他遗址、墓群、单体墓葬、烈士墓、丛葬、长城、阙、塔、桥梁寺庙、坛庙、城郭、衙署、寨堡、营垒、宅第、建筑群落、会馆祠堂、牌坊、亭台楼阁、水利天文、邮驿交通、书院学堂、图博公益、商肆、作坊工场、纪念碑、其他建筑、石窟、摩崖、造像、岩画、经幢、碑刻、雕刻及其他。其中古建筑类国保单位主要包括长城、阙、塔、桥梁、寺庙、坛庙、城郭、衙署、寨堡、营垒、宅第、建筑群落、会馆祠堂、牌坊、亭台楼阁、水利天文、邮驿交通、书院学堂、图博公益、商肆、作坊工场、纪念碑及其他建筑。

〔7〕建筑遗产可以表达多个文化主题。

〔8〕《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内》记:“不知何年,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出,居者犹闷塔占其堂奥地也。又不知何年,居者为酒食店,豕肩挂塔檐,酒瓮环塔砌,刀砧钝,就塔砖砺,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骂,二百年不见香灯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